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兴丹专利>正文

一种叶片复合锁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73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片复合锁芯,由叶片、拨片、移位拨片、复位拨片、边柱、方形边柱、管套、上管套、下管套、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弹簧、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凹槽卡口组成,所述叶片表面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凸起;所述叶片顶部凹口两侧分布有至少一个所述边柱,两个所述边柱之间设有所述方形边柱,所述方形边柱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压簧;所述边柱的所述上管套顶部固定在锁芯内表面,所述上管套内部设有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上方设有所述第二压簧;所述边柱所述下管套为中空所述管套,所述下管套中设有所述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位于所述移位拨片和所述复位拨片之间;所述下管套对接所述上管套,接触的面为斜面;这就有效降低了通过工具进行技术开锁的可能性。

A Composite Lock Core for Blad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lade composite lock core, which consists of a blade, a dial, a shifting dial, a reset dial, a side column, a square side column, a tube sleeve, an upper tube sleeve, a lower tube sleeve, a first cylinder, a second cylinder, a spring, a first pressure spring, a second pressure spring and a groove clamp. The blad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and a convex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hole; at least two sides of the blade top concave are distributed. Between the two side pillars, there is the square side pillar, and above the square side pillar there is the first pressure spring; the top of the upper tube sleeve of the side pillar is fix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lock core, the first column bod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upper tube sleeve, and the second pressure spring is arranged above the first column body; the lower tube sleeve of the side pillar is the hollow tube sleeve, and the lower tube sleeve is hollow. The second cylind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displacement dial and the reset dial; the lower sleeve butts the upper sleeve and the contact surface is inclined; this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possibility of technical unlocking by means of too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片复合锁芯
本专利技术涉及锁芯,尤其涉及机械叶片锁芯。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械叶片锁芯,安全度相对较高,被称为B级或C级锁芯。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智能锁为代表的芯片卡识别、指纹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安全性能越来越高,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智能锁中通常还是会配备一把机械锁芯,作为备用锁芯使用。这样,机械锁芯的安全性能将直接决定机械锁或智能锁整体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叶片复合锁芯,通过在第一叶片上方设置第二叶片,第一叶片推动第二叶片移动;移动后,第一叶片及第二叶片顶边上的凹口分别排列为两条凹槽,边柱同时落入两条凹槽中进行解锁。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叶片复合锁芯,由一种叶片复合锁芯,其特征在于,由叶片、拨片、移位拨片、复位拨片、边柱、方形边柱、管套、上管套、下管套、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弹簧、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凹槽卡口组成,所述叶片表面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凸起;所述叶片顶部凹口两侧分布有至少一个所述边柱,两个所述边柱之间设有所述方形边柱,所述方形边柱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压簧;所述边柱的所述上管套顶部固定在锁芯内表面,所述上管套内部设有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上方设有所述第二压簧;所述边柱所述下管套为中空所述管套,所述下管套中设有所述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位于所述移位拨片和所述复位拨片之间;所述下管套对接所述上管套,接触的面为斜面;其中,所述边柱中的所述第二柱体同所述移位拨片的间距在第一所述叶片有效移动范围内随机分布;所述复位拨片同所述第二柱体相互贴合分布;所述移位拨片同所述边柱中的所述第二柱体接触的边为斜边,斜边的倾斜角度及斜边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述边柱之间通过所述凹槽卡口进行连接。进一步地,一个所述方形边柱整体位于多个所述叶片顶部,一个所述边柱对应一个所述叶片进行分布。进一步地,一个所述叶片顶部的两端分别分布设有一组所述边柱、所述移位拨片、所述复位拨片。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边柱中的第一所述边柱、第二所述边柱的长度均不同,第一所述边柱、第二所述边柱长度根据所述移位拨片及所述复位拨片倾斜角度和距离进行设置。进一步地,根据需要仅在所述叶片的一端设置所述边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二柱体同所述叶片厚度一致或略小于所述叶片厚度。进一步地,第一所述边柱、第二所述边柱直径等于多个所述叶片的厚度。进一步地,当第一所述叶片、第二所述叶片其中一个所述叶片的凹口未移动到正确位置或未形成直线形的凹槽,所述方形边柱或所述边柱将处于锁止状态。本专利技术的良好效果为:通过在传统的机械锁芯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同现有第一叶片联动的第二叶片,在第一叶片上设置有拨片,第一叶片中的拨片波动第二叶片时,由于拨片分布的随机性,让第一叶片及第二叶片移动过程中位置不一致,从而提高了技术开锁的难度。由于第一叶片的移动过程自动的就带动了第二叶片的移动,防止了对第二的叶片进行直接的破解。而要通过第一叶片来移动第二叶片。需要第一叶片多次移动第二叶片,最终,要通过第一叶片将第二叶片的位置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后,再将叶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才能实现叶片整体移动到位。其不是通过简单的累积叶片来增加开锁难度及时间,而是通过两个叶片之间不同步的随机移动来实现位置的调整,有效的增加了叶片移动变化的可能性。增强防技术开锁的可能性。具体的,技术开锁时,需要通过第一叶片将第二叶片拨动到正确的位置后,再将第一叶片拨动到正确的位置,由于第二叶片中没有回弹的弹簧。所以,第一叶片拨动第二叶片后,第二叶片无法恢复原位,这就有效降低了通过工具进行技术开锁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叶片复合锁芯的锁芯内部叶片及边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叶片复合锁芯的锁芯内部叶片、边柱及方形边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叶片拨片移位拨片复位拨片边柱方形边柱管套上管套下管套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弹簧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凹槽卡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叶片复合锁芯,由叶片1、拨片11、移位拨片111、复位拨片112、边柱2、方形边柱24、管套3、上管套31、下管套32、第一柱体33、第二柱体34、弹簧5、第一压簧51、第二压簧52、凹槽卡口6组成,所述叶片1表面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凸起;所述叶片1顶部凹口两侧分布有至少一个所述边柱2,两个所述边柱2之间设有所述方形边柱24,所述方形边柱24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压簧51;所述边柱2的所述上管套31顶部固定在锁芯内表面,所述上管套31内部设有所述第一柱体33,所述第一柱体33上方设有所述第二压簧52;所述边柱2所述下管套32为中空所述管套3,所述下管套32中设有所述第二柱体34,所述第二柱体34位于所述移位拨片111和所述复位拨片112之间;所述下管套32对接所述上管套31,接触的面为斜面;其中,所述边柱2中的所述第二柱体34同所述移位拨片111的间距在第一所述叶片1有效移动范围内随机分布;所述复位拨片112同所述第二柱体34相互贴合分布;所述移位拨片111同所述边柱2中的所述第二柱体34接触的边为斜边,斜边的倾斜角度及斜边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述边柱2之间通过所述凹槽卡口6进行连接。具体的,所述下管套32中的所述第二柱体34在所述拨片11的推动下,上、下调整所述第一柱体33、所述第二柱体34的位置。锁芯中全部的所述第二柱体34调整到位后,所述第一柱体33全部位于所述上管套31中,所述第二柱体34全部位于所述下管套32中。在所述上管套31、所述下管套32接触位置,形成一条直线,并可以转动。为了保证顺利转动,所述上管套31、所述下管套32接触的边为斜边。所述边柱2之间通过凹槽和凸起边相互结合的方式,保证所述下管套32在旋转开启的过程中,能顺利的扭动。同时,不影响所述上管套31和所述下管套32中所述第一柱体33和所述第二柱体34的上下移动。根据需要,所述下管套32整体由环圈包裹,环圈至少一端连接于锁芯的内壁,并通过转轴连接,可以保证所述下管套32随着所述第二柱体34的转动而转动。所述上管套31则是固定于锁芯内部,通过螺纹柱体或柱体,所述第一压簧51连接所述第一柱体33。还包括,所述上管套31、所述下管套32为矩形结构的中空管,锁芯中的全部所述第一柱体33,所述第二柱体34都包裹于其中。所述拨片11将所述第二柱体34向上推动,所述拨片11同所述第二柱体34接触的面为斜面,根据不同的倾斜角度,对所述第二柱体34抬升的高度也不相同。所述拨片11同所述第二柱体34之间还可以设置间隔距离,增加所述拨片11同所述第二柱体34之间相互接触的随机性。所述叶片1移动同样的距离,所述拨片11对所述第二柱体34抬升的距离却不相同。这样,能有效阻止技术开锁的目的。由于所述第一柱体33、所述第二柱体34上下移动的过程是依据所述叶片1中所述拨片11左右推动来实现的,所以,传统的对弹子锁技术开锁的方法对其无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片复合锁芯,其特征在于,由叶片、拨片、移位拨片、复位拨片、边柱、方形边柱、管套、上管套、下管套、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弹簧、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凹槽卡口组成,所述叶片表面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凸起;所述叶片顶部凹口两侧分布有至少一个所述边柱,两个所述边柱之间设有所述方形边柱,所述方形边柱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压簧;所述边柱的所述上管套顶部固定在锁芯内表面,所述上管套内部设有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上方设有所述第二压簧;所述边柱所述下管套为中空所述管套,所述下管套中设有所述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位于所述移位拨片和所述复位拨片之间;所述下管套对接所述上管套,接触的面为斜面;其中,所述边柱中的所述第二柱体同所述移位拨片的间距在第一所述叶片有效移动范围内随机分布;所述复位拨片同所述第二柱体相互贴合分布;所述移位拨片同所述边柱中的所述第二柱体接触的边为斜边,斜边的倾斜角度及斜边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述边柱之间通过所述凹槽卡口进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复合锁芯,其特征在于,由叶片、拨片、移位拨片、复位拨片、边柱、方形边柱、管套、上管套、下管套、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弹簧、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凹槽卡口组成,所述叶片表面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凸起;所述叶片顶部凹口两侧分布有至少一个所述边柱,两个所述边柱之间设有所述方形边柱,所述方形边柱上方设有所述第一压簧;所述边柱的所述上管套顶部固定在锁芯内表面,所述上管套内部设有所述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上方设有所述第二压簧;所述边柱所述下管套为中空所述管套,所述下管套中设有所述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位于所述移位拨片和所述复位拨片之间;所述下管套对接所述上管套,接触的面为斜面;其中,所述边柱中的所述第二柱体同所述移位拨片的间距在第一所述叶片有效移动范围内随机分布;所述复位拨片同所述第二柱体相互贴合分布;所述移位拨片同所述边柱中的所述第二柱体接触的边为斜边,斜边的倾斜角度及斜边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述边柱之间通过所述凹槽卡口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复合锁芯,其特征是,包括:一个所述方形边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丹
申请(专利权)人:刘兴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