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90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电容器,包括壳体、芯子、盖板和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导热板、散热板和连接装置,所述导热板竖直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散热板竖直设置于壳体的外部,所述连接装置水平设置于导热板与散热板之间,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缓冲室、缓冲阀、缓冲弹簧和导热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散热装置,导热面积和散热面积大,散热性能好;连接装置同时兼顾散热和缓冲效果,有效地保护电容内芯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导热板和第一连接板内的导热油能提高导热板的吸热效率,加强散热装置的导热效果,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容器散热性能提高。

A Heat Dissipating Capaci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 dissipation capacito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core, a cover plate and a heat dissipation mechanism. The heat dissipa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heat conducting plate, a heat dissipating plate and a connecting device.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is vertically arranged inside the shell, and the heat dissipating plate is vertically arranged outside the shell. The connecting device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between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and the heat dissipating plate. Connecting plat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buffer chamber, buffer valve, buffer spring and heat conducting oil. Th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large heat conduction area and heat dissipation area and good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the connecting device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heat dissipation and cushioning effect, effectively protects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inner core of the capacitor; the heat conduction oil in the heat conduction plate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can improve the heat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the heat conduction plate, strengthen the heat conduction effect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make the capaci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heat dissipation. It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电容器。
技术介绍
电容器是应用极为广泛的电子元件。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电容值能够根据使用需要而变化的电容器。电容器做为基本原器件在电路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容器以体积小、无极性、容量大耐温度高、自愈性好,介电强度高,低介电损耗、高绝缘强度等广泛用于滤波、旁路、藕合、谐振以及隔直等电路中。目前,商业市场上生产的电容器外壳都很简单,散热性能差,常长时间使用会发热或者温度过高,导致电容器外壳爆炸而产生火灾的现象发生,不仅危险,而且严重损害财产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电容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散热电容器,包括壳体、芯子、盖板和散热机构,所述壳体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芯子固设在壳体的中心,所述盖板固设在壳体的开口端,所述散热机构固设在壳体的侧壁上,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导热板、散热板和连接装置,所述导热板竖直设置于壳体的内部,所述散热板竖直设置于壳体的外部,所述连接装置水平设置于导热板与散热板之间;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缓冲室、缓冲阀、缓冲弹簧和导热油,所述第二连接板水平固设在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散热板上,另一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且固定在缓冲室上,所述缓冲阀设置在缓冲室内且与缓冲室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缓冲阀上,另一端延伸至缓冲室外并固定在导热板上,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缓冲室的内壁与缓冲阀上,所述导热油充满缓冲室,所述缓冲阀上还设有水平的第一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机构设有至少四组,所述散热机构绕壳体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装置设有至少三组,所述连接装置沿导热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室的内壁上固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内设有第一通道,所述导热板内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第一通道与缓冲室。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油也充满了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的散热装置,导热面积和散热面积大,散热性能好;连接装置同时兼顾散热和缓冲效果,有效地保护电容内芯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导热板和第一连接板内的导热油能提高导热板的吸热效率,加强散热装置的导热效果,使本技术的电容器散热性能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正视状态);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俯视状态);图3是本技术导热板、散热板和连接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连接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一种散热电容器,包括壳体10、芯子20、盖板30和散热机构40,所述壳体10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芯子20固设在壳体10的中心,所述盖板30固设在壳体10的开口端,所述散热机构40固设在壳体10的侧壁上,所述散热机构40包括导热板41、散热板42和连接装置43,所述导热板41竖直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且贴靠在芯子20的侧壁上,所述散热板42竖直设置于壳体10的外部,所述连接装置43水平设置于导热板41与散热板42之间;所述连接装置43包括第一连接板431、第二连接板432、缓冲室433、缓冲阀434、缓冲弹簧435和导热油436,所述第二连接板432水平固设在壳体10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432的一端固定在散热板42上,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0的内部且固定在缓冲室433上,所述缓冲阀434设置在缓冲室433内且与缓冲室43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431的一端固定在缓冲阀434上,另一端延伸至缓冲室433外并固定在导热板41上,所述缓冲弹簧435套设在第一连接板431上,所述缓冲弹簧435的一端固定在缓冲室433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缓冲阀434上,所述导热油436充满缓冲室433,所述缓冲阀434上还设有水平的第一通孔437。导热板41、散热板42和连接装置43的协同作用,保证了电容器在长期工作的状态下保持良好的导热散热性能,而连接装置43在承担导热工作的同时也兼具着缓冲保护的效果。一旦遇到晃动,壳体10内部的芯子20便会晃动,此时,缓冲阀434会受力在缓冲室433内滑动,由于导热油436的张力作用,缓冲阀434的运动会受阻,导热油436通过第一通孔437流通,晃动结束后,缓冲弹簧435便会作用在缓冲阀434使其复位。进一步地,参见图2,所述散热机构40设有十二组,十二组散热机构40绕壳体10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多组均布式的散热机构40能提高电容器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述连接装置43设有十组,十组连接装置43沿导热板4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多组均布式的连接装置43不仅能提高散热机构40的导热能力,还能提高散热机构40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述缓冲室433的内壁上固设有导热片438,所述导热片438与第二连接板432固定连接。导热片438能增大第二连接板432与导热油436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述第一连接板431内设有第一通道51,所述导热板41内设有第二通道52,所述第一通道51与第二通道52连通。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述第一连接板43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53,所述第二通孔53连通第一通道51与缓冲室433。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油436也充满了第一通道51与第二通道52。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第二通孔53和导热油436为总性的导热强化机构,能加强导热板41的吸热效率,提高整体的导热散热效率。本技术中导热板41、散热板42和连接装置43的协同作用,保证了电容器在长期工作的状态下保持良好的导热散热性能,而连接装置43在承担导热工作的同时也兼具着缓冲保护的效果。一旦遇到晃动,壳体10内部的芯子20便会晃动,此时,缓冲阀434会受力在缓冲室433内滑动,由于导热油436的张力作用,缓冲阀434的运动会受阻,导热油436通过第一通孔437流通,晃动结束后,缓冲弹簧435便会作用在缓冲阀434使其复位;另外,晃动时缓冲阀434的运动及导热油436的流动都会影响第一通道51与第二通道52内的导热油436,此时,整个导热油436所在的系统处于活跃状态,流动的导热油436能加速热量的吸收和传递,使电容器具有高效的导热散热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芯子(20)、盖板(30)和散热机构(40),所述壳体(10)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芯子(20)固设在壳体(10)的中心,所述盖板(30)固设在壳体(10)的开口端,所述散热机构(40)固设在壳体(10)的侧壁上,所述散热机构(40)包括导热板(41)、散热板(42)和连接装置(43),所述导热板(41)竖直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所述散热板(42)竖直设置于壳体(10)的外部,所述连接装置(43)水平设置于导热板(41)与散热板(42)之间;所述连接装置(43)包括第一连接板(431)、第二连接板(432)、缓冲室(433)、缓冲阀(434)、缓冲弹簧(435)和导热油(436),所述第二连接板(432)水平固设在壳体(10)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432)的一端固定在散热板(42)上,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0)的内部且固定在缓冲室(433)上,所述缓冲阀(434)设置在缓冲室(433)内且与缓冲室(43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431)的一端固定在缓冲阀(434)上,另一端延伸至缓冲室(433)外并固定在导热板(41)上,所述缓冲弹簧(435)套设在第一连接板(431)上,所述缓冲弹簧(43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缓冲室(433)的内壁与缓冲阀(434)上,所述导热油(436)充满缓冲室(433),所述缓冲阀(434)上还设有水平的第一通孔(43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芯子(20)、盖板(30)和散热机构(40),所述壳体(10)为上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芯子(20)固设在壳体(10)的中心,所述盖板(30)固设在壳体(10)的开口端,所述散热机构(40)固设在壳体(10)的侧壁上,所述散热机构(40)包括导热板(41)、散热板(42)和连接装置(43),所述导热板(41)竖直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所述散热板(42)竖直设置于壳体(10)的外部,所述连接装置(43)水平设置于导热板(41)与散热板(42)之间;所述连接装置(43)包括第一连接板(431)、第二连接板(432)、缓冲室(433)、缓冲阀(434)、缓冲弹簧(435)和导热油(436),所述第二连接板(432)水平固设在壳体(10)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432)的一端固定在散热板(42)上,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0)的内部且固定在缓冲室(433)上,所述缓冲阀(434)设置在缓冲室(433)内且与缓冲室(433)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431)的一端固定在缓冲阀(434)上,另一端延伸至缓冲室(433)外并固定在导热板(41)上,所述缓冲弹簧(435)套设在第一连接板(431)上,所述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美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旭峰电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