【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心进汽强制湍流换热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装置
,尤其是一种中心进汽强制湍流换热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和曾有的关于蒸汽加热换热器,基本都属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对于蒸汽加热反应器的需求曾设计过许多优秀的技术方案,如1999年05月26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的由鞠亚仲申报的,授权公告号为CN2320973的专利,名称是“一种高效节能换热器”的专利技术专利。但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尚有不足,它还很难解决换热效率低,压损大,易结垢的缺点。鉴于上述原因,现有的换热器装置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现有的换热器换热效率低,压损大,易结垢的缺点,提供一种中心进汽强制湍流换热器装置,本技术与传统的换热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传热系数高,其换热效率是一般列管换热器的三倍;第二:具有耐高温、能承受较大温差、压差的特点,第三:具有防垢、除垢的功能;第四:应力分布均匀、防腐蚀能力强;第五:具有耐冲击,使用寿命长,价格合理的特点;第六:具有加工工艺简便,可以采用传统机械加工。安装简捷,和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心进汽强制湍流换热器装置,是由:视镜(1)、封头(2)、法兰盘(3)、管板(4)、第一排汽口(5)、筒体(6)、蒸汽进口(7)、防冲板(8)、膨胀节(9)、第二排汽口(10)、介质出口(11)、管箱(12)、管箱隔板(13)、介质进口(14)、鞍座(15)、折流板(16)、定距管(17)、拉杆(18)、中心隔板(19)、冷凝液出口(20)、波节换热管(21)、纵向隔板(22)、螺栓(23)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筒体(6)之间设置膨胀节(9)构成壳程筒体,膨胀节(9)的直径大于筒体(6)的直径,壳程筒体为两端敞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壳程筒体的两端敞口处均设置管板(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心进汽强制湍流换热器装置,是由:视镜(1)、封头(2)、法兰盘(3)、管板(4)、第一排汽口(5)、筒体(6)、蒸汽进口(7)、防冲板(8)、膨胀节(9)、第二排汽口(10)、介质出口(11)、管箱(12)、管箱隔板(13)、介质进口(14)、鞍座(15)、折流板(16)、定距管(17)、拉杆(18)、中心隔板(19)、冷凝液出口(20)、波节换热管(21)、纵向隔板(22)、螺栓(23)构成;其特征在于:两个筒体(6)之间设置膨胀节(9)构成壳程筒体,膨胀节(9)的直径大于筒体(6)的直径,壳程筒体为两端敞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壳程筒体的两端敞口处均设置管板(4),管板(4)为中部设置开槽的圆形结构,管板(4)上均匀分布预留孔,管板(4)的外周均匀分布螺栓孔,管板(4)与壳程筒体共同构成两端封闭的换热器腔体,换热器腔体的一侧设置封头(2),封头(2)和与其相邻的管板(4)之间通过法兰盘(3)固定连接,法兰盘(3)与靠近封头(2)的管板(4)的螺栓孔之间设置螺栓(23),封头(2)的外壁下部设置视镜(1),换热器腔体的另一侧设置管箱(12),管箱(12)和与其相邻的管板(4)之间通过法兰3固定连接,法兰盘(3)与靠近管箱(12)的管板(4)的螺栓孔之间设置螺栓(23),管箱(12)的上部设置介质出口(11),管箱(12)的下部设置介质进口(14),管箱(12)内设置水平向的管箱隔板(13),壳程筒体的下部外壁两侧对称设置一对鞍座(15),壳程筒体的上部外壁两端分别设置第一排汽口(5)和第二排汽口(10),膨胀节(9)上方中部设置蒸汽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孝宁,杨伟,陈灿,刘军,段冬冬,李春阳,黄志勇,段跃辉,张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辰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