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496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1:15
一种介质排出装置,具备:排纸盘,配置于比排出辊的高度位置靠下方处,并具有供通过排出辊排出的介质载置的载置面;以及支承部件,构成为能够在排出辊与载置面之间的空间中,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在介质排出方向上,与无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介质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最初接触先载置在载置面上的介质的上表面的位置相比,位于推进位置的支承部件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靠下游侧处。

Medium discharge device

A medium discharg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paper disc arranged below the height of the discharging roll and a loading surface for the medium discharged by the discharging roll; and a supporting component, which is composed of a space between the discharging roll and the loading surface and can advance and retreat between the retreating position of the upper side of the medium discharging direction and the advancing position of the downstream side. In the direction of medium discharge, the position of the downstream end of the discharged medium in the direction of medium discharge is arranged on the downstream side of the direction of medium discharge, compared with the position of the downstream end of the discharged medium in the direction of medium discharge which initially contacts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edium which is loaded on the loading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排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介质排出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提出了通过从液体排出部的喷嘴向记录介质喷射墨水来进行记录处理(印刷)的喷墨式的记录装置,并实用化。若使用这样的记录装置进行记录处理,则有如下情况:记录介质的记录面由于吸收墨水而膨胀,实施了记录处理的记录介质在被排出辊排出而载置于排纸盘时,记录介质以与记录面相反的面(未被喷出墨水的面)凹陷的方式卷曲。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提出了如下技术:在将实施了记录处理的记录介质排出的排出部中,设有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比中央部靠铅垂方向下方位移而使记录介质弯曲部件、以及维持该弯曲状态的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若采用该技术,则能够抑制记录介质在排纸盘上卷曲而使堆叠性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6182号公报然而,若使用喷墨式的记录装置对多张记录介质连续地进行记录处理,则有如下情况:第二张之后的记录介质(后续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端与在先载置于排纸盘上的记录介质(在先介质)的上表面抵接,后续介质的下游端向下方弯折。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对多个记录介质实施装订处理等而生成介质摞的后处理装置被使用,也产生了后续排出的介质摞的下游端抵接于先载置在排纸盘上的介质摞的上表面而弯折这一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种以往的技术中,未考虑到这样的问题,期待有效的对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后续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端抵接于排纸盘上的在先介质的上表面而弯折的介质排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为,接收通过处理装置的排出辊排出的介质,并具备:排纸盘,配置于比所述排出辊的高度位置靠下方处,并具有供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载置的载置面;以及支承部件,能够在所述排出辊与所述载置面之间的空间,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所述载置面的摩擦系数以下,在介质排出方向上,与无所述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最初接触先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所述介质的上表面的位置相比,位于所述推进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靠下游侧处。若采用该结构,支承部件构成为能够在排出辊与排纸盘的载置面之间的空间中,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被设定为载置面的摩擦系数以下,与无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介质(后续介质)的下游端最初接触在先介质(先载置在排纸盘的载置面上的介质)的上表面的位置相比,位于推进位置的支承部件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靠下游侧处,因此能够使后续介质的下游端先于在先介质的上表面地接触具有相对较小的摩擦系数的支承部件的上表面。因而,能够防止后续介质的下游端抵接于在先介质的上表面而向下方弯折。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接收通过处理装置的排出辊排出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排出装置具备:排纸盘,配置于比所述排出辊的高度位置靠下方处,并具有供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载置的载置面;以及支承部件,能够在所述排出辊与所述载置面之间的空间,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所述载置面的摩擦系数以下,在介质排出方向上,与无所述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最初接触先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所述介质的上表面的位置相比,位于所述推进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靠下游侧处。若采用该结构,由于排出的介质(后续介质)的下游端与位于推进位置的支承部件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比无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介质(后续介质)的下游端与在先介质(先载置在排纸盘的载置面上的介质)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小,因此能够使后续介质的下游端相比于接触在先介质的上表面的情况、更加以锐角接触支承部件的上表面。因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后续介质的下游端的向下方的弯折。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在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被排出时,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推进位置推进。另外,也可以是,所述介质排出装置在所述排出辊的下游还具备介质检测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到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之后,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推进位置推进。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到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之后且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接触于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之前,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推进位置推进。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在介质排出方向上,与被排出而向所述排纸盘落下的所述介质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端的位置相比,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靠上游侧处。若采用该结构,位于退避位置的支承部件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比排出而向排纸盘落下的介质的上游端的位置靠上游侧处,因此介质向排纸盘的落下不会被支承部件妨碍。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在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上游端被排出时,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退避位置退避。另外,也可以是,所述介质排出装置在所述排出辊的下游还具备介质检测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到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上游端之后,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退避位置退避。另外,也可以是,在介质检测器检测检测到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上游端之后且排出的所述介质向所述载置面落下之前,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退避位置退避。另外,也可以是,在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开始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向介质排出方向的下游侧移动之后且排出的所述介质向所述载置面落下之前,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退避位置退避。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作为排出的介质,也可以采用多个介质摞成的介质摞。在该情况下,排出辊能够排出介质摞。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支承部件在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多个,与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所述支承部件所进退的铅垂方向上高度位置相比,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所述支承部件所进退的铅垂方向上高度位置配置于靠上方处。若采用该结构,由于将配置于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支承部件所进退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位置,相比于配置于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支承部件所进退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位置,配置于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支承部件所进退的铅垂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位于靠铅垂方向上方处,因此即使在被实施了印刷的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部分以向上方抬起的方式弯曲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这种弯曲,能够抑制后续介质接触在先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介质排出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支承部件是片状的片材部件,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宽度大于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宽度。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支承部件是片状的片材部件,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厚度大于配置于所述介质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所述支承部件的厚度。若采用该结构,由于加宽了配置于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支承部件的宽度(加厚了厚度),因此能够以相对较高的强度支承介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质排出装置,接收通过处理装置的排出辊排出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排出装置具备:排纸盘,配置于比所述排出辊的高度位置靠下方处,并具有供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载置的载置面;以及支承部件,能够在所述排出辊与所述载置面之间的空间,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所述载置面的摩擦系数以下,在介质排出方向上,与无所述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最初接触先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所述介质的上表面的位置相比,位于所述推进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靠下游侧处。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30 JP 2017-2091301.一种介质排出装置,接收通过处理装置的排出辊排出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排出装置具备:排纸盘,配置于比所述排出辊的高度位置靠下方处,并具有供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载置的载置面;以及支承部件,能够在所述排出辊与所述载置面之间的空间,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退避位置与下游侧的推进位置之间进退,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为所述载置面的摩擦系数以下,在介质排出方向上,与无所述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最初接触先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所述介质的上表面的位置相比,位于所述推进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靠下游侧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位于所述推进位置时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在最初抵接于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的位置处与所述支承部件所成的角度小于,所述支承部件未位于所述推进位置时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在最初抵接于先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所述介质的上表面的位置处与先载置的所述介质的上表面所成的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被排出时,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推进位置推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排出装置在所述排出辊的下游还具备介质检测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到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之后,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推进位置推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到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之后且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下游端接触于所述支承部件的上表面之前,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推进位置推进。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介质排出方向上,与被排出而向所述排纸盘落下的所述介质在介质排出方向上的上游端的位置相比,位于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下游端的位置配置于靠上游侧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排出辊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上游端被排出时,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退避位置退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排出装置在所述排出辊的下游还具备介质检测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排出的所述介质,在所述介质检测器检测到排出的所述介质的所述上游端之后,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退避位置退避。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介质检测器检测检测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胜行宫川正好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