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00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具有成型腔和流道的模具本体、与模具本体滑动连接的第一顶针、与模具本体滑动连接的第二顶针、以及与模具本体滑动连接且用于抵顶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的顶板;模具本体开设有第一滑动孔和第二滑动孔;第一滑动孔与流道相通,第一顶针设于第一滑动孔内;第二滑动孔与成型腔相通,第二顶针设于第二滑动孔内;顶板开设有与第二顶针相配合的延时让位槽。当顶板带动第一顶针移动一定距离后第二顶针与延时让位槽的底部抵接;由于流道先被第一顶针顶出后,产品才被第二顶针顶出脱离后模,也即在产品顶出过程中受外力达到最小,不被拉出应力痕迹,保证产品的外观。

Ejection structure of injection mou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jection mold ejec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mold body with a forming cavity and a channel, a first ejection pin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mold body, a second ejection pin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mold body, and a top plate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mold body and used to counteract the first ejection pin and the second ejection pin; the mol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ing hole and a second sliding hole; The movable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unner, the first ejector pin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ejector hole, the second ejector pi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orming cavity, and the second ejector pin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ejector hole, and the roof is provided with a delayed concession slot matching the second ejector pin. When the roof drives the first ejector to move a certain distance, the second ejec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delayed concession trough; because the runner is ejected by the first ejector first, the product is ejected from the rear die by the second ejector, that is, the product is ejected by the minimum external force during the ejection process, and is not pulled out of the stress trace, so as to ensure the appearance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顶出结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注塑模具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待成形后将产品从模具中顶出,但对于薄壁,或者材质为软胶的产品来说,在顶出时胶口(也即流道)位置易受外力的影响,进而在顶出时被拉出应力痕迹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顶出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形品被顶出时胶口位置易受外力的影响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注塑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具有成型腔和流道的模具本体、与所述模具本体滑动连接的第一顶针、与所述模具本体滑动连接的第二顶针、以及与所述模具本体滑动连接且用于抵顶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二顶针的顶板;所述模具本体开设有第一滑动孔和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与所述流道相通,所述第一顶针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孔内;所述第二滑动孔与所述成型腔相通,所述第二顶针设于所述第二滑动孔内;所述顶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顶针相配合的延时让位槽。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本体具有用于安装所述顶板的安装腔体;所述顶板与所述模具本体之间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模具本体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针远离所述流道的一端设有第一抵顶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针远离所述成型腔的一端设有第二抵顶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抵顶块为圆柱形,所述延时让位槽为圆形槽;所述第二抵顶块的直径小于所述延时让位槽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延时让位槽的深度范围为5厘米-25厘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针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顶针的轴线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针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滑动孔为圆形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针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滑动孔为圆形孔。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本体开设有以供顶棍通过的让位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顶板抵接第一顶针时,第二顶针伸入延时让位槽内,当顶板带动第一顶针移动一定距离后第二顶针与延时让位槽的底部抵接,随即顶板带动第二顶针沿着第二滑动孔滑动,第二顶针滑动过程中带动成型腔内的产品移动并将产品顶出;由于流道先被第一顶针顶出后,产品才被第二顶针顶出脱离后模,也即在产品顶出过程中受外力达到最小,不被拉出应力痕迹,保证产品的外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流道未顶出时注塑模具顶出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流道顶出后注塑模具顶出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模具本体;11、成型腔;12、流道;13、安装腔体;14、让位孔;2、第一顶针;21、第一抵顶块;3、第二顶针;31、第二抵顶块;4、顶板;41、延时让位槽;5、导向杆;6、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顶出结构,包括具有成型腔11和流道12的模具本体1、与模具本体1滑动连接的第一顶针2、与模具本体1滑动连接的第二顶针3、以及与模具本体1滑动连接且用于抵顶第一顶针2和第二顶针3的顶板4;模具本体1开设有第一滑动孔和第二滑动孔;第一滑动孔与流道12相通,第一顶针2设于第一滑动孔内;第二滑动孔与成型腔11相通,第二顶针3设于第二滑动孔内;顶板4开设有与第二顶针3相配合的延时让位槽4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产品6成型后推动顶板4向靠近第一顶针2及第二顶针3的方向移动,第一顶针2及第二顶针3同时靠近顶板4的表面,第一顶针2与顶板4接触并被顶板4沿着第一滑动孔滑动,第一顶针2滑动过程中带动流道12移动并与产品6脱离;由于顶板4上开设有与第二顶针3相配合的延时让位槽41,因此当顶板4抵接第一顶针2时,第二顶针3伸入延时让位槽41内,当顶板4带动第一顶针2移动一定距离后第二顶针3与延时让位槽41的底部抵接,随即顶板4带动第二顶针3沿着第二滑动孔滑动,第二顶针3滑动过程中带动成型腔11内的产品6移动并将产品6顶出;由于流道12先被第一顶针2顶出后,产品6才被第二顶针3顶出脱离后模,也即在产品6顶出过程中受外力达到最小,不被拉出应力痕迹,保证产品6的外观。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顶出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模具本体1具有用于安装顶板4的安装腔体13;顶板4与模具本体1之间设有导向杆5,导向杆5与顶板4固定连接,导向杆5与模具本体1滑动连接。具体地,顶板4在安装腔体13内沿着模具本体1移动并与第一顶针2与第二顶针3抵接带动第一顶针2与第二顶针3移动;顶板4在安装腔体13内沿着模具本体1移动是导向杆5与模具本体1相对滑动,保证顶板4移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顶出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顶针2远离流道12的一端设有第一抵顶块21。具体地,第一顶块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顶针2的横截面积,顶板4与第一抵顶块21抵接时不会对第一顶针2造成较大的冲击。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顶出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顶针3远离成型腔11的一端设有第二抵顶块31。具体地,第二抵顶块3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顶针3的横截面积,顶板4与第二抵顶块31抵接时不会对第二顶针3造成较大的冲击。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顶出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抵顶块31为圆柱形,延时让位槽41为圆形槽;第二抵顶块31的直径小于延时让位槽41的内径。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注塑模具顶出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延时让位槽41的深度范围为5厘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注塑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成型腔和流道的模具本体、与所述模具本体滑动连接的第一顶针、与所述模具本体滑动连接的第二顶针、以及与所述模具本体滑动连接且用于抵顶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二顶针的顶板;所述模具本体开设有第一滑动孔和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与所述流道相通,所述第一顶针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孔内;所述第二滑动孔与所述成型腔相通,所述第二顶针设于所述第二滑动孔内;所述顶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顶针相配合的延时让位槽。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塑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成型腔和流道的模具本体、与所述模具本体滑动连接的第一顶针、与所述模具本体滑动连接的第二顶针、以及与所述模具本体滑动连接且用于抵顶所述第一顶针和所述第二顶针的顶板;所述模具本体开设有第一滑动孔和第二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与所述流道相通,所述第一顶针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孔内;所述第二滑动孔与所述成型腔相通,所述第二顶针设于所述第二滑动孔内;所述顶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顶针相配合的延时让位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还具有用于安装所述顶板的安装腔体;所述顶板与所述模具本体之间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模具本体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远离所述流道的一端设有第一抵顶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敬松刘俊杰詹宇昕
申请(专利权)人: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