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 阅读:24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牛车,由动力机,皮带轮,变速箱,前轮,后轮,座椅,车架,转向机构组成,动力机通过皮带轮、变速箱将动力传递给前轮,车架架在前后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体积小,方便灵活,造价低,适用面广等优点。将前轮换成爪轮,即可在崎岖的田埂小道上行走,换上轮胎,又可在公路上行走。能耕、能犁、能耙、能抽水,还能作交通运输,并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特别适合广大山区农村使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山地牛车本技术属于一种农用机械。目前所用的小型农用耕作机械一般都需要两人抬到耕作地,才能进行操作,这样做很费力,特别是在山区更是如此。另外,这些机械一般只能在田间行走,而在公路上却无能为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山间崎岖小道或公路上都能行走自如的山地耕作机械,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是这样构成的:它由动力机(1),皮带轮(2),变速箱(3),前轮(4),后轮(5),座椅(6),车架(7),转向机构(8)组成,动力机(1)通过皮带轮(2)、变速箱(3)将动力传递给前轮(4),车架(7)架在前后轮之间,座椅(6)装在后轮(5)上,转向机构(8)装在动力机(1)的后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体积小,方便灵活,造价低,适用面广等优点。将前轮换成爪轮,即可在崎岖的田埂小道上行走,换上轮胎,又可在公路上行走。能耕、能犁、能耙、能抽水,还能作交通运输,并能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特别适合广大山区农村使用。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实施例:动力机(1)连接皮带轮(2)、变速箱(3),并装在车架(7)上,车架(7)架在前后轮(4)、(5)之间,座椅(6)装在后轮(5)上,变速箱(3)与前轮(4)连接,转向机构(8)装在动力机(1)的后面。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地牛车,由动力机(1),皮带轮(2),变速箱(3),前轮(4),后轮(5),座椅(6),车架(7),转向机构(8)组成,其特征在于:动力机(1)通过皮带轮(2)、变速箱(3)将动力传递给前轮(4),车架(7)架在前后轮之间,座椅(6)装在后轮(5)上,转向机构(8)装在动力机(1)的后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CN 1997-8-5 97237495.71、一种山地牛车,由动力机(1),皮带轮(2),变速箱(3),前轮(4),后轮(5),座椅(6),车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方成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2月17日 06:15
    牛车顾名思义就是牛拉的车子,3000多年前的商代,王亥就发明了牛车。现在城市里很难见到牛车,然而在历史上牛车可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尤其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牛车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着实风光了四五百年,这其中的缘故,自然和舒适有关。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