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制冷设备节能式冷凝器,包括壳体,壳体两侧侧板内壁上交错安装分隔板,分隔板将壳体内腔分割成螺线型冷却腔室,冷却腔室内螺线盘绕冷凝管,冷凝管入口端固定套接在壳体一侧侧板上部,冷凝管出口端固定套接在壳体另一侧侧板底部,冷却腔室一端的壳体顶板上固定套接冷却水出口,冷却腔室另一端的壳体底板上固定套接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入口外壁固定连接补水装置。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管内,冷却水入口向壳体内腔充入冷却水,冷却水沿螺线型冷却腔室从下往上流动,同时螺线盘绕的冷凝管内的气态制冷剂从上往下流动,冷却水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冷凝,补水装置将制冷装置产生的冷凝水打入冷却水入口内。
A Energy-saving Condenser for Large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制冷设备节能式冷凝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为一种大型制冷设备节能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制冷设备,是指主要用于食物冷藏、各类货物冷藏及暑天的舱室空气调节的设备,主要由压缩机、膨胀阀、储液罐、蒸发器、冷凝器和附件、管路组成,冷凝器将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大型制冷设备功率大,制冷剂含量多,常采用水冷法冷凝,目前的水冷式冷凝器的冷凝管直接浸没在冷却水中,冷却水经常从入水口直接流向出水口,冷却水未对冷凝管进行充分冷却,冷却水利用效率低,因此需要加长冷凝管,来使制冷剂充分冷凝,如此一来,冷凝器体积增大,制造耗材增多,成本增加,冷凝时用水量增大,浪费资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大型制冷设备节能式冷凝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制冷设备节能式冷凝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制冷设备节能式冷凝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侧侧板内壁上交错安装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壳体内腔分割成螺线型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内螺线盘绕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入口端固定套接在壳体一侧侧板上部,所述冷凝管出口端固定套接在壳体另一侧侧板底部,所述冷却腔室一端的壳体顶板上固定套接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腔室另一端的壳体底板上固定套接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水入口外壁固定连接补水装置。优选的,所述冷凝管包括中心冷却管、通孔、密封圈、管体和换热片,所述管体外壁上固定安装换热片,增加了管体与冷却水的换热面积,提高冷凝效率,所述管体上开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套接中心冷却管,使冷却水能够对管体中心进行冷却,加速冷凝速度,所述中心冷却管与通孔间固定安装密封圈。优选的,所述换热片螺旋缠绕在管体上,且换热片的螺旋方向与冷却水在冷却腔室内前进方向一致。优选的,所述通孔为斜孔,且倾斜方向与换热片的螺旋方向一致。优选的,补水装置包括补水支管、加压泵、出水管、冷凝水收集管和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顶部固定套接冷凝水收集管,所述蓄水箱的一侧固定套接出水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管另一端固定连接加压泵输入端,所述加压泵输出端通过补水支管连通冷却水入口。优选的,所述冷凝水收集管连接制冷装置的冷凝水接水盘,所述加压泵输出端压力大于冷却水入口内的压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冷却水进入壳体内后沿螺线型冷却腔室从下往上流动,而冷凝管沿冷却腔室螺线盘绕,使得冷却水与冷凝管充分接触,避免冷却水直接从冷却水出口流出,充分利用冷却水,节省水资源;管体上螺旋缠绕的换热片引导冷却水绕管体前进,增大冷却水流动性,使冷却水尽可能多的吸收冷凝管上的热量,充分利用冷却水,节省水资源;换热片增加了管体与冷却水的换热面积,提高冷凝效率,从而缩短冷凝管长度,减小冷凝器体积,节省耗材;蓄水箱内储存有制冷装置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加压泵将冷凝水打入冷却水入口内,使得制冷装置产生的冷凝水得以利用,且补充了冷却水循环时的损耗,节约用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内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冷凝管端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分隔板、3冷却腔室、4冷凝管、41中心冷却管、42通孔、43密封圈、44管体、45换热片、5冷却水出口、6冷却水入口、7补水装置、71补水支管、72加压泵、73出水管、74冷凝水收集管、75蓄水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型制冷设备节能式冷凝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两侧侧板内壁上交错安装分隔板2,分隔板2将壳体1内腔分割成螺线型冷却腔室3,冷却腔室3内螺线盘绕冷凝管4,冷凝管4入口端固定套接在壳体1一侧侧板上部,冷凝管4出口端固定套接在壳体1另一侧侧板底部,冷却腔室3一端的壳体1顶板上固定套接冷却水出口5,冷却腔室3另一端的壳体1底板上固定套接冷却水入口6,冷却水入口6外壁固定连接补水装置7。请参阅图3和图5,冷凝管4包括中心冷却管41、通孔42、密封圈43、管体44和换热片45,管体44外壁上固定安装换热片45,增加了管体44与冷却水的换热面积,提高冷凝效率,管体44上开有贯穿的通孔42,通孔42内固定套接中心冷却管41,使冷却水能够对管体44中心进行冷却,加速冷凝速度,中心冷却管41与通孔42间固定安装密封圈43。请参阅图4,换热片45螺旋缠绕在管体44上,进一步增大管体44与冷却水的换热面积,且换热片45的螺旋方向与冷却水在冷却腔室3内前进方向一致,引导冷却水绕管体44前进,增大冷却水流动性,使冷却水尽可能多的吸收冷凝管4上的热量,充分利用冷却水。请参阅图3和图5,通孔42为斜孔,且倾斜方向与换热片45的螺旋方向一致,使得中心冷却管41沿冷却水前进方向倾斜,冷却水从中心冷却管41内经过,从而对管体44中心处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且避免中心冷却管41与换热片45相互干扰。请参阅图1,补水装置7包括补水支管71、加压泵72、出水管73、冷凝水收集管74和蓄水箱75,蓄水箱75顶部固定套接冷凝水收集管74,蓄水箱75的一侧固定套接出水管73的一端,出水管73另一端固定连接加压泵72输入端,加压泵72输出端通过补水支管71连通冷却水入口6,蓄水箱75内储蓄冷凝水,通过加压泵72打入冷却水入口6,使得制冷装置产生的冷凝水得以利用。进一步的,冷凝水收集管74连接制冷装置的冷凝水接水盘,加压泵72输出端压力大于冷却水入口6内的压力,避免冷却水入口6内的冷却水倒灌进蓄水箱75内。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冷凝管4入口端接通制冷装置压缩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管4内,冷却水入口6向壳体1内腔充入冷却水,冷却水沿螺线型冷却腔室3从下往上流动,同时螺线盘绕的冷凝管4内的气态制冷剂从上往下流动,使得冷却水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冷凝,冷却水在冷却腔室3内流动时,管体44上螺旋缠绕的换热片45引导冷却水绕管体44前进,增大冷却水流动性,使冷却水尽可能多的吸收冷凝管4上的热量,充分利用冷却水,同时换热片45增加了管体44与冷却水的换热面积,提高冷凝效率,从而缩短冷却管4长度,减少冷却水用量,达到节省耗材和资源的目的,同时蓄水箱75内储存有制冷装置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加压泵72将冷凝水打入冷却水入口6内,使得制冷装置产生的冷凝水得以利用。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制冷设备节能式冷凝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侧板内壁上交错安装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将壳体(1)内腔分割成螺线型冷却腔室(3),所述冷却腔室(3)内螺线盘绕冷凝管(4),所述冷凝管(4)入口端固定套接在壳体(1)一侧侧板上部,所述冷凝管(4)出口端固定套接在壳体(1)另一侧侧板底部,所述冷却腔室(3)一端的壳体(1)顶板上固定套接冷却水出口(5),所述冷却腔室(3)另一端的壳体(1)底板上固定套接冷却水入口(6),所述冷却水入口(6)外壁固定连接补水装置(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制冷设备节能式冷凝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两侧侧板内壁上交错安装分隔板(2),所述分隔板(2)将壳体(1)内腔分割成螺线型冷却腔室(3),所述冷却腔室(3)内螺线盘绕冷凝管(4),所述冷凝管(4)入口端固定套接在壳体(1)一侧侧板上部,所述冷凝管(4)出口端固定套接在壳体(1)另一侧侧板底部,所述冷却腔室(3)一端的壳体(1)顶板上固定套接冷却水出口(5),所述冷却腔室(3)另一端的壳体(1)底板上固定套接冷却水入口(6),所述冷却水入口(6)外壁固定连接补水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制冷设备节能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4)包括中心冷却管(41)、通孔(42)、密封圈(43)、管体(44)和换热片(45),所述管体(44)外壁上固定安装换热片(45),增加了管体(44)与冷却水的换热面积,提高冷凝效率,所述管体(44)上开有贯穿的通孔(42),所述通孔(42)内固定套接中心冷却管(41),使冷却水能够对管体(44)中心进行冷却,加速冷凝速度,所述中心冷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孝胜,陈永兴,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美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