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4155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当将待传输数据在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上进行资源映射时,根据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及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确定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至少一个目标子载波、IFFT点数及置零长度;在频域上将待传输数据映射至各目标子载波上;根据各目标子载波及IFFT点数,对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时域符号;将时域符号的前置零长度的信息置为0,得到输出符号;发射输出符号。该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保护间隔的功能,提升解码性能和系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车联网通信(V2x,VehicletoEverything)是指将车辆与一切事物相连接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V2x包括车车互联通信(V2V,VehicletoVehicle)、车人互联通信(V2P,VehicletoPedestrian)及车路互联通信(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基于蜂窝网络的车联网通信(C-V2x,cellularbasedV2x)是基于3G/4G/5G等蜂窝网通信技术演进形成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通常包括两种通信接口:一种是车、人、路之间的短距离直接通信接口(PC5);另一种是蜂窝通信接口(Uu),可实现长距离和更大范围的可靠通信。在V2X的PC5接口上的通信标准是以设备到设备(D2D,DevicetoDevice)为基础,采用的是广播式的通信方式,即由单车向多车广播发送信息。相关技术中,在LTEV2X通信技术中,固定子载波间隔为15KHz,调度以子帧为单位,子帧长度为1ms,在一个子帧中有14符号;当数据在进行速率匹配时,按照14个符号的承载来计算可承载比特数,但是在逻辑信道向物理信道映射时,考虑到对基站上下行数据的干扰,引入了保护间隔(GP,Guardperiod),即在每一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上实际并不发送任何数据,导致接收设备至少无法获取一个符号的有用信息,降低解码性能,影响业务质量和系统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发送设备,方法包括:当将待传输数据在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上进行资源映射时,根据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及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至少一个目标子载波、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点数及置零长度;在频域上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映射至各所述目标子载波上;根据各所述目标子载波及所述IFFT点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时域符号;将所述时域符号的前所述置零长度的信息置为0,得到输出符号;发射所述输出符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通过当待传输数据在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上进行资源映射时,在频域上使用基于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所确定的第一子载波间隔进行资源映射,将调制得到的时域符号的前置零长度的信息置为0;当接收设备接收到发送设备的输出符号时,对输出符号中前置零长度的信息不做处理和统计,而是对输出符号中除前置零长度之外的其它信息进行解调和处理之后得到待传输数据,从而实现保护间隔的功能,由于每一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上携带有信息,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由于不在最后一个符号上发送数据而导致接收设备至少缺失一个符号的有用信息的问题,提升解码性能,如此,能够提高业务质量和系统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及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至少一个目标子载波、IFFT点数及置零长度,包括:采用公式T1=T2*2n,计算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T1;其中,T2为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n为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根据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的频域上确定各所述目标子载波;根据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IFFT点数N2,采用公式N1=N2/2n,计算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IFFT点数N1;采用公式L0=1-1/2n,计算所述置零长度L0。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载波频段高于6GHz时,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等于1;或者,当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载波频段不超过6GHz时,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的取值包括1、2或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令,解析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获取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或者,接收所述发送设备所在簇内的簇头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信令,解析所述第二控制信令获取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或者,根据所述发送设备的处理能力,确定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接收设备发送第三控制信令;其中,所述第三控制信令中包括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接收设备,方法包括:根据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确定发送设备的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点数及置零长度;当接收到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输出符号时,根据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所述FFT点数及所述输出符号中除前所述置零长度之外的其它信息,确定待传输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三控制信令,解析所述第三控制信令获取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或者,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第四控制信令,解析所述第四控制信令获取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或者,接收所述接收设备所在簇内的簇头设备发送的第五控制信令,解析所述第五控制信令获取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确定发送设备的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点数及置零长度,包括:采用公式T1=T2*2n,计算所述发送设备的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T1;其中,T2为所述发送设备的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n为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根据所述发送设备的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FFT点数N4,采用公式N3=N4/2n,计算所述发送设备的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FFT点数N3;采用公式L0=1-1/2n,计算所述置零长度L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将待传输数据在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上进行资源映射时,根据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及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至少一个目标子载波、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点数及置零长度;映射模块,用于在频域上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映射至各所述目标子载波上;调制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目标子载波及所述IFFT点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时域符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时域符号的前所述置零长度的信息置为0,得到输出符号;发射模块,用于发射所述输出符号。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采用公式T1=T2*2n,计算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T1;其中,T2为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n为载波间隔配置因子;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的频域上确定各所述目标子载波;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IFFT点数N2,采用公式N1=N2/2n,计算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IFFT点数N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设备,包括:当将待传输数据在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上进行资源映射时,根据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及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至少一个目标子载波、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点数及置零长度;在频域上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映射至各所述目标子载波上;根据各所述目标子载波及所述IFFT点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时域符号;将所述时域符号的前所述置零长度的信息置为0,得到输出符号;发射所述输出符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设备,包括:当将待传输数据在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上进行资源映射时,根据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及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至少一个目标子载波、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点数及置零长度;在频域上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映射至各所述目标子载波上;根据各所述目标子载波及所述IFFT点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时域符号;将所述时域符号的前所述置零长度的信息置为0,得到输出符号;发射所述输出符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及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至少一个目标子载波、IFFT点数及置零长度,包括:采用公式T1=T2*2n,计算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T1;其中,T2为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n为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根据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在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的频域上确定各所述目标子载波;根据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IFFT点数N2,采用公式N1=N2/2n,计算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IFFT点数N1;采用公式L0=1-1/2n,计算所述置零长度L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载波频段高于6GHz时,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等于1;或者,当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载波频段不超过6GHz时,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的取值包括1、2或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令,解析所述第一控制信令获取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或者,接收所述发送设备所在簇内的簇头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信令,解析所述第二控制信令获取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或者,根据所述发送设备的处理能力,确定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接收设备发送第三控制信令;其中,所述第三控制信令中包括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设备,包括:根据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确定发送设备的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点数及置零长度;当接收到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输出符号时,根据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所述FFT点数及所述输出符号中除前所述置零长度之外的其它信息,确定待传输数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三控制信令,解析所述第三控制信令获取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或者,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第四控制信令,解析所述第四控制信令获取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或者,接收所述接收设备所在簇内的簇头设备发送的第五控制信令,解析所述第五控制信令获取所述载波间隔配置因子。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确定发送设备的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点数及置零长度,包括:采用公式T1=T2*2n,计算所述发送设备的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T1;其中,T2为所述发送设备的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n为载波间隔配置因子;根据所述发送设备的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FFT点数N4,采用公式N3=N4/2n,计算所述发送设备的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FFT点数N3;采用公式L0=1-1/2n,计算所述置零长度L0。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将待传输数据在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上进行资源映射时,根据预先获取的载波间隔配置因子及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二个符号使用的第二子载波间隔,确定所述可用传输资源的第一个符号使用的第一子载波间隔、至少一个目标子载波、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点数及置零长度;映射模块,用于在频域上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映射至各所述目标子载波上;调制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目标子载波及所述IFFT点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调制,得到时域符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时域符号的前所述置零长度的信息置为0,得到输出符号;发射模块,用于发射所述输出符号。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