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锚固用高强锚杆
本技术涉及煤矿井支护
,具体为一种外锚固用高强锚杆。
技术介绍
目前,井下大件设备运行存在着水平力、振动等现象,需要有较大的设备基础以达到受力平衡状态,以保持设备运行平稳,但由于超深井、“三软”煤层矿井地应力大、岩性差,并且基础坑开挖往往是对围岩的二次扰动,会造成围岩应力二次分布、围岩变形加大,后期设备运行中又常出现底鼓,至使设备基础变形、移位、倾斜等,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现有的设备基础开挖后原槽浇筑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方法已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对于绞车滚筒、皮带机头等由于在设备运行中存在较大水平力,为抵抗水平力影响,基础体积很大,实际设计、施工中为减少基础工程量、增加基础稳定性,往往通过锚杆外露部分或后植筋方法将设备基础与周围岩层锚固成整体,但由于MG系列高强锚杆外露部分一般为100mm,安装钢筋网、托盘后一般外露不超过50mm,无法用于设备基础的外锚固,因此,常采用左旋等强锚杆如图2所示,而后植筋方法需在基础坑四周围岩上重新打孔植入锚固连接钢筋,因此增加工序和钢筋消耗量,但由于等强锚杆杆体强度低,经常出现围岩变形造成锚杆拉断现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锚固用高强锚杆,包括高强锚杆本体(1),其特征在于:高强锚杆本体(1)包括锚杆杆体(2)、托盘(3)、球垫(4)、套筒形螺母(5)、外锚固段(6)和钢筋弯折段(7),锚杆杆体(2)的一端与套筒形螺母(5)的一端螺纹连接,且锚杆杆体(2)的一端端部上固定套设有托盘(3),托盘(3)与套筒形螺母(5)之间设置有球垫(4),套筒形螺母(5)的另一端与外锚固段(6)的一端螺纹连接,外锚固段(6)的另一端与钢筋弯折段(7)的一端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锚固用高强锚杆,包括高强锚杆本体(1),其特征在于:高强锚杆本体(1)包括锚杆杆体(2)、托盘(3)、球垫(4)、套筒形螺母(5)、外锚固段(6)和钢筋弯折段(7),锚杆杆体(2)的一端与套筒形螺母(5)的一端螺纹连接,且锚杆杆体(2)的一端端部上固定套设有托盘(3),托盘(3)与套筒形螺母(5)之间设置有球垫(4),套筒形螺母(5)的另一端与外锚固段(6)的一端螺纹连接,外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辉,王永辉,孙欢欢,朱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马俊辉,王永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