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玉新专利>正文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93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吸风部、燃烧室和防风罩,还包括罩设在外部的升降支架,其中,吸风部包括侧向开口的风口部、与风口部另一端连通的下漏部;燃烧室包括顺次叠加并套接的若干燃烧单元,在燃烧室的最下端且位于燃烧单元内嵌设漏渣板;防风罩包括六面体框架,框架的左侧面、后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有挡风板,框架的前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处于镂空状态,且框架的下端面与燃烧室的上端连通;升降支架包括由若干升降杆组成的六面体型框架,其中,吸风部位于矩形框架内并与其底端连接,防风罩的下端与矩形框架的上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携带方便,燃烧效率高,可广泛应用在燃烧设备技术领域。

A Liftable Firewood Furna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iftable firewood stove, which comprises a suction part, a combustion chamber and a windshield arranged sequentially from bottom to top, and an external lifting bracket. The suction part comprises a side opening tuyere part and a lower leakage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tuyere part. The combustion chamber comprises several combustion units superposed and connected sequentially, which are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are located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 slag leak board is embedded in the unit; the windshield includes a hexahedral frame, with a windshield on the left side, rear side and right side of the frame. The front side, upper end and lower end of the frame are hollow,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he lifting bracket includes a hexahedral frame composed of several lifting poles, in which the air suction part is located in a rectangular frame. The lower end of the windshield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rectangular fram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carrying and high combustion efficiency, and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mbus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用于野外蒸煮食物的柴火炉,包括小型的和体积稍大的,其中,体积较小的便于用户携带,但是往往不能一次性满足用户野外就餐的需求,需要分几次进行蒸煮才行,且由于其体积的限制,不能实现氧气的充分供给,导致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达到有效燃烧的目的;现有技术中一些体积较大的柴火炉存在的缺点是不便携带,且在燃烧的过程中还存在的缺点是防风效果差,且不能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因此,一种便于携带、燃烧热效率高且燃烧功率大的柴火炉有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吸风部、燃烧室和防风罩,还包括罩设在外部的升降支架,其中,所述吸风部包括侧向开口的风口部、与风口部另一端连通的下漏部,用于使得风口部进入的空气流通到下漏部,进而实现通过下漏部进入到燃烧室助燃;所述燃烧室包括顺次叠加并套接的若干燃烧单元,在所述燃烧室的最下端且位于燃烧单元内嵌设漏渣板,所述燃烧室用于容置燃料并实现有氧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灰渣从漏渣板漏下后经由下漏部运动到外部实现排渣;所述防风罩包括六面体框架,所述框架的左侧面、后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有挡风板,所述框架的前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处于镂空状态,且所述框架的下端面与燃烧室的上端连通;所述升降支架包括由若干升降杆组成的六面体型框架,其中,所述吸风部位于矩形框架内并与其底端连接,所述防风罩的下端与矩形框架的上端连接,所述升降支架用于实现自由升降。优选地,所述燃烧单元分别设为外径依次递增的圆柱筒状结构,在所述燃烧单元且非最下端燃烧单元的内壁上周向设有若干连接肋片,在与设有连接肋片相对的燃烧单元的外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连接肋片和限位部相互卡接,用于实现燃烧单元之间的连接和伸缩。优选地,所述连接肋片位于燃烧单元的下端部位置,并竖直固接在燃烧单元上;所述限位部设为限位片状结构,并水平固接在另一燃烧单元上,所述连接肋片垂直卡接在限位片上。优选地,所述吸风部的风口部设为喇叭型,所述吸风部的下漏部设为立方体型,其中,所述下漏部的上端设有开口一,所述开口一与燃烧单元连接并连通;所述下漏部的侧部设有开口二,所述开口二与吸风部的收缩端连接并连通,所述吸风部的喇叭端朝向侧部。优选地,所述防风罩中框架的下端面且与燃烧室连接的位置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接在框架的内部,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有连通燃烧室的通孔,在所述支撑板上还周向并间距设有若干支撑架。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设为固定竖立在支撑板上的板状结构,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位于同一平面上。优选地,所述升降支架的下端且位于其内部位置固接连接部,所述下漏部的下端固接在连接部上;所述升降支架上的升降杆设为伸缩杆结构,用于实现升降支架的升降。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为间距排列在六面体型框架上的若干横杆,所述下漏部的下端位于横杆上,且在所述下漏部的下端设有开口三,用于实现燃烧后灰渣的下落排出。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设置了可以伸缩的燃烧室,并根据具体需求设置若干节燃烧单元,从而在实现节能燃烧的基础上实现了无烟燃烧,且燃烧热效率高,环保性良好;(2)设置了可以伸缩的升降支架,从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伸缩,便于外出携带;(3)设置了喇叭型开口的吸风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的效率,促进燃料的有氧燃烧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燃烧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的正面结构拆分示意图;图2是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中燃烧室的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1、吸风部,11、风口部,12、下漏部,2、燃烧室,21、燃烧单元,22、连接肋片,23、漏渣板,3、防风罩,31、框架,32、挡风板,4、升降支架,41、升降杆,42、连接部,421、横杆,5、支撑板,51、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3,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吸风部1、燃烧室2和防风罩3,还包括罩设在外部的升降支架4,其中,吸风部1包括侧向开口的风口部11、与风口部11另一端连通的下漏部12,用于使得风口部11进入的空气流通到下漏部12,进而实现通过下漏部12进入到燃烧室2助燃;燃烧室2包括顺次叠加并套接的若干燃烧单元21,在燃烧室2的最下端且位于燃烧单元21内嵌设漏渣板23,燃烧室2用于容置燃料并实现有氧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灰渣从漏渣板23漏下后经由下漏部12运动到外部实现排渣;防风罩3包括六面体框架31,框架31的左侧面、后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有挡风板32,框架31的前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处于镂空状态,且框架31的下端面与燃烧室2的上端连通;升降支架4包括由若干升降杆41组成的六面体型框架,其中,吸风部1位于矩形框架内并与其底端连接,防风罩3的下端与矩形框架的上端连接,升降支架4用于实现自由升降。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将柴火或其他燃烧用燃料放入到燃烧室2中,点燃柴火,使其在燃烧室2内燃烧起来,而后,将蒸煮食物用器具放置在防风罩3上,实现对器具内食物的加热;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燃烧需要的氧气的运行过程为:空气先由风口部11进入到下漏部12,而后在燃烧室2内部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在做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为燃料燃烧提供氧气;由于燃烧单元21之间是相互套接的,在套接处空出一定的间隔,且与外界相互连通,故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一部分空气从间隔处进入到燃烧室2内部,从而促进燃烧室2内的有氧燃烧,防止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从而实现无烟燃烧。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携带时,将升降杆41进行收缩,并将燃烧室2进行收缩,从而缩小占用空间,使得携带更加方便。由于在对燃烧室2的伸缩结构进行设置时,各节燃烧单元21是相互套接的,故在每两节的燃烧单元21端部均有几公分的重叠部分,在柴火等燃料在燃烧室2内燃烧时,重叠部分的保温效果较佳,根据冷热气流的对流换热作用,下部的热空气会上升,上部的冷空气由于对流和密度大的关系会下降,从而提高燃烧的效率,实现有氧气且完全燃烧,从而降低灰渣的产生率。燃烧单元21分别设为外径依次递增的圆柱筒状结构,在燃烧单元21且非最下端燃烧单元21的内壁上周向设有若干连接肋片22,在与设有连接肋片22相对的燃烧单元21的外壁上设有限位部24,连接肋片22和限位部24相互卡接,用于实现燃烧单元21之间的连接和伸缩。在需要调节燃烧室2的长度时,直接移动燃烧单元21,并将位于燃烧单元21上的连接肋片22卡接在限位部24上,从而实现固定各个燃烧单元21的作用;在不需要使用的过程中,对燃烧单元21进行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燃烧单元21叠加起来,从而实现燃烧单元21的伸缩。为了提高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的利用率,降低热量与外界的热交换,可将燃烧室2最上端的一节燃烧单元2的上端口设置成边缘带有一定宽度的封口板结构,即为从燃烧单元21的上端俯视来看,在燃烧单元21的上端口设置了一个环形且与燃烧单元21主体相互固接的部件。连接肋片22位于燃烧单元21的下端部位置,并竖直固接在燃烧单元21上;限位部24设为限位片状结构,并水平固接在另一燃烧单元21上,连接肋片22垂直卡接在限位片上。在具体制作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吸风部、燃烧室和防风罩,还包括罩设在外部的升降支架,其中,所述吸风部包括侧向开口的风口部、与风口部另一端连通的下漏部,用于使得风口部进入的空气流通到下漏部,进而实现通过下漏部进入到燃烧室助燃;所述燃烧室包括顺次叠加并套接的若干燃烧单元,在所述燃烧室的最下端且位于燃烧单元内嵌设漏渣板,所述燃烧室用于容置燃料并实现有氧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灰渣从漏渣板漏下后经由下漏部运动到外部实现排渣;所述防风罩包括六面体框架,所述框架的左侧面、后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有挡风板,所述框架的前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处于镂空状态,且所述框架的下端面与燃烧室的上端连通;所述升降支架包括由若干升降杆组成的六面体型框架,其中,所述吸风部位于矩形框架内并与其底端连接,所述防风罩的下端与矩形框架的上端连接,所述升降支架用于实现自由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吸风部、燃烧室和防风罩,还包括罩设在外部的升降支架,其中,所述吸风部包括侧向开口的风口部、与风口部另一端连通的下漏部,用于使得风口部进入的空气流通到下漏部,进而实现通过下漏部进入到燃烧室助燃;所述燃烧室包括顺次叠加并套接的若干燃烧单元,在所述燃烧室的最下端且位于燃烧单元内嵌设漏渣板,所述燃烧室用于容置燃料并实现有氧燃烧,燃烧后产生的灰渣从漏渣板漏下后经由下漏部运动到外部实现排渣;所述防风罩包括六面体框架,所述框架的左侧面、后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有挡风板,所述框架的前侧面、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处于镂空状态,且所述框架的下端面与燃烧室的上端连通;所述升降支架包括由若干升降杆组成的六面体型框架,其中,所述吸风部位于矩形框架内并与其底端连接,所述防风罩的下端与矩形框架的上端连接,所述升降支架用于实现自由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单元分别设为外径依次递增的圆柱筒状结构,在所述燃烧单元且非最下端燃烧单元的内壁上周向设有若干连接肋片,在与设有连接肋片相对的燃烧单元的外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连接肋片和限位部相互卡接,用于实现燃烧单元之间的连接和伸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升降式柴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肋片位于燃烧单元的下端部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新
申请(专利权)人:吴玉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