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降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56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7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降温仪,主要技术特征是它包括上壳体、制冷组件、电控板、导温板、电池,上壳体与导温板连接固定并形成安装腔,制冷组件、电控板、电池固定在安装腔内,制冷组件、电池与电控板电联接,所述的制冷组件包括风扇、制冷片、散热片,制冷片的上端面为制冷端面,制冷片的下端面为散热端面,导温板与制冷片的制冷端面接触,散热片与制冷片的散热端面接触,风扇固定在散热片的上方。具有能有效持续制冷,使用更方便等特点。

Electronic Coo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onic cooling instrument, whose main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that the upper shell, refrigeration components, electronic control board, temperature guide plate, battery,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temperature guide plate are connected and fixed to form an installation chamber, refrigeration components, electronic control plates and batteries are fixed in the installation chamber, refrigeration components, batteries and electronic control plates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and the refrigeration components include fans, refrigeration chips and heat dissipati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chiller is the refrigeration end face,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chiller is the heat dissipation end face, the temperature guide plate contacts with the refrigeration end face of the chiller, the heat sink contacts with the heat dissipation end face of the chiller, and the fan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heat sink.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and continuous refrigeration, more convenient use and so 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降温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降温仪。
技术介绍
人们在生活中发生扭伤、发烧等状况,此时需要给身体的相应部位进行降温处理,消费者通常会使用冰块或湿毛巾来进行降温,以减轻症状。例如当人们刚发生扭伤的时候,组织内部毛细血管已经受损出血了,这个时候给伤处降温,目的是让毛细血管收缩,抑制局部血液的循环,使出血尽快停止,并减少伤处的肿胀,同时使皮肤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时,可以降低痛觉神经的传导速度,从而起到类似局麻的效果。因此在扭伤初期,应该马上给伤处进行有效的降温处理。由于冰块并不能随时取得,另一方面湿毛巾被人体加热后需要频繁换洗,所以通常的降温手段操作起来并不方便,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子降温仪,以获得更好的降温效果,更为方便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一种电子降温仪,它能有效持续制冷,使用更方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降温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壳体、制冷组件、电控板、导温板、电池,上壳体与导温板连接固定并形成安装腔,制冷组件、电控板、电池固定在安装腔内,制冷组件、电池与电控板电联接,所述的制冷组件包括风扇、制冷片、散热片,制冷片的上端面为制冷端面,制冷片的下端面为散热端面,导温板与制冷片的制冷端面接触,散热片与制冷片的散热端面接触,风扇固定在散热片的上方。所述的导温板为铜材或铝材制成。导温板的顶部贴紧在制冷片的制冷端面。所述的电池为可充电电池。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紧贴在导温板上,温度传感器与电控板电联接。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或红外线感温头。它还包括无线连接模块,无线连接模块与电控板电联接。它还包括固定带,固定带的两端安装在上壳体或导温板的两侧形成一个环状圈。本技术同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采用以下结构:上壳体与导温板连接固定并形成安装腔,制冷组件、电控板、电池固定在安装腔内,制冷组件、电池与电控板电联接,所述的制冷组件包括风扇、制冷片、散热片,制冷片的上端面为制冷端面,制冷片的下端面为散热端面,导温板与制冷片的制冷端面接触,散热片与制冷片的散热端面接触,风扇固定在散热片的上方。制冷组件能较快降低导温板的温度,将导温板与人体接触,可迅速降低被接触部位的温度,故它能有效地持续制冷,便于消费者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炸图。图3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看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壳体1、制冷组件2、电控板3、导温板4、电池5,上壳体1与导温板4连接固定并形成安装腔,制冷组件2、电控板3、电池5固定在安装腔内,制冷组件2、电池5与电控板3电联接,所述的制冷组件2包括风扇21、制冷片22、散热片23,制冷片22的上端面为散热端面,制冷片22的下端面为制冷端面,导温板4与制冷片22的制冷端面接触,散热片23与制冷片22的散热端面接触,风扇21固定在散热片23的上方。制冷组件2能较快降低导温板4的温度,将导温板4与人体接触,可迅速降低被接触部位的温度,故它能有效地持续制冷,便于消费者使用。将导温板4与人体接触,制冷组件2通电工作,制冷片22的制冷端面温度较低,制冷片22的散热端面温度较高,风扇21和散热片23将散热端面的热量排走,导温板4与制冷端面接触,使导温板4的温度降低,可有效降低被接触部位的温度,以达到迅速降温的效果。人体的热量传递到导温板4,导温板4的热量传递给制冷片22,热量最后到达散热片23,风扇21加快空气流动,使散热片23的热量能够迅速通过空气排走。在现有技术中,制冷片22通常是半导体制冷片,也叫热电制冷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在原理上,半导体制冷片是一个热传递的工具。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的热电偶对中有电流通过时,两端之间就会产生热量转移,热量就会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从而产生温差形成冷热端:一端为制冷端面,一端为散热端面。但是半导体自身存在电阻当电流经过半导体时就会产生热量,从而会影响热传递。而且两个极板之间的热量也会通过空气和半导体材料自身进行逆向热传递。当冷热端达到一定温差,这两种热传递的量相等时,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点,正逆向热传递相互抵消。此时冷热端的温度就不会继续发生变化。为了达到更低的温度,可以采取散热等方式降低散热端面的温度来实现。风扇21以及散热片23的作用主要是为制冷片22的散热端面散热。通常半导体制冷片冷热端的温差可以达到40~65度之间,如果通过主动散热的方式来降低散热端面温度,制冷端面温度也会相应的下降,从而达到更低的温度。所述的导温板4为铜材或铝材制成,铜材或铝材导热效果较好,且便于加工,有利于保障导热效果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导温板4的顶部贴紧在制冷片22的制冷端面,导温板4位于电子降温仪的底部,便于与人体直接接触,加快降温。导温板4能通过制冷片22迅速降低自身温度,将导温板4与待降温的部位接触,即可实现为人体迅速降温的技术效果。所述的电池5为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与电控板3电联接。此时的电子降温仪可以自己给自己供电,以达到有效降温的目的,便于消费者在户外使用。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紧贴在导温板4上,温度传感器6与电控板3电联接。温度传感器6可实时监测导温板4的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反馈给电控板3,电控板3可根据反馈的温度信息控制制冷片的工作状态,有利于更加精准地为人体降温。温度传感器6为热电偶、热敏电阻或红外线感温头。温度传感器6为感受温度并转换成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6便于电控板3实时监控导温板4的温度,以利于精准控温。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增加无线连接模块,例如在电控板3上设置WIFI模块或蓝牙连接模块,使手机与电子降温仪通讯连接,实现手机对电子降温仪的工作时间控制、温度控制等各种功能的控制,用户根据需要设置各种功能,然后通过手机,发送无线信号指令给电子降温仪,电子降温仪获得指令后,控制制冷组件2通电工作完成手机发出的指令,同时制冷组件2把收集到的数据(如温度、工作时间、预约时间等数据)通过无线连接模块发送给手机,手机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实现无线连接和智能化控制。它还可增设固定带7,固定带7的两端安装在上壳体1或导温板4的两侧形成一个环状圈。固定带7可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带状物,可较为方便地将电子降温仪固定在消费者的四肢或头部,以利于更加有效地为特定部位降温。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数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界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降温仪,它包括上壳体(1)、制冷组件(2)、电控板(3)、导温板(4)、电池(5),上壳体(1)与导温板(4)连接固定并形成安装腔,制冷组件(2)、电控板(3)、电池(5)固定在安装腔内,制冷组件(2)、电池(5)与电控板(3)电联接,所述的制冷组件(2)包括风扇(21)、制冷片(22)、散热片(23),制冷片(22)的上端面为制冷端面,制冷片(22)的下端面为散热端面,导温板(4)与制冷片(22)的制冷端面接触,散热片(23)与制冷片(22)的散热端面接触,风扇(21)固定在散热片(23)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降温仪,它包括上壳体(1)、制冷组件(2)、电控板(3)、导温板(4)、电池(5),上壳体(1)与导温板(4)连接固定并形成安装腔,制冷组件(2)、电控板(3)、电池(5)固定在安装腔内,制冷组件(2)、电池(5)与电控板(3)电联接,所述的制冷组件(2)包括风扇(21)、制冷片(22)、散热片(23),制冷片(22)的上端面为制冷端面,制冷片(22)的下端面为散热端面,导温板(4)与制冷片(22)的制冷端面接触,散热片(23)与制冷片(22)的散热端面接触,风扇(21)固定在散热片(23)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降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温板(4)为铜材或铝材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多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