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52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7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包括外管及内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设置在外管的内部;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储液段、过渡段、吸管段及端头,所述过渡段设置在储液段与吸管段之间,其内部的腔室相互连接,所述端头设置在吸管段的端部;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还包括限位保护装置,其包括撑环及顶环,所述撑环设置在内管组件的外壁并位于储液段与过渡段的交界处,所述顶环设置在外管的内壁上,所述撑环与顶环卡接时,内管组件上的端头探出外管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心内科用穿刺针,其结构合理,操作便捷,设置限位保护装置,防止穿刺针外管的端部伤及心内肌,保证穿刺的安全性;设置流量调节装置以适用于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提高穿刺针的适用性。

A puncture needle for Cardiolog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uncture needle for cardiology,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tube and an inner tube assembly, the inner tube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outer tube; the inner tube assembly includes a liquid storage section, a transition section, a suction tube section and a terminal, the transition sectio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iquid storage section and the suction tube section, and the internal chamber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end of the suction tube section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suction tube section; the inner tube assembly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suction tube section for cardiology. The needle also includes a limit protection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support ring and a top ring. The support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tube assembly an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liquid storage section and the transition section. The top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tube. When the support ring is clamped with the top ring, the end of the inner tube assembly protrudes out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outer tub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uncture needle for cardiology, which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setting a limit protection device, preventing the end injury of the puncture needle outer tube and the inner cardiac muscle,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uncture, and setting a flow regulating device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conditions to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uncture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
技术介绍
临床上对心包液患者的治疗,多采用穿刺抽取的方法。目前,一般采用传统的针头进行穿刺,由于针头前端较为尖锐,而传入心包后,由于心脏在不停的跳动,传统的针尖容易刺伤心肌,甚至导致心脏骤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再者,由于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现有技术中穿刺针无法调节流经针体的流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穿刺针的适用性。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其结构合理,操作便捷,设置限位保护装置,防止穿刺针外管的端部伤及心内肌,保证穿刺的安全性;设置流量调节装置以适用于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提高穿刺针的适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具体包括外管及内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设置在外管的内部;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储液段、过渡段、吸管段及端头,所述过渡段设置在储液段与吸管段之间,其内部的腔室相互连接,所述端头设置在吸管段的端部,推压活塞设置在储液段的内部腔室;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还包括限位保护装置,其包括撑环及顶环,所述撑环设置在内管组件的外壁并位于储液段与过渡段的交界处,所述顶环设置在外管的内壁上,所述撑环与顶环卡接时,内管组件上的端头探出外管的内腔。本申请中,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上设置限位保护装置,内管上的撑环与外管上的顶环相接触时,内管组件上的端头探出外管的内腔,将外管的尖部挡住,这样端头为穿刺针的最远的,有效防止外管的尖部刺伤心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环的内径小于所述撑环的外径,内管上的撑环与外管上的顶环相互卡接,保证内管组件与外管的相对位置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还包括流量调节装置,其设置在心内科用穿刺针的中部,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上螺栓、下螺杆、压簧、压板及操作杆,所述上螺栓与下螺杆螺纹连接并设置在过渡段上的侧孔的内部,压簧套设在上螺栓的外侧,压板设置在侧孔的顶部并由上螺栓固定,所述操作杆穿过外管上的操作孔与上螺栓的顶部卡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螺杆的端部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位于过渡段的腔室内。具体地,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上设置流量调节装置,通过操作杆与上螺栓卡接并旋转,带动上螺栓与下螺杆形成的组件的长度变化,由于压簧限位在压板与下螺杆之间,在压簧的作用下,下螺柱端部的堵头上下移动,以实现堵头与过渡段内部的腔室之间的间隙,实现流量的调节,以适用身体状况不同的患者的治疗,提高本申请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的适用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头上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由斜向通道及竖直通道组成,多个斜向通道与竖向通道汇集贯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头为橡胶球,所述斜向通道沿竖直通道所在轴线均匀分布,所述竖直通道与吸管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头与外管的内径配合设置,所述竖直通道与外管的轴向平行设置。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其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申请中,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上设置限位保护装置,顶环和撑环相互配合,将内管组件下部的端头突出在外管的端部,将外管的尖部遮挡,有效防止外管尖部伤及心肌,保证穿刺治疗的安全性;(2)通过设置的流量调节装置实现穿刺针流量的调节,扩大适用人群,提高穿刺针的适用性。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心内科用穿刺针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之端头与吸管段的装配示意图。1.外管;2.储液段;3.过渡段;4.吸管段;5.端头,51.斜向通道,52.竖直通道;6.撑环;7.顶环;8.流量调节装置,81.上螺栓,82.下螺杆,83.压簧,84.压板,85.操作杆,86.堵头;9.侧孔;10.操作孔;11.推压活塞。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具体包括外管1及内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设置在外管1的内部;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储液段2、过渡段3、吸管段4及端头5,所述过渡段3设置在储液段2与吸管段4之间,其内部的腔室相互连接,所述端头5设置在吸管段4的端部,推压活塞11设置在储液段2的内部腔室;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还包括限位保护装置,其包括撑环6及顶环7,所述撑环6设置在内管组件的外壁并位于储液段2与过渡段3的交界处,所述顶环7设置在外管1的内壁上,所述撑环6与顶环7卡接时,内管组件上的端头5探出外管1的内腔。本申请中,所述顶环7的内径小于所述撑环6的外径,内管上的撑环6与外管1上的顶环7相接触时,内管组件上的端头5探出外管1的内腔,将外管1的尖部挡住,这样端头5为穿刺针的最远的,有效防止外管的尖部刺伤心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还包括流量调节装置8,其设置在心内科用穿刺针的中部,如图2所示,所述流量调节装置8包括上螺栓81、下螺杆82、压簧83、压板84及操作杆85,所述上螺栓81与下螺杆82螺纹连接并设置在过渡段3上的侧孔9的内部,压簧83套设在上螺栓81的外侧,压板84设置在侧孔9的顶部并由上螺栓81固定,所述操作杆85穿过外管1上的操作孔10与上螺栓81的顶部卡接,上螺栓81的顶部与操作杆85的端部被磁化,以保证两者快速吸合;所述下螺杆82的端部设置有堵头86,所述堵头86位于过渡段3的腔室内。医务人员使用本申请所述的心内科用穿刺针调节流量的具体步骤如下:医务人员通过操作杆85与上螺栓81卡接并旋转,带动上螺栓81与下螺杆82形成的组件的长度变化,由于压簧83限位在压板84与下螺杆82之间,在压簧83的作用下,下螺柱82端部的堵头86上下移动,以实现堵头86与过渡段3内部的腔室之间的间隙,实现流量的调节,以适用身体状况不同的患者的治疗,提高本申请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的适用范围。本申请中,所述端头5上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由斜向通道51及竖直通道52组成,如图1所示,多个斜向通道51与竖向通道52汇集贯通;所述端头5为橡胶球,所述斜向通道51沿竖直通道52所在轴线均匀分布,所述竖直通道52与吸管段4连接;所述端头5与外管1的内径配合设置,所述竖直通道52与外管1的轴向平行设置。图3是本技术之端头与连接杆的装配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包括外管(1)及内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设置在外管(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储液段(2)、过渡段(3)、吸管段(4)及端头(5),所述过渡段(3)设置在储液段(2)与吸管段(4)之间,其内部的腔室相互连接,所述端头(5)设置在吸管段(4)的端部,推压活塞(11)设置在储液段(2)的内部腔室;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还包括限位保护装置,其包括撑环(6)及顶环(7),所述撑环(6)设置在内管组件的外壁并位于储液段(2)与过渡段(3)的交界处,所述顶环(7)设置在外管(1)的内壁上,所述撑环(6)与顶环(7)卡接时,内管组件上的端头(5)探出外管(1)的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包括外管(1)及内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设置在外管(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储液段(2)、过渡段(3)、吸管段(4)及端头(5),所述过渡段(3)设置在储液段(2)与吸管段(4)之间,其内部的腔室相互连接,所述端头(5)设置在吸管段(4)的端部,推压活塞(11)设置在储液段(2)的内部腔室;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还包括限位保护装置,其包括撑环(6)及顶环(7),所述撑环(6)设置在内管组件的外壁并位于储液段(2)与过渡段(3)的交界处,所述顶环(7)设置在外管(1)的内壁上,所述撑环(6)与顶环(7)卡接时,内管组件上的端头(5)探出外管(1)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用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环(7)的内径小于所述撑环(6)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用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心内科用穿刺针还包括流量调节装置(8),其设置在心内科用穿刺针的中部,所述流量调节装置(8)包括上螺栓(81)、下螺杆(82)、压簧(83)、压板(84)及操作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士辉骆雷鸣平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