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握把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20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握把套结构,包括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掌托,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指拖,第一套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箍,第二套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箍,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之间通过铰接轴相互铰接,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均设有凹槽。通过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便于对把套进行固定,并且拆装都很方便,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相互分离,清洗方便。

A grip sleeve structure for mountain bicy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icycle fittings, and discloses a grip sleeve structure for mountain bicycle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and a second body. The front of the first body and the second body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palm brackets, the back of the first body and the second body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finger tows, and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of the first body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lamp and the second body. The left and right ends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lamp. The back of the first clamp and the second clamp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rticulated block and the second articulated block respectively. The first articulated block and the second articulated block are articulated through the articulated shaft. The front faces of the first clamp and the second clamp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ixed block and the second fixed block respectively. The first fixed block and the second fixed block are concave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fixed block and the second fixed block. Trough. The first clamp and the second clamp are convenient for fixing the sleeve, disassembling and assembling, separating the first one from the second one, and cleaning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握把套结构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
,具体为一种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握把套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山地自行车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一九七七年诞生于美国西岸的旧金山。“速降竞技”作为体育比赛中的一个新项目崭露头脚,运动员骑山地车沿规定的下坡线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为胜,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自行车虽然始于欧洲,但美国人专利技术的山地车却一扫传统的自行车概念,将一股新风吹遍全球。如今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喜欢,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受到人们的欢迎。山地自行车由于其使用环境的特殊性,造成山地自行车的把套要比一般的自行车把套容易弄脏,而且目前的大部分把套都是拆装异常的困难,经常是费了很大劲安装之后很难取下来,目前市面上的自行车把手一般都是通过防滑纹或者凸点来增加把套的摩擦力,这样会造成把套上非常容易聚集污垢,而且清理起来也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握把套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握把套结构,包括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所述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掌托,所述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指拖,所述第一套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箍,所述第二套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箍,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所述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之间通过铰接轴相互铰接,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均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固定螺钉和固定螺母固定,且固定螺钉穿过凹槽,所述第一卡箍的左侧通过连接条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塞。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指拖上设有四个指槽,且每个指槽之间间隔1-2mm。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垫片。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的大小结构均相同,且长度均为13-18cm。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大小相同,且均为半圆形结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正面均为弧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握把套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便于对把套进行固定,并且拆装都很方便,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相互分离,清洗方便,而且通过设置掌托和指拖代替防滑纹,避免了聚集污垢,减少了清理难度,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于生产和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封盖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套体;2、第二套体;3、掌托;4、第一卡箍;5、第二卡箍;6、第一铰接块;7、第二铰接块;8、铰接轴;9、第一固定块;10、第二固定块;11、凹槽;12、固定螺钉;13、固定螺母;14、指拖;15、指槽;16、连接条;17、封盖;18、密封塞;19、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握把套结构,包括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的大小结构均相同,且长度均为13-18cm,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掌托3,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指拖14,第一套体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箍4,第二套体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箍5,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的大小相同,且均为半圆形结构,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6和第二铰接块7,第一铰接块6和第二铰接块7之间通过铰接轴8相互铰接,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上均设有凹槽11,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之间通过固定螺钉12和固定螺母13固定,且固定螺钉12穿过凹槽11,第一卡箍4的左侧通过连接条16连接有封盖17,封盖17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塞18。具体的,指拖14上设有四个指槽15,且每个指槽15之间间隔1-2mm,指槽15便于四指的嵌入,避免打滑。具体的,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的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垫片19,增加摩擦力。具体的,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的正面均为弧形结构,避免对人体造成刮伤。在使用时,打开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将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套在自行车的把手上,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均为橡胶材料,具有可变性的特性,套在把手上之后,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均卡在把手上,再通过固定螺钉12和固定螺母13进行固定,再将密封塞18塞入到自行车把手的管口处,避免内部进入雨水造成生锈;在使用过程中,掌托3可以对手掌部进行支撑,使得掌部的肌肉不至于长时间使用后酸痛,指拖14上的指槽15便于四指嵌入,避免骑行过程中打滑。综上所述,该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握把套结构,通过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便于对把套进行固定,并且拆装都很方便,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相互分离,清洗方便,而且通过设置掌托3和指拖14代替防滑纹,避免了聚集污垢,减少了清理难度,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于生产和推广应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握把套结构,包括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掌托(3),所述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指拖(14),所述第一套体(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箍(4),所述第二套体(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箍(5),所述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6)和第二铰接块(7),所述第一铰接块(6)和第二铰接块(7)之间通过铰接轴(8)相互铰接,所述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所述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上均设有凹槽(11),所述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之间通过固定螺钉(12)和固定螺母(13)固定,且固定螺钉(12)穿过凹槽(11),所述第一卡箍(4)的左侧通过连接条(16)连接有封盖(17),所述封盖(17)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塞(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山地自行车的握把套结构,包括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的正面均固定连接有掌托(3),所述第一套体(1)和第二套体(2)的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指拖(14),所述第一套体(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箍(4),所述第二套体(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卡箍(5),所述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的背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6)和第二铰接块(7),所述第一铰接块(6)和第二铰接块(7)之间通过铰接轴(8)相互铰接,所述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所述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上均设有凹槽(11),所述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之间通过固定螺钉(12)和固定螺母(13)固定,且固定螺钉(12)穿过凹槽(11),所述第一卡箍(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萍刘彦君陈姝雅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