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上料式红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998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上料式红冲机,该连续上料式红冲机涉及红冲工艺设备领域,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下模和相对于所述下模上下移动的上模,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输送板,所述输送板上设置有第二气缸和带有工位槽的送料盘,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于所述送料盘的径向外壁、用于将所述工位槽内的工件输送至所述下模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上模上加工后的工件的夹持机构、驱使所述夹持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的驱动机构;通过机械地上料和下料实现工件的连续式加工,工件的加热时间一致,在兼顾高效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的稳定性。

A Continuous Feeding Red Punch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inuous feeding red punch,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red punching process equipment, including a frame, a lower die set on the frame and a upper die moving up and down relative to the lower die.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yor plat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ylinder and a feeding plate with a working position slot, and the piston of the second cylinder. The end of the rod is fixed on the radial outer wall of the feeding disc for conveying the workpiece in the station groove to the lower die;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vertical plat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mechanism for clamping the workpiece processed on the upper die, a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clamping mechanism close to or far from the lower die; and the workpiece is realized by mechanical feeding and unloading. Continuous processing, the heating time of the workpiece is the same, while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high efficiency,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product processing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上料式红冲机
本技术涉及红冲工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上料式红冲机。
技术介绍
红冲工艺是刚从近代精锻和热挤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专业工艺;其冲压方式与型腔模的成形方式有机结合,它不仅能在红冲机上挤压成型腔式挤压模,而且能一次性实行多方位的脱模动作,它在足够强大的压力下,迫使金属材料在模腔内通过复杂的流动,挤压成像型腔模那样形状的复杂零部件;红冲工艺在日用五金工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公开号为CN10288692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冲床,包括工作平台、工作模具、支架、工作杆、冲压头和电控箱,支架设置在工作平台上,所述支架上有工作杆,工作杆底部有冲压头,电控箱设置在支架一侧,工作平台上有工作模具,工作平台底部有气压机构,工作平台一侧有气控开关,气控开关控制气压机构。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上述冲床通过人工控制工作模具的动作,实现工件在模具上的上料、加工和下料操作,从而控制工件在模具内的加工时间,最终得到的产品质量由工人的熟练度保证,同批产品内的各个产品的质量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上料式红冲机,其解决了人工控制上下料容易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具有提高同批产品的质量的稳定性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连续上料式红冲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下模和相对于所述下模上下移动的上模,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输送板,所述输送板上设置有第二气缸和带有工位槽的送料盘,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于所述送料盘的径向外壁、用于将所述工位槽内的工件输送至所述下模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上模上加工后的工件的夹持机构、驱使所述夹持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的驱动机构。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气缸驱使送料盘以及工位槽内的工件沿着输送板运动至下模上方,工件自动下落至下模内;然后上模下压下模,工件被压制成型;而后上模带着加工后的工件上移,驱动机构驱使夹持机构运动,夹持机构将供工件夹离上模;在此过程中,通过机械地上料和下料实现工件的连续式加工,工件的加热时间一致,产品质量稳定并且生产效率由设备决定,减少因工人熟练度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实现工件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输送板靠近所述下模的端面抵接于所述下模的径向外壁;所述输送板的上端面与所述下模的上端面平齐。采用上述方案,工位槽内的工件能平稳地沿着输送板和下模的上端面移动,避免工件脱离送料盘或者不能准确落入下模内,最终保证工件能被连续地输送至下模内。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板上的滑板、设置于所述滑板上的第三气缸和供所述夹持机构固定的滑块,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于所述滑块上、驱使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板水平滑移。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三气缸控制滑块水平滑移,从而带动夹持机构靠近或远离上模,实现夹持到下料的操作,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滑板对滑块进行承托,减少第三气缸的承重负荷。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滑块靠近所述上模一侧的侧壁的丝杆电机、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电机的丝杆轴上的定位板、转动连接于所述丝杆电机的丝杆轴的端部的安装板、相对并排铰接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弧形杆;所述定位板的径向外壁抵接于所述弧形杆的径向外壁,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块上的支杆。采用上述方案,将滑块、支杆与安装板作为骨架支撑,通过两个弧形杆限制安装板自转,再利用丝杆电机带动安装板的轴向移动,最终实现两个弧形杆远离安装板的端部之间的靠近和远离,从而达到夹紧与松开工件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弧形杆的轴心线与所述丝杆电机的丝杆轴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控制定位板沿着丝杆轴的轴向移动,即可调节弧形杆之间的间距,操作简易快捷,便于对加工后的工件的快速下料。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收集所述夹持机构上的工件的下料斗。采用上述方案,弧形杆夹持住工件后,上模上移,工件脱离上模,然后第三气缸带动弧形杆水平移动至下料斗上方,弧形杆松开工件,工件自动下落至下料斗上并被收集,操作简易快捷,便于对加工后的工件的快速下料。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送料架,所述送料架上设置有用于排放工件的送料槽钢;所述送料架远离所述送料盘的一端高于另一端、用于供所述送料槽钢上的工件滚落至所述工位槽内;所述送料槽钢靠近所述送料盘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限制工件脱离所述送料槽钢的挡板。采用上述方案,第二气缸驱动送料盘至送料槽钢处,打开挡板,送料槽钢上的工件受重力作用滚落至工位槽内,然后关闭挡板,送料盘继续对下模上料,从而实现对设备的连续式上料,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固定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的连接杆;所述送料盘位于所述下模上方时,所述挡板的轴向端面抵接于所述送料槽钢的轴向端面。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连接杆,实现第二气缸工作过程中的双联动,保证送料盘对下模上料时,挡板与送料槽钢闭合,送料盘位于送料槽钢处时,挡板打开;无需另外控制挡板的动作,从而实现对设备的连续式上料,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送料槽钢靠近所述送料盘的一端固定有出料槽钢,所述送料槽钢上设置有供所述出料槽钢上的工件下落至所述工位槽内的开孔。采用上述方案,在送料槽钢上的工件直接下落过程中,工件会做一个斜抛运动,容易下落至工位槽外;所以另外设置一个带开孔的出料槽钢,使得工件能够平稳地下落至工位槽内,从而实现对设备的连续式上料,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下模上设置有下型腔、且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两个连通所述下型腔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贯穿所述下模的径向外壁;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滑移插接于所述滑槽内、用于压紧所述工件;所述输送板位于所述第四气缸之间。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四杠杆的活塞杆周向夹紧下模内的工件,实现对工件的定位与夹紧,使得加工后的工件的质量趋于一致,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可相对于下模水平移动的送料盘,并辅以联动控制上料的方式,实现对上模的连续式上料,在兼顾高效的同时,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的稳定性;2.通过夹持机构夹取上模内的工件,夹持机构受驱动机构带动而水平移动,从而实现连续式的下料操作,在兼顾高效的同时,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红冲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下模与第四气缸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11、输送板;12、立板;13、第一气缸;14、下料斗;2、上模;22、凹槽;3、下模;31、下型腔;32、滑槽;33、第四气缸;4、上料装置;41、第二气缸;42、送料盘;43、工位槽;44、送料架;45、送料槽钢;46、挡板;47、连接杆;48、出料槽钢;49、开孔;5、下料装置;6、夹持机构;61、丝杆电机;62、定位板;63、安装板;64、弧形杆;65、支杆;7、驱动机构;71、滑板;72、第三气缸;73、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连续上料式红冲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的上模2和下模3、用于输送工件至下模3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上料式红冲机,包括机架(1)、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下模(3)和相对于所述下模(3)上下移动的上模(2),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输送板(11),所述输送板(11)上设置有第二气缸(41)和带有工位槽(43)的送料盘(42),所述第二气缸(41)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于所述送料盘(42)的径向外壁、用于将所述工位槽(43)内的工件输送至所述下模(3)上;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立板(12),所述立板(12)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上模(2)上加工后的工件的夹持机构(6)、驱使所述夹持机构(6)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3)的驱动机构(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上料式红冲机,包括机架(1)、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下模(3)和相对于所述下模(3)上下移动的上模(2),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输送板(11),所述输送板(11)上设置有第二气缸(41)和带有工位槽(43)的送料盘(42),所述第二气缸(41)的活塞杆的端部固定于所述送料盘(42)的径向外壁、用于将所述工位槽(43)内的工件输送至所述下模(3)上;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立板(12),所述立板(12)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上模(2)上加工后的工件的夹持机构(6)、驱使所述夹持机构(6)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3)的驱动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上料式红冲机,其特征是:所述输送板(11)靠近所述下模(3)的端面抵接于所述下模(3)的径向外壁;所述输送板(11)的上端面与所述下模(3)的上端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上料式红冲机,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板(12)上的滑板(71)、设置于所述滑板(71)上的第三气缸(72)和供所述夹持机构(6)固定的滑块(73),所述第三气缸(72)的活塞杆固定于所述滑块(73)上、驱使所述滑块(73)沿所述滑板(71)水平滑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续上料式红冲机,其特征是: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固定于所述滑块(73)靠近所述上模(2)一侧的侧壁的丝杆电机(61)、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电机(61)的丝杆轴上的定位板(62)、转动连接于所述丝杆电机(61)的丝杆轴的端部的安装板(63)、相对并排铰接于所述安装板(63)上的弧形杆(64);所述定位板(62)的径向外壁抵接于所述弧形杆(64)的径向外壁,所述安装板(63)上设置有若干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块(73)上的支杆(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宇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鑫宇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