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程数据与气象数据的混合设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3699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6:30
一种基于高程数据与气象数据的混合设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读取全球降雨量数据以及待着色的高程数据,根据降雨量数据判断当前数字高程中每个像素区域是干旱区域还是潮湿区域;步骤2:分别建立干旱区域潮湿区域着色文件,根据着色文件中高度对应的颜色信息进行分层设色,生成符合自然地貌的染色图;步骤3:设置光源位置,根据读取的原始高程数据,计算每个顶点的坡地坡向,计算阴影结果,并将阴影效叠加到分层设色地图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现有的分层设色技术结合全球年降雨量数据,通过干旱和潮湿的气候特性,进行混合分层设色,生成符合自然地貌的染色图,不仅直观的表示了高度变化,而且增强了地表材质表现力。

A Hybrid Coloring Method Based on Elevation Data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高程数据与气象数据的混合设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理信息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高程数据与气象数据的混合设色方法。
技术介绍
在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行业中,三维地形环境的构建通常使用高程数据(简称DEM)与卫星遥感图像进行纹理映射的方式呈现地形地貌,然而在显示地域范围较大的系统中,由于精细的高程数据以及卫星遥感图像数据量较大,数据的存储及调用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及计算资源,给系统的实时性造成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地图的使用原始的高程数据不能醒目展示地形的高度范围。如何生成一份具有地形特征又有地貌分布的数据,同时不对系统存储和处理造成负荷,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用的策略是使用将高程数据进行分层设色。分层设色是常用的一种表示高程信息的方法,它将地形高度划分为若干份高度带,每一份高度带使用互不相同的颜色表示,通常低地用绿色、丘陵用黄色、山地用褐色、雪山和冰川用白色,最终使用一份高程染色图表示地形地貌。这种方法很直观的显示地形的高度范围,依然存在如下问题:1)缺乏立体感,分层设色后的数据过于平面化,不能直观观察到山势起伏,山脉识别度不高;2)地表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高程数据与气象数据的混合设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读取:读取全球降雨量数据以及待着色的高程数据,根据降雨量数据判断当前数字高程中每个像素区域是干旱区域还是潮湿区域;步骤2:混合式分层设色:分别建立干旱区域潮湿区域着色文件,根据着色文件中高度对应的颜色信息进行分层设色,生成符合自然地貌的染色图;步骤3:山体阴影设置:设置光源位置,根据读取的原始高程数据,计算每个顶点的坡地坡向,计算阴影结果,并将阴影效叠加到分层设色地图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程数据与气象数据的混合设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读取:读取全球降雨量数据以及待着色的高程数据,根据降雨量数据判断当前数字高程中每个像素区域是干旱区域还是潮湿区域;步骤2:混合式分层设色:分别建立干旱区域潮湿区域着色文件,根据着色文件中高度对应的颜色信息进行分层设色,生成符合自然地貌的染色图;步骤3:山体阴影设置:设置光源位置,根据读取的原始高程数据,计算每个顶点的坡地坡向,计算阴影结果,并将阴影效叠加到分层设色地图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程数据与气象数据的混合设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包括:1)读取一份全球降雨量格点数据,获取不同经纬范围的降雨量;2)读取待染色的高程文件,获取高程数据的经纬范围以及像素大小,并计算每个像素经纬信息;3)当高程数据单个像素经纬范围经度大于全球降雨量单个格点的经纬范围时,降雨量数据通过插值处理,使高程文件中每个像素点的经纬范围与全球降雨量每个格点的经纬范围匹配,最终实现高程数据的每一个像素能够对应一个降雨量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程数据与气象数据的混合设色方法,其特征在于,选取的全球降雨量格点数据的精度要与高程像素匹配;获取的高程数据的像素以行列方式记录像素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程数据与气象数据的混合设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1)将高程高度范围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尚杨石兴何泉韦泽轩王坤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恒歌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