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57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包括动力驱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的工作端依次并排套设有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第一螺旋桨的中轴线和第二螺旋桨的中轴线均与输出轴的中轴线平行设置;第一螺旋桨的直径与第二螺旋桨的直径相同;第一螺旋桨位于输出轴的最外端,第一螺旋桨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桨的螺距,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并排的双螺旋桨,双螺旋桨形成串桨,串桨驱动的方式对负荷较大的船舶,在推进器直径受限制的情况下,效率较高,能改善普通螺旋桨引起的船尾振动和空泡性能,对外界水流变化的适应性较好,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便于舰船改装使用。

A boat with tandem oar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ship, in particular to a ship with series propellers, including a power drive devic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n output shaft. The working ends of the output shaft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with a first propeller and a second propeller. The central axes of the first propeller and the second propeller are parallel to the central axes of the output shaft.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propeller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second propeller; the first propeller is located at the outermost end of the output shaft, and the pitch of the first propelle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propeller.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by setting parallel double propellers, the double propellers form a series propeller, which is driven by series propellers for ships with large loads. When the diameter of the propeller is limit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first propeller is higher and the common propeller can be improved. The vibration and cavitation of stern caused by propeller have good adaptability to the change of external flow,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manufacture and maintenance, and it is convenient for ship refit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
本技术涉及船艇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特别是用于游艇推进电机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船艇是依靠人力,风帆,发动机等动力,能在水上移动的交通手段。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游艇的造型依据其功能的不同而有区分,这项工业产品在外型的设计上仍以实用性为前提,而后考量美学及市场的导向来变化出所谓流线型的造型。近几年来,游艇的造型如同其他工业产品一般,逐渐采用较具亲和力的圆弧线条来代替尖锐的折角或直线,当然这与生产技术的提升有相当的关系。目前,现有的采用发动机作为动力的船艇,其都是采用单桨驱动的形式进行驱动船艇行进,具体的,船艇包括动力驱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包括输出轴,输出轴的工作端固接有一个螺旋桨,但单桨驱动的方式,其存在使用性、耐波性、流水性都存在或多或小的问题,其对船艇行进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行进稳定的具有串桨的船艇。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包括动力驱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设置有输出轴,输出轴的工作端依次并排套设有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第一螺旋桨的中轴线和第二螺旋桨的中轴线均与输出轴的中轴线平行设置;第一螺旋桨的直径与第二螺旋桨的直径相同;第一螺旋桨位于输出轴的最外端,第一螺旋桨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桨的螺距。其中,第一螺旋桨的桨叶数与第二螺旋桨的桨叶数相同。其中,第一螺旋桨的桨叶数为四个。其中,第一螺旋桨的螺距与第二螺旋桨的螺距之比为61:53。其中,还包括船体,动力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船体内部,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倾斜穿出船体,输出轴与船体的交接处为密封连接,船体的底面延伸出支撑套筒,在装配状态下,输出轴穿过支撑套筒。其中,输出轴的中轴线与船体的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为1.5度。其中,第一螺旋桨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套筒,第二螺旋桨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套筒,第一安装套筒的内壁、第二安装套筒的内壁以及输出轴的工作端均设置有键槽,键槽内装设有用于安装的一字键。其中,输出轴的外表面设有拔模斜度,第一安装套筒的内壁和第二安装套筒的内壁均设置有与拔模斜度相匹配的拔模斜面。其中,第一螺旋桨与第二螺旋桨均采用黄铜制备而成。其中,第一螺旋桨的桨叶与第二螺旋桨的桨叶之间的距离为220-25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具有串桨的船艇,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并排的双螺旋桨,双螺旋桨形成串桨,串桨驱动的方式对负荷较大的船舶,在推进器直径受限制的情况下,效率较高,能改善普通螺旋桨引起的船尾振动和空泡性能,对外界水流变化的适应性较好,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便于舰船改装使用。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螺旋桨和第二第一螺旋桨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船体;2-动力驱动装置;3-第一螺旋桨;31-第一安装套筒;4-第二螺旋桨;41-第一安装套筒;5-拔模斜面;6-支撑套筒;7-键槽。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船艇包括船体1和安装在船体1内的动力驱动装置2,动力驱动装置2设置有输出轴21,输出轴21的工作端依次并排套设有第一螺旋桨3和第二螺旋桨4,第一螺旋桨3的中轴线和第二螺旋桨4的中轴线均与输出轴21的中轴线平行设置,平行设置的结构能够保证螺旋桨转动产生的推力能够高效地推动船体前进。作为改进的是,第一螺旋桨3的直径与第二螺旋桨4的直径相同,请见图1,第一螺旋,3位于输出轴21的最外端(图1左方),第一螺旋桨3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桨4的螺距,在应当说明的是,螺距就是螺旋桨旋转一圈所前进的距离,具体的,第一螺旋桨3的0.7R处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桨4的0.7R处的螺距,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螺旋桨3的螺距与第二螺旋桨4的螺距之比为61:53,也就是说第一螺旋桨3的螺距为610mm,第二螺旋桨4的螺距为530mm,这种螺距不同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船艇的使用性、耐波性、流水性。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并排的双螺旋桨,双螺旋桨形成串桨,串桨驱动的方式对负荷较大的船舶,在推进器直径受限制的情况下,效率较高,能改善普通螺旋桨引起的船尾振动和空泡性能,对外界水流变化的适应性较好,结构简单,制造、维修方便,便于舰船改装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请见图3,为了保证船艇的行进性能以及减少损耗,第一螺旋桨3的桨叶数与第二螺旋桨4的桨叶数相同,其中,第一螺旋桨3的桨叶数为四个。在本实施例中,动力驱动装置2的输出轴21倾斜穿出船体1,输出轴21与船体1的交接处为密封连接,船体21的底面延伸出支撑套筒6,在装配状态下,输出轴21穿过支撑套筒6,具体的,输出轴21的中轴线与船体1的水平面之间的最小夹角(图1角度a)为1.5度,倾斜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船艇的使用性、耐波性、流水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3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套筒31,第二螺旋桨4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套筒41,第一安装套筒31的内壁、第二安装套筒41的内壁以及输出轴21的工作端均设置有键槽7,键槽7内装设有用于安装的一字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限定第一螺旋桨3和第二螺旋桨4的自由度,输出轴21的外表面设有拔模斜度,第一安装套筒31的内壁和第二安装套筒41的内壁均设置有与拔模斜度相匹配的拔模斜面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3与第二螺旋4桨均采用黄铜制备而成,其表面光滑平顺的表面,无变形及褶皱。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桨3的桨叶与第二螺旋桨4的桨叶之间的距离为220-250mm。本实施例的船艇,以合理可靠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全面的串接形式螺旋桨的技术经济论证,获取了理想的设计结果,整体利用船体线型来设计,使该产品有良好的使用性、耐波性、流水性,良好的耐磨性;综合考虑产品性能质量,节能,以优化船型设计和船体结构功能,采用全焊接,紧配合固定方式达到水密要求,另外,在船体的舱底部布置,推进质量很好,获取先进的推进指标,通过螺旋桨实时保持航速,使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和水密,有效节约了人工能源的消耗。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包括动力驱动装置,所述动力驱动装置设置有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工作端依次并排套设有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第一螺旋桨的中轴线和第二螺旋桨的中轴线均与输出轴的中轴线平行设置;第一螺旋桨的直径与第二螺旋桨的直径相同;第一螺旋桨位于输出轴的最外端,第一螺旋桨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桨的螺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包括动力驱动装置,所述动力驱动装置设置有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工作端依次并排套设有第一螺旋桨和第二螺旋桨,第一螺旋桨的中轴线和第二螺旋桨的中轴线均与输出轴的中轴线平行设置;第一螺旋桨的直径与第二螺旋桨的直径相同;第一螺旋桨位于输出轴的最外端,第一螺旋桨的螺距大于第二螺旋桨的螺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的桨叶数与第二螺旋桨的桨叶数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桨的桨叶数为四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旋桨的螺距与第二螺旋桨的螺距之比为61:5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串桨的船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船体,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船体内部,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倾斜穿出所述船体,输出轴与船体的交接处为密封连接,所述船体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辉陈光增胡志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凯力船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