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00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注塑成型模具,包括:面板、前模、后模、方铁垫块、底板,所述的前模上设有4个二分之一深度的前模电池工位、二分之一的前模注塑流道槽口,前模中心位置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产机26,产机底部设有锥形面261;后模上设有4个位置与前模电池工位上下对称的二分之一深度的后模电池工位、二分之一的后模注塑流道槽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没有改进模具前,现有“一出二”模具日产能为约6000PCS,模具改进后日产能约10000PCS,产能得到明显有效提升;模具材料使用仅是现有“一出二”模具的1.2‑1.5倍;减少模具制作数量,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

An Injection Mold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jection mould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which comprises a panel, a front die, a rear die, a square iron pad block and a bottom plate. The front die is provided with four half-depth battery positions for the front die, one half of the injection runner slots for the front die, two left-right symmetrical generators 26 at the center of the front die, and four conical surfaces 261 at the bottom of the former die. A half depth of the back-mould battery station symmetrical to the front-mould battery station and a half of the injection channel slot of the back-mould. Befo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ie, the daily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existing \one out two\ die is about 6000 PCS, and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ie, the daily production capacity is about 1000 PCS, and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is obviousl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use of the die material is only 1.2 1.5 times that of the existing \one out two\ die; the production quantity of the die is reduced and the manufacturing cost of the die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塑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本技术的注塑成型模具是注塑时将电池头壳与电芯通过在连接处注胶将电池头壳与电芯连为一体的注塑模具,现有模具一次只能注塑成型两个,即“一出二”,生产效率较低,模具注塑原材料用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注塑成型模具。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注塑成型模具,包括:面板、前模、后模、方铁垫块、底板,面板与前模通过螺钉连为一体构成前模组,后模、方铁垫块和底板通过螺钉连为一体构成后模组,前模上设有导柱,后模上设有导套,导柱插接在导套内开合模具时沿导套滑动,工作中前模组与后模组之间注塑时合模,注塑完毕开模取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模上设有4个二分之一深度的前模电池工位、二分之一的前模注塑流道槽口,前模中心位置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产机26,产机底部设有锥形面261;后模上设有4个位置与前模电池工位上下对称的二分之一深度的后模电池工位、二分之一的后模注塑流道槽口,后模中心位置设有两组左右对称的行位36,行位底部装有推动行位合拢的弹簧361,行位上部设有电池头部定位块362,两行位构成一对行位组,一对行位组相对应的面设有斜面363,前模与后模合模时产机插接在行位组中间的斜面363间使行位组向电池工位靠近,前模与后模开模时产机离开行位组,使行位组在弹簧361的作用下复位;所述的后模在每个电池工位外侧设有扣手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没有改进模具前,现有“一出二”模具日产能为约6000PCS,模具改进后日产能约10000PCS,产能得到明显有效提升;模具材料使用仅是现有“一出二”模具的1.2-1.5倍;减少模具制作数量,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要部件分解的三维示意图。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三维示意图。图4为前模的三维示意图。图5为后模的三维示意图。图6为产机和行位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面板1、前模2、后模3、方铁垫块4、底板5,面板与前模通过螺钉连为一体构成前模组,后模、方铁垫块和底板通过螺钉连为一体构成后模组,前模上设有4个导柱27,后模上设有4个导套37,导柱插接在导套内开合模具时沿导套滑动,工作中前模组与后模组之间注塑时合模,注塑完毕开模取件,所述的前模上设有4个二分之一深度的前模电池工位,4个二分之一深度的前模电池工位分别是前模前部左侧电池工位22、前模前部右侧电池工位21、前模后部左侧电池工位23和前模后部右侧电池工位24,如图4所示。前模上还设有一个前模二分之一的前模注塑流道槽口,前模中心位置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产机26,产机底部设有锥形面261;后模上设有4个位置与前模电池工位上下对称的二分之一深度的后模电池工位,分别是后模前部左侧电池工位32、后模前部右侧电池工位31、模后部左侧电池工位33和前模后部右侧电池工位34,如图5所示。二分之一深度的前模电池工位和二分之一深度的后模电池工位扣合后形成有一个完整的电池工位,要注胶的电池壳体和连接部分放在工位内进行注胶粘合为一体。本技术共设有4个电池的工位,一次注塑可同步完成4个电池的注胶连接,因此工作效率比两个工位有明显提高。注塑口前模和后模各占二分之一注塑流道槽口35,这样即便制作模具,四个工位采用一个单边的注塑口,减少了产品注塑口废料的产生。后模中心位置设有两组左右对称的行位36,行位底部装有推动行位合拢的弹簧361,行位上部设有电池头部定位块362,两行位构成一对行位组,一对行位组相对应的面设有斜面363,前模与后模合模时产机插接在行位组中间的斜面363间使行位组向电池工位靠近,前模与后模开模时产机离开行位组,使行位组在弹簧361的作用下复位;行位的作用是利用模具开模、合模动作,使其产生相对运动趋势,从而使其与电池头部分离或扣合。所述的后模在每个电池工位外侧设有扣手位38,这样更便于手动取出产品。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超出权利要求的技术构思下,对于具有本技术所属领域的基本知识的人员,可实施很多变形,这些变型也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注塑成型模具,包括:面板(1)、前模(2)、后模(3)、方铁垫块(4)、底板(5),面板与前模通过螺钉连为一体构成前模组,后模、方铁垫块和底板通过螺钉连为一体构成后模组,前模上设有导柱,后模上设有导套,导柱插接在导套内开合模具时沿导套滑动,工作中前模组与后模组之间注塑时合模,注塑完毕开模取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模上设有4个二分之一深度的前模电池工位和一个二分之一的前模注塑流道槽口,前模中心位置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产机(26),产机底部设有锥形面(261);后模上设有4个位置与前模电池工位上下对称的二分之一深度的后模电池工位和一个二分之一的后模注塑流道槽口,后模中心位置设有两组左右对称的行位(36),行位底部装有推动行位合拢的弹簧(361),行位上部设有电池头部定位块(362),两行位构成一对行位组,一对行位组相对应的面设有斜面(363),前模与后模合模时产机插接在行位组中间的斜面间使行位组向电池工位靠近,前模与后模开模时产机离开行位组,使行位组在弹簧(361)的作用下复位;所述的后模在每个电池工位的外侧设有扣手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注塑成型模具,包括:面板(1)、前模(2)、后模(3)、方铁垫块(4)、底板(5),面板与前模通过螺钉连为一体构成前模组,后模、方铁垫块和底板通过螺钉连为一体构成后模组,前模上设有导柱,后模上设有导套,导柱插接在导套内开合模具时沿导套滑动,工作中前模组与后模组之间注塑时合模,注塑完毕开模取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模上设有4个二分之一深度的前模电池工位和一个二分之一的前模注塑流道槽口,前模中心位置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产机(26),产机底部设有锥形面(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颇林俊仰陈吉勇罗方荣谢贵张玉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天贸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