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卡扣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75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脱卡扣连接结构,通过为卡槽座增设加强筋,并在第一部件的开槽与所述过孔之间形成可受力变形的挡边,以在卡槽座插入所述过孔的过程中,利用挡边受卡槽座的挤压力作用而向开槽凸出变形,使卡槽座能够顺利插入所述过孔中;而当卡扣与卡槽相扣合以后,利用卡槽座的加强筋和卡槽板分别与挡边和过孔对应的孔壁相紧贴,使得势必要用更大的力掰动卡槽座,才能克服挡边对卡槽座的阻力,以将卡槽座的卡槽与卡扣相分离,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卡扣连接结构具有防脱功能,能够防止卡扣与所述卡槽滑脱,提高了卡扣连接的稳固性,且相较于现有卡扣连接结构节省了布置空间。

An Anti-release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release buckle connection structure. By adding reinforcing bars to the slot seat and forming a stress-deformed edge between the slot of the first component and the through hole, the edge of the slot seat is deformed by the extrusion force of the slot seat, so that the slot seat can be smoothly inserted into the through hole while the slot seat is inserted into the through hole. After buckling with the chuck, the reinforcing bars and the chuck plates of the chuck seat are respectively close to the hole walls corresponding to the retaining edge and the through hole, which makes it necessary to break the chuck seat with greater force to overcome the resistance of the retaining edge to the chuck seat, so as to separate the chuck slot of the chuck seat from the chuck. Therefore, the chuck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unction of preventing the chuck from falling off and preventing the chuck from being said. The slippage of the clamp groove improves the stability of the clamp connection, and saves the layout spac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clamp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卡扣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脱卡扣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卡扣连接结构无法保证卡扣连接后稳固不脱出,卡扣与卡槽容易发生滑脱,如图1和图2所示,如要防止卡扣脱出必须增加平行于卡扣变形方向的限位结构X1和X2。已有方案结构占用较多的布置空间,对空间布置不友好,在某些紧凑型结构布置时无法实现稳固的卡扣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脱卡扣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卡扣连接部件之间的防脱限位结构占用布置空间大的问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脱卡扣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卡扣和过孔,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部件上的卡槽座,该卡槽座上开设有卡槽,使得:在所述卡槽座插入所述过孔时,所述卡扣能够与所述卡槽相扣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座设有卡槽板和加强筋,所述卡槽开设在所述卡槽板上,所述加强筋的后端面与所述卡槽板的前端面相连接;所述的第一部件上还设置有开槽,使得所述第一部件在该开槽与所述过孔之间形成可受力变形的挡边;在所述卡扣与卡槽相扣合时,所述加强筋的前端面与所述挡边相紧贴,所述卡槽板的后端面与所述过孔位于所述挡边相对位置的孔壁相紧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过孔的尺寸使得:在所述卡扣与卡槽相扣合时,所述挡边未受所述卡槽座的挤压力作用而变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过孔的尺寸使得:在所述卡扣与卡槽相扣合时,所述挡边受所述卡槽座的挤压力作用而向所述开槽凸出变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卡槽板垂直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卡槽座设有两根所述加强筋,该两根加强筋连接在所述卡槽板的同一端面,且该两根加强筋在所述卡槽板上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卡槽的两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强筋的顶部设有斜角。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卡槽座还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与所述第二部件和加强筋均相连接,并且,在所述卡扣与卡槽相扣合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台阶相紧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过孔为矩形过孔,所述开槽的两端分别与该矩形过孔的两条短边孔壁相平齐,所述挡边的其中一个侧面即为该矩形过孔位于前方的长边孔壁;使得:在所述卡扣与卡槽相扣合时,所述加强筋的前端面与所述矩形过孔位于前方的长边孔壁即所述挡边相紧贴,所述卡槽板的后端面与所述矩形过孔位于后方的长边孔壁相紧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卡扣通过立板连接所述第一部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通过为卡槽座增设加强筋,并在第一部件的开槽与所述过孔之间形成可受力变形的挡边,以在卡槽座插入所述过孔的过程中,利用挡边受卡槽座的挤压力作用而向开槽凸出变形,使卡槽座能够顺利插入所述过孔中;而当卡扣与卡槽相扣合以后,利用卡槽座的加强筋和卡槽板分别与挡边和过孔对应的孔壁相紧贴,使得势必要用更大的力掰动卡槽座,才能克服挡边对卡槽座的阻力,以将卡槽座的卡槽与卡扣相分离,因此,本技术的卡扣连接结构具有防脱功能,能够防止卡扣与所述卡槽滑脱,提高了卡扣连接的稳固性,且相较于现有卡扣连接结构节省了布置空间。第二,本技术通过为卡槽座增设台阶,以在卡扣与卡槽相扣合时,一方面,利用相扣合的卡扣和卡槽限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卡槽座插入所述过孔的方向上相分离,另一方面,利用台阶限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卡槽座插入所述过孔的方向上进一步靠近,因此,本技术确保了通过卡扣连接的两个部件在卡槽座插入所述过孔的方向上的固定,且相较于现有卡扣连接结构节省了布置空间。第三,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无复杂的形状,便于加工生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的卡扣连接结构的轴测图;图2为现有的卡扣连接结构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卡扣连接结构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的卡扣连接结构的结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的卡扣连接结构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卡扣连接结构的右视图;图7为图5的A-A剖视图;图8为在卡槽座插入过孔的过程中,挡边受力变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3至图8所示,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防脱卡扣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1上的卡扣3和过孔1a,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部件2上的卡槽座4,该卡槽座4上开设有卡槽4a,使得:在所述卡槽座4插入所述过孔1a时,所述卡扣3能够与所述卡槽4a相扣合。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为:所述的卡槽座4设有卡槽板41和加强筋42,所述卡槽4a开设在所述卡槽板41上,所述加强筋42的后端面与所述卡槽板41的前端面相连接;所述的第一部件1上还设置有开槽1b,使得所述第一部件1在该开槽1b与所述过孔1a之间形成可受力变形的挡边11;在所述卡扣3与卡槽4a相扣合时,所述加强筋42的前端面42b与所述挡边11相紧贴,所述卡槽板41的后端面与所述过孔1a位于所述挡边11相对位置的孔壁相紧贴。其中,所述加强筋42优选与所述卡槽板41垂直连接。从而,在卡槽座4插入所述过孔1a的过程中,挡边11受卡槽座4的挤压力作用而向开槽1b凸出变形,使卡槽座4能够顺利插入所述过孔1a中;而当卡扣3与卡槽4a相扣合以后,由于卡槽座4的加强筋42和卡槽板41分别与挡边11和过孔1a对应的孔壁相紧贴,势必要用更大的力掰动卡槽座4,才能克服挡边11对卡槽座4的阻力,以将卡槽座4的卡槽4a与卡扣3相分离,因此,本技术的卡扣连接结构具有防脱功能,能够防止卡扣3与所述卡槽4a滑脱,提高了卡扣连接的稳固性,且相较于现有卡扣连接结构节省了布置空间。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所述过孔1a的尺寸使得:在所述卡扣3与卡槽4a相扣合时,所述挡边11未受所述卡槽座4的挤压力作用而变形。从而,挡边11仅在卡槽座4插入所述过孔1a的过程中变形,而在卡扣3与卡槽4a相扣合后则恢复原状,能够延长挡边11的使用寿命,也就相应延长了防脱卡扣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三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所述过孔1a的尺寸使得:在所述卡扣3与卡槽4a相扣合时,所述挡边11受所述卡槽座4的挤压力作用而向所述开槽1b凸出变形。从而,在所述卡扣3与卡槽4a相扣合后,变形的挡边11将卡槽座4压紧在过孔1a相应的孔壁上,提高了将卡槽座4的卡槽4a与卡扣3相分离所需克服的阻力,进一步增强了本技术的防脱功能。实施例四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任意一者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四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所述的卡槽座4设有两根所述加强筋42,该两根加强筋42连接在所述卡槽板41的同一端面,且该两根加强筋42在所述卡槽板41上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卡槽4a的两侧。从而,进一步提高卡扣连接的稳固性。实施例五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五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所述加强筋42的顶部设有斜角42a。从而,在卡槽座4插入所述过孔1a的过程中,斜角42a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卡槽座4能够更为顺畅的插入到过孔1a中。实施例六在上述实施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卡扣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1)上的卡扣(3)和过孔(1a),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部件(2)上的卡槽座(4),该卡槽座(4)上开设有卡槽(4a),使得:在所述卡槽座(4)插入所述过孔(1a)时,所述卡扣(3)能够与所述卡槽(4a)相扣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座(4)设有卡槽板(41)和加强筋(42),所述卡槽(4a)开设在所述卡槽板(41)上,所述加强筋(42)的后端面与所述卡槽板(41)的前端面相连接;所述的第一部件(1)上还设置有开槽(1b),使得所述第一部件(1)在该开槽(1b)与所述过孔(1a)之间形成可受力变形的挡边(11);在所述卡扣(3)与卡槽(4a)相扣合时,所述加强筋(42)的前端面(42b)与所述挡边(11)相紧贴,所述卡槽板(41)的后端面与所述过孔(1a)位于所述挡边(11)相对位置的孔壁相紧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卡扣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1)上的卡扣(3)和过孔(1a),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部件(2)上的卡槽座(4),该卡槽座(4)上开设有卡槽(4a),使得:在所述卡槽座(4)插入所述过孔(1a)时,所述卡扣(3)能够与所述卡槽(4a)相扣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座(4)设有卡槽板(41)和加强筋(42),所述卡槽(4a)开设在所述卡槽板(41)上,所述加强筋(42)的后端面与所述卡槽板(41)的前端面相连接;所述的第一部件(1)上还设置有开槽(1b),使得所述第一部件(1)在该开槽(1b)与所述过孔(1a)之间形成可受力变形的挡边(11);在所述卡扣(3)与卡槽(4a)相扣合时,所述加强筋(42)的前端面(42b)与所述挡边(11)相紧贴,所述卡槽板(41)的后端面与所述过孔(1a)位于所述挡边(11)相对位置的孔壁相紧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卡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1a)的尺寸使得:在所述卡扣(3)与卡槽(4a)相扣合时,所述挡边(11)未受所述卡槽座(4)的挤压力作用而变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脱卡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1a)的尺寸使得:在所述卡扣(3)与卡槽(4a)相扣合时,所述挡边(11)受所述卡槽座(4)的挤压力作用而向所述开槽(1b)凸出变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脱卡扣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滔陈建国符耀明彭程捷周涛谢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