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202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包括存储器、服务器、智能终端和智能垃圾箱,智能垃圾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包括面罩、支架、垃圾斗、电机、驱动轴、电路板、身份识别器、图像采集器,所述面罩连接在上箱体的顶面,身份识别器安装在面罩外表面,所述支架、垃圾斗、电机、电路板、图像采集器均位于面罩内,支架固定在下箱体的顶面,驱动轴穿设在支架上,且驱动轴的一端连接垃圾斗,另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电机、图像采集器、身份识别器均与电路板连接,电路板连接服务器,存储器和智能终端均连接服务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智能垃圾回收系统用户信息对用户进行记档;可以判断到该垃圾是否投放正确,从而及时有效的宣传垃圾正确分类知识。

Intelligent garbage coll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garbage collection system, which includes memory, server,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intelligent garbage bin. The intelligent garbage bin includes upper and lower boxes. The upper boxes include a mask, a bracket, a garbage bin, a motor, a drive shaft, a circuit board, an identity recognizer and an image collector. The mask is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the upper boxes, and the identity recognizer is install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ask. The bracket, garbage hopper, motor, circuit board and image collector are all located in the mask. The bracket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lower box body. The driving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and one end of the driv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garbage hopper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The motor, image collector and identity identifier are all connected with the circuit board, the circuit boar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rver, the memory and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The server. The user inform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garbage recycling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records the user, and can judge whether the garbage is put correctly, so as to publicize the correct garbage classification knowledge timely and eff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而正确的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进行有效分类有区分管理,是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重重之中。当前群众对于垃圾分类不支持或者不积极,使到垃圾分类回收的效率不高。主要因素有:垃圾分类回收的教育宣传工作不足,垃圾种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甄别哪些是可回收物,哪些是不可回收物,因此无法在投递垃圾之前做出第一次正确的分类;垃圾分类回收机制的缺乏,对于做出正确垃圾分类回收的人缺乏激励,不正确分类的也没有任何惩罚,因而造就人们随意扔垃圾的行为;缺乏相应的智能垃圾回收设备。众所周知,地铁是广大人们出行的选择。地铁具备,人流大且密集,每天携带的垃圾量巨大。同时,地铁的环境也决定了人们扔掉的垃圾大部分都是可以回收垃圾,通常为水瓶、包装盒、纸等,并且垃圾的重量相对集中,种类相对于生活社区而言相对简单,没有厨余垃圾等等难以分类的情况。因而在地铁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引导人们重视和正确垃圾分类回收,培育好“用户习惯”,进而间接地影响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最后推进整个社会的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大有裨益。但是,目前地铁对垃圾分类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缺乏相应的垃圾回收系统,不能有效的给乘客开展垃圾分类教育,无法培养用户垃圾分类习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其能解决的现有地铁垃圾桶不能有效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培养用户垃圾分类习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智能垃圾回收方法,其能解决的现有地铁垃圾桶不能有效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培养用户垃圾分类习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包括存储器、服务器、智能终端和智能垃圾箱,所述智能垃圾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下箱体的顶面设有第一开口,上箱体包括面罩、支架、垃圾斗、电机、驱动轴、电路板、身份识别器、图像采集器,所述面罩连接在上箱体的顶面,面罩的底面设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所述身份识别器安装在面罩外表面,所述支架、垃圾斗、电机、电路板、图像采集器均位于面罩内,所述支架固定在下箱体的顶面,所述驱动轴穿设在支架上,且驱动轴的一端连接垃圾斗,另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电机、图像采集器、身份识别器均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连接服务器,存储器和智能终端均连接服务器;所述面罩设有用于供垃圾投放至垃圾斗的投放口。进一步地,所述身份识别器为读卡器。进一步地,所述面罩外表面还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与电路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斗包括两块侧板、一块背板、一块底板和一块顶板,其中一块所述侧板、所述背板和另一块所述侧板围接形成侧围壁,所述底板连接在侧围壁底端,所述顶板盖接在侧围壁的顶端,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连接在侧板上。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为弧形板。进一步地,所述垃圾斗内设有称重盘,称重盘安装在底板上,称重盘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连接电路板。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的侧壁上设有手拉门。进一步地,所述下箱体的顶面还固定有红外对射单元,所述红外对射单元位于面罩内,且与投放口位置对应,所述红外对射单元与电路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对射单元包括静态红外对射管和动态红外对射管,静态红外对射管和动态红外对射管均与电路板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智能垃圾回收方法,应用于智能垃圾回收系统,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包括存储器、智能垃圾箱、服务器、智能终端,所述智能垃圾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包括驱动组件、垃圾斗和面罩、电路板,垃圾斗位于面罩内,驱动组件驱动垃圾斗翻转,存储器与服务器连接,智能终端和电路板连接服务器,面罩与下箱体连接,智能垃圾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身份采集步骤:接收用户的账户信息;重量采集步骤:接收垃圾斗内垃圾的重量信息,以判断到垃圾斗内有垃圾时执行图像采集步骤;图像采集步骤:接收垃圾斗内垃圾的图像信号,根据所述图像信号与存储器中的预设分类下的存储图片进行匹配,判断所述图像信号对应的垃圾是否属于所述预设分类,若是,则启动电机将垃圾斗翻转,以使垃圾斗内的垃圾掉入下箱体中。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垃圾回收系统通过身份识别器可以采集到投放垃圾的用户信息,可以对用户进行记档;通过图像采集器可以获取垃圾信息,从而判断到该垃圾是否投放正确,从而可以及时有效的宣传垃圾正确分类知识,引导用户正确投递垃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垃圾回收系统的模块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垃圾箱的整体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垃圾箱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垃圾回收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上箱体;2、下箱体;21、手拉门;3、面罩;31、投放口;4、支架;5、垃圾斗;51、侧板;52、背板;53、底板;54、顶板;6、电机;7、电路板;8、身份识别器;9、称重盘;10、红外对射单元;101、静态红外对射管;102、动态红外对射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至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包括存储器、服务器、智能终端和智能垃圾箱。存储器用来预先存储图片,这些图片是对应不同的垃圾产品,由于通常一个垃圾箱是用于投放同一种种类下的垃圾以方便分类,因此每个智能垃圾箱对应的存储器存储的垃圾图片都属于同一种类。智能垃圾箱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上箱体1与下箱体2连接。本专利技术用户投放的垃圾先从上箱体1再掉入下箱体2内。因此在下箱体2的顶面开设第一开口,垃圾从上箱体1经过第一开口掉入下箱体2内。上箱体1包括面罩3、支架4、垃圾斗5、电机6、驱动轴、电路板7、身份识别器8、图像采集器。面罩3连接在上箱体1的顶面,面罩3的底面设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所述身份识别器8安装在面罩3外表面,所述支架4、垃圾斗5、电机6、电路板7、图像采集器均位于面罩3内,所述支架4固定在下箱体2的顶面,所述驱动轴穿设在支架4上,且驱动轴的一端连接垃圾斗5,另一端连接电机6,所述电机6、图像采集器、身份识别器8均与电路板7连接,所述电路板7连接服务器,所述智能终端和存储器连接服务器;所述面罩3设有用于供垃圾投放至垃圾斗5的投放口31。身份识别器8用于采集投放垃圾的用户信息,身份识别器8例如读卡器,应用在地铁场所,用户基本都携带有地铁卡,地铁卡在开卡的时候可以进行账户绑定,从而拥有唯一的用户信息。用户投放垃圾前,先把自己的地铁卡放到身份识别8,经身份识别器8采集用户信息,输出至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则记录之后用户的行径,包括投放的垃圾种类、是否投放正确等。除了读卡器,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公众号开取投递垃圾的权限。在面罩3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摄像头,专门用于采集用户的头像信息,摄像头也可以作为身份识别器。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公众号获取投递权限后,可以进行账号绑定,账号信息可以包含用户的头像信息,并分配该该用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服务器、智能终端和智能垃圾箱,所述智能垃圾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下箱体的顶面设有第一开口,上箱体包括面罩、支架、垃圾斗、电机、驱动轴、电路板、身份识别器、图像采集器,所述面罩连接在上箱体的顶面,面罩的底面设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所述身份识别器安装在面罩外表面,所述支架、垃圾斗、电机、电路板、图像采集器均位于面罩内,所述支架固定在下箱体的顶面,所述驱动轴穿设在支架上,且驱动轴的一端连接垃圾斗,另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电机、图像采集器、身份识别器均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连接服务器,存储器和智能终端均连接服务器;所述面罩设有用于供垃圾投放至垃圾斗的投放口。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服务器、智能终端和智能垃圾箱,所述智能垃圾箱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下箱体的顶面设有第一开口,上箱体包括面罩、支架、垃圾斗、电机、驱动轴、电路板、身份识别器、图像采集器,所述面罩连接在上箱体的顶面,面罩的底面设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所述身份识别器安装在面罩外表面,所述支架、垃圾斗、电机、电路板、图像采集器均位于面罩内,所述支架固定在下箱体的顶面,所述驱动轴穿设在支架上,且驱动轴的一端连接垃圾斗,另一端连接电机,所述电机、图像采集器、身份识别器均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连接服务器,存储器和智能终端均连接服务器;所述面罩设有用于供垃圾投放至垃圾斗的投放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器为读卡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外表面还设有显示屏,显示屏与电路板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斗包括两块侧板、一块背板、一块底板和一块顶板,其中一块所述侧板、所述背板和另一块所述侧板围接形成侧围壁,所述底板连接在侧围壁底端,所述顶板盖接在侧围壁的顶端,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连接在侧板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为弧形板。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智能垃圾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川章晋涛赵书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拜登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