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027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9:06
一种封盖(1),其包括具有预见到容纳连接到顶盖(2)的防拆带(5)的周向凹槽的基底主体(3)。周向凹槽包括至少一个周向突起(10),其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到所述凹槽内,凹槽包括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到凹槽内的至少一个支柱(12),防拆带(5)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底切(11),预见到周向底切(11)在安装的位置与周向凹槽的周向突起(10)相互作用。防拆带(5)包括至少一个凹口(13),预见到凹口(13)容纳在周向凹槽中布置的至少一个支柱(12)。

Cap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封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封盖,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例如饮料的液体的包装的封盖。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碳酸液体例如软饮料的容器的封盖,但也适于密封其它容器,例如,具有高于或低于大气压力的内容物或具有气态组分或需要气密性密封的玻璃或PET容器。
技术介绍
通常,用于液体的饮料或包装通过例如可以移除的螺旋盖的方式封闭,且允许在例如将液体倒出液体容器的使用后封闭。如果连接,螺旋盖将容器密封,且进一步防止液体的污染。出口通常为圆形,具有相应的较大直径,且准许高流动速率。出口主要设计用于倒出液体而不是直接从饮料中饮用。然而,在某些应用中,例如,用于运动饮用的饮料,需要直接从饮料及相应的液体容器饮用。因此,其它封盖的几何形状是优选的。此类封盖可包含用户可直接放置于口内的部分。此外,阀可确保为了舒适饮用的较低流动速率。所述阀常可进一步密封液体容器。在下文中,给出针对此类封盖设计的实例。由百利盖(Bericap)申请在2010年4月29日公开的WO10046567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液体容器的颈部的塞子,包括:主体,其主体内部设置有连接到所述颈部的装置,并且由管状突起覆盖,所述管状突起具有限定参考轴线的外壁;盖,其覆盖所述管状凸起并在内部设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与所述管状突起中的凹槽啮合;防拆环,其从所述帽沿远端方向延续,通过切口将彼此分开的均匀间隔的易碎桥连接到所述盖上。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环设置有齿,所述齿被成形为与主体的近端上的均匀间隔的配合突起接合,所述齿和/或突起具有倒角的棱柱形轮廓。由Britvic软饮公司(BritvicSoftDrinksLTD)申请并在2005年1月20日公开的US2005011911公开了一种用于饮料容器的封盖,其可具有用于紧固到容器的底盖和可拆卸的盖帽,用于保护提供出口的阀门装置,通过该出口可以分配饮料。顶盖具有一系列孔,通过顶盖提供气道,以防止意外吞下顶盖并以任何方向放入喉咙时窒息。这些孔布置成允许空气在顶盖的任何方向上流动。顶盖还可以设置有肋或通道,所述肋或通道提供气道,以允许在吞咽并且在喉部中停留时允许空气在帽的外部周围流动。由RicalSA申请在2002年2月28日公开的WO0216220涉及一种封盖,其包含具有外环形突起和周边凹口的基部,以及形成帽的部分,该帽设计成安装在基部上,所述基部包括防拆带,该防拆带具有内环形突起和周边凹口。突起和凹口之间的配合锁定了两个部分。当安装时,基部的周边区域和防拆带的周边区域之间的径向间隙使帽相对于基部略微旋转,直到带的凹口与基部的两个相邻的凹口的间隔相对。由InnovativePlasticTechnologyINC申请并在1995年10月10日公开的US5456374A公开了一种防拆封盖构造,其被提供用于与具有颈部的类型的容器一起使用,在容器中具有排放孔。防拆封盖构造包含包括一个分配器盖和一个整体的、单件防拆封盖盖。分配器盖包含连接到颈部的基底和连接到基底的分配部分。防拆封盖盖由顶盖及容器封盖盖组成,顶盖与容器封盖盖由脆性网分开,所述脆性网当永久脱离时,允许进入分配部分并提供拆封的视觉指示。容器封盖盖直接扣紧到容器的颈部,且包含断开防拆带,或替代地,一种搭扣式邻接装置,它提供了从颈部上取下容器封盖盖的尝试的指示。容器封盖盖的裙部直接连接到容器的颈部,并且包括在内表面上的环形珠粒和环形凸缘,所述环形珠粒和环形凸缘配合以将分配器盖的基部固定并密封在围绕排放孔的颈部上。这些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封盖,当阀门在附加盖子的帮助下关闭时,该封盖避免了封盖口部的污染。盖是以可移除方式连接到封盖。首次打开时,必须打破保证性封条。通常,在使用者消费液体之后,可以将盖子重新安装在封盖上。由于保证性密封被破坏并且预计不会再次建立,所以盖子通过第二固定装置固定在盖子上。至关重要的是,在组装封盖时,最初可以快速可靠地建立保证性密封。此外,出于安全原因,在没有外部可见性的情况下不能克服保证性密封是至关重要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改进现有技术的封盖的上述缺点,并提供一种封盖,该封盖包括顶盖和基体之间的改进的保证性密封,一方面可以容易地和可靠地通过注塑成型生产并与基体组装,但另一方面仍然是高度安全的并且在正常条件下不会失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集成防拆带,使得如果顶盖被移除,当从液体容器中饮用时,防拆带仅为用户造成最小的干扰和不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性能的封盖,所述改进的性能例如为通风、移除扭矩等。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一液体容器(例如,饮料容器或瓶)的封盖包括基底主体,其具有与封盖轴线同心布置且大体在所述封盖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周向凹槽。所述封盖轴线通常与基本圆形封盖的对称轴相同且指向液体容器和封盖的打开的方向。预见到基底主体至少部分地在周向凹槽中容纳第一防拆带,该第一防拆带通过至少一个防拆装置与顶盖相互连接,以覆盖设置在基底主体上的开口。在周向凹槽内的防拆带的下端的集成阻止了防拆带的移除,例如,借助于使用在防拆带的下端上的杠杆且因此提供高度紧固的防拆带集成。开口可进一步被设计为阀,其可调节流出液体容器的液体的流动速率。根据本专利技术,周向凹槽包括第一侧表面和与其间隔开的第二侧表面,在其间留下空间。第一侧表面包括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到凹槽内的至少一个周向突起。优选地,周向突起垂直地(沿z方向)与周向凹槽的底部间隔开,该底部位于周向凹槽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相对的第二侧表面包括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到凹槽内的至少一个支柱。支柱的延伸可留下与其间隔开的剩余空间,与第一侧相对,或充分延伸到第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防拆带自身包括第一侧表面和与所述第一防拆带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相对布置的第二侧表面。所述第一防拆带的所述第一侧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底切,预见到所述至少一个周向底切在安装的位置与布置于所述周向凹槽的第一侧表面处的周向突起相互作用。所述周向底切和所述周向突起基本上类似地成形。然而,重量的是,它们相互作用,例如,按在正常情况下难以保留的方式搭扣在一起。优选地,周向底切与第一防拆带的下端垂直间隔开。取决于设计,周向底切和/或周向突起可在圆周上分段。这可在应用期间起到帮助。第一防拆带的第二侧表面包括在封盖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凹口。在顶盖和第一防拆带插入基底主体期间,预见到凹口自封盖轴线的方向容纳布置于周向凹槽的第二侧表面处的至少一个支柱,以在关于所述基底主体的旋转方向上在安装位置固定顶盖以及第一防拆带。所述凹口进一步可在径向向外和/或径向向内方向上打开。在一个可能变型中,所述凹口可从基底主体的第一表面径向向内和向外延伸到所述第二表面,使得所述防拆带具有锯齿状形状。第一侧表面可相对于封盖轴线径向布置在相对于第二侧表面的径向外侧或相对于第二侧表面的径向内侧,这暗示至少一个支柱和相应的周向突起所在表面可交换。第一防拆带的周向底切可相对于周向凹槽的周向突起布置,使得在组装期间,在封盖轴线的方向(z方向)上,在周向突起与周向底切相互作用前,第一防拆带的下端进入所述周向凹槽。这是有利的,因为在插入期间,周向突起与周向底切的相互作用可引起第一防拆带的变形,这可进一步干扰防拆带在周向凹槽中的整洁和进入,引起不合理的高插入力,且可损坏防拆带的部件。针对类似原因,进一步有利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液体容器的封盖(1),其包括a)基底主体(3),其具有与封盖轴线(z)同心布置的周向凹槽(9),所述周向凹槽(9)在封盖轴线(z)的方向上延伸且预见到容纳由至少一个防拆装置互连到顶盖(2)的第一防拆带(5),以覆盖布置于所述基底主体(3)处的开口(4),其中b)周向凹槽(7)包括第一侧表面(8)和与其间隔开的第二侧表面(9),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8)包括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到凹槽(7)内的至少一个周向突起(10),且相对的第二侧表面(9)包括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到凹槽(7)内的至少一个支柱(12),其中c)第一防拆带(5)包括第一侧表面(14)和与第一侧表面(14)相对布置的第二侧表面(15),其中第一防拆带(5)的第一侧表面(14)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底切(11),预见到周向底切(11)在安装的位置与布置于周向凹槽(9)的第一侧表面(8)处的周向突起(10)相互作用,且第一防拆带(5)的第二侧表面(9)包括至少一凹口(13),其在封盖轴线(18)的方向上延伸且预见到容纳布置于周向凹槽(7)的第二侧表面(9)处的至少一个支柱(1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29 CH 1290/161.一种用于液体容器的封盖(1),其包括a)基底主体(3),其具有与封盖轴线(z)同心布置的周向凹槽(9),所述周向凹槽(9)在封盖轴线(z)的方向上延伸且预见到容纳由至少一个防拆装置互连到顶盖(2)的第一防拆带(5),以覆盖布置于所述基底主体(3)处的开口(4),其中b)周向凹槽(7)包括第一侧表面(8)和与其间隔开的第二侧表面(9),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8)包括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到凹槽(7)内的至少一个周向突起(10),且相对的第二侧表面(9)包括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到凹槽(7)内的至少一个支柱(12),其中c)第一防拆带(5)包括第一侧表面(14)和与第一侧表面(14)相对布置的第二侧表面(15),其中第一防拆带(5)的第一侧表面(14)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底切(11),预见到周向底切(11)在安装的位置与布置于周向凹槽(9)的第一侧表面(8)处的周向突起(10)相互作用,且第一防拆带(5)的第二侧表面(9)包括至少一凹口(13),其在封盖轴线(18)的方向上延伸且预见到容纳布置于周向凹槽(7)的第二侧表面(9)处的至少一个支柱(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盖(1),其中第一侧表面(8、14)相对于封盖轴线(18)布置;a)相对于第二侧表面(9、15)径向外部,或b)相对于第二侧表面(9、15)径向内部。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封盖(1),其中第一防拆带(5)的周向底切(11)相对于周向凹槽(7)的周向突起(10)布置,使得在组装期间,在封盖轴线(18)的方向上,在周向突起(10)与周向底切(11)相互作用前,第一防拆带(5)的下端(19)进入周向凹槽(7)。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封盖(1),其中第一防拆带(5)的至少一个凹口(13)相对于周向凹槽(7)的至少一个支柱(12)布置,使得在组装期间,在封盖轴线(18)的方向上,在至少一个支柱(12)与至少一个凹口(13)相互作用前,第一防拆带(5)的下端(19)进入周向凹槽(7)。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封盖(1),其中所述周向突起(10)与所述周向底切(11)和所述至少一个凹口(13)与所述至少一个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卫·贝文詹姆斯·戴蒙德
申请(专利权)人:克雷诺瓦通用密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英国,GB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