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315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8:38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和枢转连接在壳体内部且一端伸出壳体外的手柄,安装于壳体内的进线端、出线端、操作机构、灭弧机构、电磁系统和双金属片组件;断路器的内部空间沿厚度方向分层设置,包括第一层安装腔和第二层安装腔;所述手柄,进线端,出线端,操作机构,灭弧机构,电磁系统和双金属片组件分别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和第二层安装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断路器内部各元件进行分层设置,对断路器内部的元件进行再次布置,适当增加断路器的厚度,来降低断路器的高度,以满足通讯用断路器的工作环境,显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断路器也能满足其他行业专用断路器的要求。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讯用断路器。
技术介绍
在通讯行业中,标准机柜以1U为一个工作单元,即高度约为44.45mm。随着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柜内部的元器件不断地小型化以满足1U的设计需求,通过提高机柜内的元器件密度来节省机房的使用面积。而传统的小型断路器(简称MCB)其高度约有80-90mm,再加上导线接线的空间,需占用3U的高度,制约了通讯机柜的发展。另外现有通讯用断路器还存在接线不便,灭弧机构散热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装稳定,成本低的断路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1和枢转连接在壳体1内部且一端伸出壳体1外的手柄8,安装于壳体1内的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电磁系统6和双金属片组件7;断路器的内部空间沿厚度方向分层设置,包括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所述手柄8,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电磁系统6和双金属片组件7分别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内。进一步,所述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和电磁系统6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内;手柄8和双金属片组件7安装于第二层安装腔102内。进一步,所述壳体1包括中隔板11、底座12和盖13,底座12和盖13分别扣合于中隔板11的两侧;中隔板11将断路器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手柄8和出线端3沿断路器处于工作状态的厚度方向设于壳体1的顶部,所述手柄8和出线端3设于壳体1的一侧,电磁系统6设于出线端3的正下方,电磁系统6和出线端3电连接,操作机构4设于电磁系统6的一侧,灭弧机构5设于电磁系统6的正下方,双金属片组件7安装于壳体1底部,位于操作机构4一侧下方,双金属片组件7与进线端2电连接。进一步,所述出线端3凸出设于壳体1顶部,出线端3包括壳体1顶部倾斜设置的出线端壳体31和安装于出线端壳体31内的接线端子,接线端子朝上倾斜设置;出线端壳体31包括与出线端3的接线端子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面311和与出线端3的接线端子垂直设置的第二侧面312,第一侧面311上设有用于接线的接线窗口311a,第二侧面312上设有安装接线螺钉的螺钉窗口312a。进一步,所述断路器高度为37-40mm,厚度为25-30mm,长度为95-100mm。进一步,所述操作机构4包括U型杆41,锁扣42,跳扣43和支架44;支架44枢转连接在壳体1上,锁扣42,跳扣43枢转连接在支架44朝向双金属片组件7的一侧,锁扣42位于跳扣43的上方,U型杆41的一端穿过中隔板11上的第一开槽103与手柄8枢转连接,另一端与锁扣42枢转连接,跳扣43和锁扣42搭扣连接,支架44上还枢转连接有动触头9,电磁系统6的下方安装有静触头1O,静触头10和动触头9相对设置,断路器通过手柄8带动静触头10和动触头9的接触和分离来接通和切断电路。进一步,所述跳扣43包括第一端臂431和第二端臂432,第一端臂431与锁扣42搭扣连接,第一端臂431朝向锁扣42设有搭扣凹槽4311,锁扣42朝向第一端臂431设有与搭扣凹槽4311搭扣连接的搭扣凸起4211;第二端臂432朝向第二层安装腔102的一侧内凸出设有与双金属片组件7的双金属片71接触配合的第三端臂433,第三端臂433朝向双金属片71的一侧凸出设有触碰凸台4331,中隔板11设有第三端臂433穿过与双金属片71配合的第二开槽104,双金属片71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一侧朝向触碰凸台4331,当电路发生过载故障时,双金属片71发热变形撞向触碰凸台4331带动操作机构4脱扣切断电路;所述跳扣43的中部朝向另一侧连接有用于跳扣43复位的弹性复位机构15;所述第二端臂432的端部朝向另一侧凸出设有限位凸起4321,限位凸起4321伸向动触头9的一侧,位于支架44的下方。进一步,所述弹性复位机构15包括复位机构本体151,复位机构本体151位于支架44的另一侧与支架44的另一侧平行设置,复位机构本体151设有与支架44枢转连接的枢轴孔1511,复位机构本体151的向上延伸设有弹性翼152,所述弹性翼152包括波浪形翼1521和波浪形翼1521端部的圆形部1522;所述复位机构本体151朝向跳扣43的一侧凸出设有第一支撑凸块153,支撑凸块153的顶部凸出设有方形安装块1531,所述跳扣43朝向复位机构本体151的一侧设有第二支撑凸块153,第二支撑凸块153的中部设有与方形安装块1531安装配合的方形安装槽4341,方形安装块1531的顶部设有铆钉1532,方形安装槽4341的底部凹陷设有与铆钉1532铆接配合的铆接孔4342,跳扣43和复位机构本体151同时枢转连接在支架44联动配合。进一步,所述壳体1在出线端3的一侧设有扣合有附加壳体17,附加壳体17安装有用于接中性线的中性线进线端172和中性线出线端173,中性线出线端173和出线端3并排设置,中性线进线端172和进线端2错位设置。进一步,所述壳体1包括中隔板11,中隔板11将断路器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中隔板11在靠近灭弧机构5处设有用于灭弧机构5排气的散热孔1101;所述中隔板11上设有用于安装灭弧机构5的安装腔体111,安装腔体111朝向灭弧机构5一端开口,安装腔体111的底部一端凸出伸向第二层安装腔102内,散热孔1101设于安装腔体111的底部一端。本专利技术将断路器内部各元件进行分层设置,对断路器内部的元件进行再次布置,适当增加断路器的厚度,来降低断路器的高度,以满足通讯用断路器的工作环境,显然本专利技术的断路器也能满足其他行业专用断路器的要求。手柄和双金属片组件安装于第二层安装腔内,手柄和双金属片组件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于其他元件要小,可以降低壳体在厚度方向的厚度,有利于就断路器的小型化,此外,如此布置进线端、出线端的处于同一安装腔内,便于内部接线;显然,手柄和出线端的位置可以互换,即手柄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内,出线端安装于第二层安装腔内。断路器的内部元件的布局合理紧凑,性能安全稳定,成本低。出线端凸出设于壳体顶部,出线端设于壳体顶部,通过增加长度,来降低断路的高度,以满足通讯用断路器的工作环境,出线端凸出设于壳体顶部还起到便于用于接线的作用。且出线端壳体和安装于出线端壳体内的接线端子均朝上倾斜设置,便于用户进行接线。经过上述结构布局的改进,断路器在工作状态时,高度达到37-40mm,厚度为25-30mm,长度为95-100mm,满足足通讯用断路器的工作环境的要求,且整体结构更加小型化。优选地,断路器的高度为40mm,厚度为27mm,长度为100mm。跳扣和弹性复位机构分别位于跳扣的两侧联动配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断路器整体结构的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断路器底部朝外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断路器整体结构的另一方位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断路器在使用状态时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断路器增加中性线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断路器增加中性线底部朝外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断路器一侧内部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断路器另一侧内部结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断路器内部元件的立体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枢转连接在壳体(1)内部且一端伸出壳体(1)外的手柄(8),安装于壳体(1)内的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电磁系统(6)和双金属片组件(7);断路器的内部空间沿厚度方向分层设置,包括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所述手柄(8),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电磁系统(6)和双金属片组件(7)分别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枢转连接在壳体(1)内部且一端伸出壳体(1)外的手柄(8),安装于壳体(1)内的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电磁系统(6)和双金属片组件(7);断路器的内部空间沿厚度方向分层设置,包括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所述手柄(8),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电磁系统(6)和双金属片组件(7)分别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2)、出线端(3)、操作机构(4)、灭弧机构(5)和电磁系统(6)安装于第一层安装腔(101)内;手柄(8)和双金属片组件(7)安装于第二层安装腔(10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中隔板(11)、底座(12)和盖(13),底座(12)和盖(13)分别扣合于中隔板(11)的两侧;中隔板(11)将断路器的内部空间分为第一层安装腔(101)和第二层安装腔(102);手柄(8)和出线端(3)沿断路器处于工作状态的厚度方向设于壳体(1)的顶部,所述手柄(8)和出线端(3)设于壳体(1)的一侧,电磁系统(6)设于出线端(3)的正下方,电磁系统(6)和出线端(3)电连接,操作机构(4)设于电磁系统(6)的一侧,灭弧机构(5)设于电磁系统(6)的正下方,双金属片组件(7)安装于壳体(1)底部,位于操作机构(4)一侧下方,双金属片组件(7)与进线端(2)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端(3)凸出设于壳体(1)顶部,出线端(3)包括壳体(1)顶部倾斜设置的出线端壳体(31)和安装于出线端壳体(31)内的接线端子,接线端子朝上倾斜设置;出线端壳体(31)包括与出线端(3)的接线端子平行设置的第一侧面(311)和与出线端(3)的接线端子垂直设置的第二侧面(312),第一侧面(311)上设有用于接线的接线窗口(311a),第二侧面(312)上设有安装接线螺钉的螺钉窗口(312a)。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高度为37-40mm,厚度为25-30mm,长度为95-100m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4)包括U型杆(41),锁扣(42),跳扣(43)和支架(44);支架(44)枢转连接在壳体(1)上,锁扣(42),跳扣(43)枢转连接在支架(44)朝向双金属片组件(7)的一侧,锁扣(42)位于跳扣(43)的上方,U型杆(41)的一端穿过中隔板(11)上的第一开槽(103)与手柄(8)枢转连接,另一端与锁扣(42)枢转连接,跳扣(43)和锁扣(42)搭扣连接,支架(44)上还枢转连接有动触头(9),电磁系统(6)的下方安装有静触头(10),静触头(10)和动触头(9)相对设置,断路器通过手柄(8)带动静触头(10)和动触头(9)的接触和分离来接通和切断电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伟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