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69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跳线生产线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上的跳线检测系统、跳线包装系统和跳线运载系统,跳线运载系统包括传输机构和装载平台本体,机架包括支撑框架和与支撑框架一体设置的安装底板,传输机构设置于安装底板上,跳线随所述装载平台本体沿传输机构进行传输,对应各跳线检测工位和跳线包装工位处设置有顶升机构,其中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顶升气缸设置于安装底板下方,安装底板上设置一供顶升气缸的活塞杆穿出的通孔,顶升板设置于安装底板上方,安装底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供顶升气缸的导向柱穿出的通孔,导向柱与顶升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稳定、定位可靠。

An auxiliary lifting mechanism for jumper production l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xiliary lifting mechanism for jumper production lin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jumper production line includes a rack, a jumper detection system installed on the rack, a jumper packaging system and a jumper delivery system. The jumper delivery system includes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a loading platform body. The rack includes a support frame and an installation bottom plate integrated with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rack. On the installation floor, the jumper is transmitted along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long the loading platform body, and the lifting mechanism is set at each jumper detection station and the jumper packing station. The lifting mechanism includes the lifting cylinder, which is set under the installation floor, and a through hole is set on the installation floor for the piston rod of the lifting cylinder, and the lifting plate is set above the installation floor. The bottom plat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through holes for the guide column of the jack-up cylinder to penetrate, and the guide column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jack-up pl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table and the positioning is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
技术介绍
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带式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此后,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输送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车间内部,输送线往往能满足多检测工位和包装工位的自动化作业,需要在对应工位处对输送带上额装载平台进行升降动作以便于完成检测和包装,在升降过程中如升降不平稳,则会造成装载平台发生倾斜,导致各工位的检测安装无法准确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定位可靠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本技术的一种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跳线生产线包括机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跳线检测系统、跳线包装系统和跳线运载系统,所述跳线检测系统和跳线包装系统包括若干跳线检测工位和跳线包装工位,跳线运载系统包括传输机构和装载平台本体,其中所述机架包括支撑框架和与所述支撑框架一体设置的安装底板,所述传输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装载平台本体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上,跳线放置于所述装载平台本体上,跳线随所述装载平台本体沿所述传输机构进行传输,对应所述跳线检测工位和跳线包装工位处设置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使所述装载平台本体向上移动移动距离并脱离所述传输机构进行检测工序或包装工序,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下方,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一供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穿出的通孔,顶升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上方,所述安装底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供所述顶升气缸的导向柱穿出的通孔,导向柱与所述顶升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上的传输轨道和设置于所述传输轨道内的传输链带,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所述传输轨道内侧,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接近传感器,当所述接近传感器检测到装载平台本体靠近时,接近传感器发送信号使装载平台本体减速运动到工位指定位置并停止,同时顶升机构将装载平台顶升使所述装载平台脱离传输链带。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所述装载平台本体本体的操作侧设置有固定所述跳线的固定部和支撑所述跳线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末端向上凸出形成第一限位结构,检测工位或安装工位的前端设置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的第一限位槽,通过该第一限位结构的长度限定所述装载平台本体向上运动的距离。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所述接近传感器与所述支撑部的连线在垂直与所述装载平台本体的垂直面内。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圆柱形的定位柱,所述装载平台本体的下表面设置圆柱形的定位槽,通过该定位柱与定位槽使所述顶升板与所述装载平台本体定位,所述定位柱和定位槽分别设置于所述顶升板和所述装载平台的角上。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所述装载平台本体的操作侧的对侧两角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顶升高度的限位顶板,所述限位顶板的下表面、所述限位柱的上表面与装载平台本体的上表面均水平设置。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于顶升板的角上。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方柱形,所述第一限位槽为方形,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竖直壁,所述竖直壁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外表面贴合。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板沿传输方向的远侧设置有止挡器,用于所述装载平台本体到达工位指定位置处止挡。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定位及限位结构设计合理,升降平稳,定位准确。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带机架)。图2、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的沿传输方向的侧视图(不带机架)。图3、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不带机架)。附图标记:1、机架,11、安装底板,12、支撑框架,13、限位顶板,2、传输机构,21、传输轨道,22、传输链带,3、装载平台,31、固定部,32、支撑部,321、第一限位结构,33、第二限位柱,4、顶升机构,41、顶升气缸,42、顶升板,43、导向柱,44、定位柱,45、接近传感器,5、跳线,6、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跳线5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4,跳线5生产线包括机架1、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的跳线5检测系统、跳线5包装系统和跳线5运载系统,所述跳线5检测系统和跳线5包装系统包括若干跳线5检测工位和跳线5包装工位,跳线5运载系统包括传输机构2和装载平台本体3,其中所述机架1包括支撑框架12和与所述支撑框架12一体设置的安装底板11,所述传输机构2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11上,所述装载平台本体3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2上,跳线5放置于所述装载平台本体3上,跳线5随所述装载平台本体3沿所述传输机构2进行传输,对应所述跳线5检测工位和跳线5包装工位处设置有顶升机构4,所述顶升机构4使所述装载平台本体3向上移动移动距离并脱离所述传输机构2进行检测工序或包装工序,所述顶升机构4包括顶升气缸41,所述顶升气缸41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11下方,所述安装底板11上设置一供所述顶升气缸41的活塞杆穿出的通孔,顶升板42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11上方,所述安装底板11上还设置有若干供所述顶升气缸41的导向柱43穿出的通孔,导向柱43与所述顶升板4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2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部121,用于在支撑框架上设置第二传输机构。各工位的所述机架1可以一体定制而成,也可以分体设计后焊接而成。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跳线5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4,所述传输机构2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11上的传输轨道21和设置于所述传输轨道21内的传输链带22,所述顶升机构4设置于所述传输轨道21内侧,所述支撑框架12上设置有接近传感器45,当所述接近传感器45检测到装载平台本体3靠近时,接近传感器45发送信号使装载平台本体3减速运动到工位指定位置并停止,同时顶升机构4将装载平台顶升使所述装载平台脱离传输链带22。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跳线5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4,所述装载平台本体3本体的操作侧设置有固定所述跳线5的固定部31和支撑所述跳线5的支撑部32,所述支撑部32的末端向上凸出形成第一限位结构321,检测工位或安装工位的前端设置一限位板6,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21的的第一限位槽,通过该第一限位结构321的长度限定所述装载平台本体3向上运动的距离。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跳线5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4,所述接近传感器45与所述支撑部32的连线在垂直与所述装载平台本体3的垂直面内。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跳线5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4,所述顶升板42的上表面设置有圆柱形的定位柱44,所述装载平台本体3的下表面设置圆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跳线生产线包括机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跳线检测系统、跳线包装系统和跳线运载系统,所述跳线检测系统和跳线包装系统包括若干跳线检测工位和跳线包装工位,跳线运载系统包括传输机构和装载平台本体,其中所述机架包括支撑框架和与所述支撑框架一体设置的安装底板,所述传输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装载平台本体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上,跳线放置于所述装载平台本体上,跳线随所述装载平台本体沿所述传输机构进行传输,对应所述跳线检测工位和跳线包装工位处设置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使所述装载平台本体向上移动移动距离并脱离所述传输机构进行检测工序或包装工序,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下方,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一供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穿出的通孔,顶升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上方,所述安装底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供所述顶升气缸的导向柱穿出的通孔,导向柱与所述顶升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跳线生产线包括机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跳线检测系统、跳线包装系统和跳线运载系统,所述跳线检测系统和跳线包装系统包括若干跳线检测工位和跳线包装工位,跳线运载系统包括传输机构和装载平台本体,其中所述机架包括支撑框架和与所述支撑框架一体设置的安装底板,所述传输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装载平台本体设置于所述传输机构上,跳线放置于所述装载平台本体上,跳线随所述装载平台本体沿所述传输机构进行传输,对应所述跳线检测工位和跳线包装工位处设置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使所述装载平台本体向上移动移动距离并脱离所述传输机构进行检测工序或包装工序,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下方,所述安装底板上设置一供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穿出的通孔,顶升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上方,所述安装底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供所述顶升气缸的导向柱穿出的通孔,导向柱与所述顶升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上的传输轨道和设置于所述传输轨道内的传输链带,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所述传输轨道内侧,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接近传感器,当所述接近传感器检测到装载平台本体靠近时,接近传感器发送信号使装载平台本体减速运动到工位指定位置并停止,同时顶升机构将装载平台顶升使所述装载平台脱离传输链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跳线生产线辅助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泓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