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897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击管,包括管体(1)、管盖(2)和针电极阵列(3),所述管体(1)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目标液体样本的腔体(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击管,电场方向与管体垂直,无需液体加满即可形成有效电场,腔体内部不会形成气泡而导致电极接触不良,可避免电极接触不良影响电转效果。

A Shock Tub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ic shock tube, which comprises a tube body (1), a tube cover (2) and a needle electrode array (3). The tube body (1) is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a cavity (5) for accommodating a target liquid sample. The electric field direction of the electric shock tub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tube body, and an effective electric field can be formed without filling the liquid. The inner part of the cavity will not form bubbles and lead to poor contact of the electrodes, thus avoiding bad contact of the electrodes and affecting the electrorot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击管
本技术属于电转染
,涉及一种电击管,具体是涉及一种包含针电极阵列的电击管。
技术介绍
自从1970年代电穿孔技术就被用于将分子导入到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内,研究者证实,细胞暴露于短暂持续的高压电场中能使胞膜上形成通道,大分子如蛋白质和DNA可通过该通道进入细胞内。电穿孔是一种广泛采用并得到强烈推荐的用于细胞试验和基因疗法的方法。在施加强电场时,细胞膜暂时变成多孔性质并且可以透过外界材料,诸如大分子。细胞膜电穿透作用取决于电场的各种参数,诸如脉冲类型、脉冲电压、脉冲持续时间、脉冲数量以及其他实验条件。目前用于细胞电穿孔的设备主要有电极杯。US20130052711A1的专利中记载了一种电击管,其作用是在管内加入含有细胞和将要注入细胞的物质的液体样本,在电击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上电极和下电极,通过细胞电转仪电源与上电极和下电极相连接,从而使电击管内形成电场,进而使细胞外的物质进入细胞内。而在将液体样本填注入电击管内后,在开始电击之前,电击管内需要防止有空气残留形成气泡影响电连接。在该专利中,申请人于电击管的管口外壁上设计有一与电击管腔体相连通的环形凹槽,实验者可持续向电击管腔体中注入液体样本直至液体表面凸出电击管腔体后,再将上电极盖下与液体凸面接触直至压到电击管腔体的上沿,形成对腔体里面液体的密封,而少量溢出的液体流到环形凹槽中。这种设计一般可以防止电击管内有残留空气影响电连接。但是,在使用中发现,上述专利中的电击管对制造的精确度要求比较高,同时实验者操作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在制造上不够精确,容易导致电极与腔体上沿的密封性不好,可能在电极盖下以后发生电极上翘重新离开腔体上沿导致外部空气重新进入腔体的情况。另外如果操作者使用不当的时候也容易导致管内有残留空气气泡,影响细胞电穿孔的效果。科研实验对仪器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因此,上述电击管需要在制造上增加一些提高可靠性的设计,从而提高实验者操作的可靠性。中国专利CN201410722470提供了一种电击管和具有电击管的细胞电转仪,属于生物医药仪器设备
它解决了现有细胞电转稳定性差等技术问题。本电击管包括管体、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管盖,管体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目标液体样本的腔体,管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设置于管盖内且第二电极的外端能够通过管盖的开口与外部电联接,管盖内设置有与第二电极相连接的弹性件,弹性件的外侧与管盖连接,弹性件的内侧与第二电极相连接。可有效地提高第二电极与开口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避免在加入液体样品时外界的空气进入腔体内。但是目前该电击管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的技术问题:一是每次电转染的处理量必须大于腔体的容量,造成浪费,细胞液必须溢出腔体,如果细胞液少于腔体的容积,会导致第二电极接触不到液体,不能形成电连接。二是在电转染时,腔体内部形成气泡,而气泡又无法及时排除,气泡附着在第二电极上,影响电转染效果。三是该电击管在使用时,必须使用高压脉冲处理,容易产生电弧,影响操作者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观结构近似,但是采用高密度分布式立体电极代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击管装置。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击管,包括管体、管盖和针电极阵列,所述管体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目标液体样本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腔体的密封端,所述密封端中设置针电极阵列并与外部电联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具有和所述腔体相连通的开口,所述针电极阵列的工作部位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开口的边缘具有环形的端面;所述管盖的内端面能够与管体开口的边缘具有环形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端的外部设置印刷电路板。优选,所述针电极阵列包括多个针电极,所述多个针电极中的每个电极上按时间周期分别施加第一极性的电脉冲和第二极性的电脉冲,其中,所述第一极性的电脉冲对应的电极的周围分布的都是第二极性的电脉冲对应的电极,所述第一极性与第二极性为相反极性。优选,所述针电极阵列中的多个针电极按正多边形排列,所述针电极阵列中相邻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优选,所述针电极阵列的形状为由若干等边三角形组成的正六边形,所述电极位于所述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上。优选,所述第一极性为正极,所述第二极性为负极。优选,所述电极的直径为0.01-1.2毫米,所述两个相邻电极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0.1-2.4毫米,所述电极的个数为大于19根,所述电极的材料为不锈钢。优选,所述针电极阵列在所述腔体内的长度与所述腔体的长度相同。优选,所述管盖的内端面和所述管体开口的边缘具有环形的端面的外侧分别设置螺纹,所述管体与所述管盖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优选,所述环形的端面的外侧设置至少一圈凹槽,所述管盖的内端面设置相对应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环形的端面的外侧设置的凹槽相对应,并形成固定连接。优选,所述管体上设置卡钩,所述管盖上设置能够与所述卡钩相卡接的卡扣。优选,所述管盖上设置卡钩,所述管体上设置能够与所述卡钩相卡接的卡扣。优选,所述管盖开口的内端面内径小于管体开口边缘环形端面的外径。优选,所述管盖开口的内端面内径等于管体开口边缘环形端面的外径。优选,所述管盖与管体通过连杆柔性连接。优选,所述管体和管盖均采用模具一体成型的方式制备而成。本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电击管,与根据CN201410722470提供的结构类似的电击管相比,电场方向与管体垂直,无需液体加满即可形成有效电场,腔体内部不会形成气泡,可避免因液体未满或气泡导致电极之间失去电连接或电连接接触不良影响电转效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所述的电击管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所述电击管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注释:1、管体,2、管盖,3、针电极阵列,4、印刷电路板,5、腔体,6、凹槽,7-凸起结构,8-外螺纹,9-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的电击管如图1所示,包括管体(1)、管盖(2)、针电极阵列(3)和印刷电路板(4)。管体(1)内部具有容纳目标样本溶液的腔体(5),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腔体(5)的密封端,所述密封端中设置针电极阵列(3)并与外部电联接,所述密封端的外部开口处设置印刷电路板(4),所述针电极阵列(3)的工作部位在所述腔体中。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具有和所述腔体(5)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具有环形的端面。管盖(2)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塑胶材料制备,管盖(2)内径小于或等于管体(1)开口边缘具有环形的端面外径。所述环形的端面外侧设置至少一圈凹槽(6),用于管盖(2)固定,所述管盖(2)的内端面上设置相对应的凸起结构(7),与所述环形的端面外侧设置的凹槽(6)相对应。当管盖(2)盖在管体(1)时,管盖(2)的内端面可发生微小变形,与管体(1)开口的边缘具有环形的端面贴合密封。多个电极针焊接在印刷电路板(4)上,形成针电极阵列(3),针电极阵列(3)穿过管体(1)的密封端,印刷电路板(4)顶部有焊盘与设备进行电气连接。所述针电极阵列(3)的形状为由若干等边三角形组成的正六边形,所述正六边形的外侧边缘距离与管体(1)内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击管,包括管体(1)、管盖(2)和针电极阵列(3),所述管体(1)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目标液体样本的腔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腔体(5)的密封端,所述密封端中设置针电极阵列(3)并与外部电联接,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具有和所述腔体(5)相连通的开口,所述针电极阵列(3)的工作部位置于所述腔体(5)内,所述开口的边缘具有环形的端面;所述管盖(2)的内端面能够与管体(1)开口的边缘具有环形的端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击管,包括管体(1)、管盖(2)和针电极阵列(3),所述管体(1)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目标液体样本的腔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腔体(5)的密封端,所述密封端中设置针电极阵列(3)并与外部电联接,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具有和所述腔体(5)相连通的开口,所述针电极阵列(3)的工作部位置于所述腔体(5)内,所述开口的边缘具有环形的端面;所述管盖(2)的内端面能够与管体(1)开口的边缘具有环形的端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的外部设置印刷电路板(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2)的内端面和所述管体(1)开口的边缘具有环形的端面的外侧分别设置螺纹,所述管体(1)与所述管盖(2)通过螺纹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的端面的外侧设置至少一圈凹槽(6),所述管盖(2)的内端面设置相对应的凸起结构(7),所述凸起结构(7)与环形的端面的外侧设置的凹槽(6)相对应,并形成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击管,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晓兵朱士英高腾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壹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