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滴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421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7 21:28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地下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输水管(1),设置在主输水管(1)上的清污结构,与主输水管(1)相连通的滴灌结构;所述滴灌结构包括与主输水管(1)相连通的支管(8),与支管(8)相连通的埋设管(9),以及与埋设管(9)相连接的若干滴管(10);所述滴管(10)由与埋设管(9)连接的管体(14),开设在管体(14)上的弯月状开口(12),连接在管体(14)上且与弯月状开口(12)位置相对应的遮盖片(11);所述遮盖片(11)与管体(14)之间形成夹角α。本新型将埋设管和滴管埋设在地下,从地下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其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同时滴管在设置有遮盖片,其可以防止泥土堵塞滴管。

An Underground Drip Irrig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nderground drip irrigation devi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main water pipeline (1), a sewage cleaning structure arranged on the main water pipeline (1) and a drip irrigation structure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water pipeline (1); the drip irrigation structure includes a branch pipe (8)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water pipeline (1), a buried pipe (9) connected with the branch pipe (8), and several drip pipes (10) connected with the buried pipe (9). ) A meniscus opening (12) is provided on the tube body (14) by a tube body (14) connected with the buried tube (9), and a cover sheet (11) connected on the tube body (14) 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meniscus opening (12); an angle alpha is formed between the cover sheet (11) and the tube body (14). The buried pipe and drip pipe are buried underground to irrigate crops from underground, which can save a lo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drip pipe is equipped with a cover sheet, which can prevent soil from clogging the drip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滴灌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灌溉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地下滴灌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现有技术的灌溉装置存在较大缺陷,即其输水管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被异物堵塞,严重影响灌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的灌溉装置其输水管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被异物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地下滴灌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下滴灌装置,包括主输水管,设置在主输水管上的清污结构,与主输水管相连通的滴灌结构;所述滴灌结构包括与主输水管相连通的支管,与支管相连通的埋设管,以及与埋设管相连接的若干滴管;所述滴管由与埋设管连接的管体,开设在管体上的弯月状开口,连接在管体上且与弯月状开口位置相对应的遮盖片;所述遮盖片与管体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为15~45°。所述清污结构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与主输水管相连通的清污管,设置在主输水管内部且位于清污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之间的过滤网,与主输水管相连通且位于清污管的进水端和过滤网之间的排污管,设置在主输水管上且位于清污管的进水端和排污管之间的第一阀门,设置在主输水管上且位于清污管的出水端和喷洒结构之间的第二阀门,设置在排污管上的第三阀门,以及设置在清污管上的第四阀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埋设管和滴管埋设在地下,从地下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其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同时滴管在设置有遮盖片,其可以防止泥土堵塞滴管。(2)本技术通过在主输水管内设置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当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并打开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时,水流反向冲刷过滤网,从而将过滤网上的杂质冲离过滤网,并从排污管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滴管的结构图。以下为上述附图的附图标记名称:1—主输水管、2—第一阀门、3—排污管、4—过滤网、5—第二阀门、6—第四阀门、7—清污管、8—支管、9—埋设管、10—滴管、11—遮盖片、12—弯月状开口、13—第三阀门、14—管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地下滴灌装置,包括主输水管1,设置在主输水管1上的清污结构,与主输水管1相连通的滴灌结构。具体的,该清污结构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均与主输水管1相连通的清污管7,设置在主输水管1内部且位于清污管7的进水端和出水端之间的过滤网4,与主输水管1相连通且位于清污管7的进水端和过滤网4之间的排污管3,设置在主输水管1上且位于清污管7的进水端和排污管3之间的第一阀门2,设置在主输水管1上且位于清污管7的出水端和喷洒结构之间的第二阀门5,设置在排污管3上的第三阀门13,以及设置在清污管7上的第四阀门6。另外,该滴灌结构包括与主输水管1相连通的支管8,与支管8相连通的埋设管9,以及与埋设管9相连接的若干滴管10。该滴管1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灌溉的范围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中设置为4根。在使用时,该埋设管9和滴管10均埋设于地下,为了防止滴管10被泥土堵塞,如图2所示,该滴管10由与埋设管9连接的管体14,开设在管体14上的弯月状开口12,连接在管体14上且与弯月状开口12位置相对应的遮盖片11。该弯月状开口均匀的设置于管体14上,而所述遮盖片11与管体14之间形成夹角α,如此遮盖片11可以防止泥土堵塞弯月状开口12,使水可以从弯月状开口12流出,灌溉土地。具体的,该夹角α为15~45°,本实施例中该夹角α为30°。本实施例中,管道之间的连接均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工作时关闭第四阀门6和第三阀门13,并打开第一阀门2和第二阀门5,此时水流从主输水管1经支管8后流到埋设管9,由于水压的作用,水从滴管10流出,以灌溉农作物。当滴灌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将第一阀门2和第二阀门5均关闭,同时打开第四阀门6和第三阀门13,此时水流从主输水管1输入到清污管7,并从清污管7的出水端重新输送回主输水管1,此时水流反向冲刷过滤网4,从而将过滤网4上的杂质冲掉,并从排污管3排出,以防止杂质堵塞主输水管1,影响灌溉效果。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输水管(1),设置在主输水管(1)上的清污结构,与主输水管(1)相连通的滴灌结构;所述滴灌结构包括与主输水管(1)相连通的支管(8),与支管(8)相连通的埋设管(9),以及与埋设管(9)相连接的若干滴管(10);所述滴管(10)由与埋设管(9)连接的管体(14),开设在管体(14)上的弯月状开口(12),连接在管体(14)上且与弯月状开口(12)位置相对应的遮盖片(11);所述遮盖片(11)与管体(14)之间形成夹角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输水管(1),设置在主输水管(1)上的清污结构,与主输水管(1)相连通的滴灌结构;所述滴灌结构包括与主输水管(1)相连通的支管(8),与支管(8)相连通的埋设管(9),以及与埋设管(9)相连接的若干滴管(10);所述滴管(10)由与埋设管(9)连接的管体(14),开设在管体(14)上的弯月状开口(12),连接在管体(14)上且与弯月状开口(12)位置相对应的遮盖片(11);所述遮盖片(11)与管体(14)之间形成夹角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为1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海源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