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与流体冷却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无缝结合固定式的流体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关于利用例如水等流体来传递热的流体冷却装置,包括一吸热结构以及用以汲取吸热结构内的流体循环流动的一流体泵。吸热结构内具单一腔室,流体则在单一腔室内流动。由于吸热结构所吸的热会传导到流体泵,使流体泵处于高热工作环境,导致流体泵内的所有电子零件长期在高热环境下工作,除了会影响电子零件本身的机能,日久甚至还会使电子零件受损进而引发故障。现有流体冷却装置则将流体泵与吸热结构之间改采局部连接,以对吸热结构隔绝大部分的热。然而,流体泵与吸热结构之间的现有局部连接结构,却反而出现流体易于外漏的缝隙,因此必须在现有局部连接结构增设防水垫圈,只是防水垫圈本身会有一段时日之后易于劣化的问题,一旦防水垫圈劣化,现有局部连接结构仍将出现流体外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冷却装置,能克服吸热器的热会传导并影响到流体泵运作的问题;还能在不使用防水垫圈的情形下,顺利解决局部连接时所产生的流体外漏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流体冷却装置,包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冷却装置,包括:一吸热上盖,开设有一衔接口;一吸热底座,具有一热交换腔和设置于该热交换腔内的一热交换单元,该热交换腔形成于该吸热上盖与该吸热底座之间,且该吸热底座与该吸热上盖彼此纵向贴接,该衔接口则纵向开设于该吸热上盖;以及一流体泵,包含一泵壳体和设置于该泵壳体的一驱动组件,该泵壳体系内具一泵内空间,该驱动组件具有收容于该泵内空间内的一叶轮,该泵壳体还具有朝外凸伸且连通该泵内空间的一衔接管,该衔接管纵向插接于该衔接口且彼此无缝结合固定,该泵壳体经由该衔接管而与该吸热上盖彼此维持一隔热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冷却装置,包括:一吸热上盖,开设有一衔接口;一吸热底座,具有一热交换腔和设置于该热交换腔内的一热交换单元,该热交换腔形成于该吸热上盖与该吸热底座之间,且该吸热底座与该吸热上盖彼此纵向贴接,该衔接口则纵向开设于该吸热上盖;以及一流体泵,包含一泵壳体和设置于该泵壳体的一驱动组件,该泵壳体系内具一泵内空间,该驱动组件具有收容于该泵内空间内的一叶轮,该泵壳体还具有朝外凸伸且连通该泵内空间的一衔接管,该衔接管纵向插接于该衔接口且彼此无缝结合固定,该泵壳体经由该衔接管而与该吸热上盖彼此维持一隔热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流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衔接管的外周缘还形成有一架高部,该架高部自该泵壳体沿纵向朝外凸出,该架高部支撑于该泵壳体与该吸热上盖之间而产生该隔热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流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泵壳体包含一泵底座和纵向盖合于该泵底座上的一泵上盖,该泵内空间形成于该泵上盖与该泵底座之间,且该泵上盖与该泵底座之间设置有一防漏件;该泵底座系纵向凸具有该衔接管,该泵底座还横向开设有彼此相通的一流体排出口和一泵开口,该泵开口经由该泵内空间而与该衔接管相通;该驱动组件包含一定子和具有该叶轮的一转子,该定子设置于该泵上盖的一面,该转子对应该泵内空间设置于该泵上盖的另一面,该定子和该转子隔著该泵上盖彼此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流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体泵、该吸热上盖和该吸热底座系选择性采用3D列印和铸造的其中之一而使该衔接管与该衔接口之间彼此无缝结合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流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衔接管与该衔接口之间的所述无缝结合固定系为彼此焊接固定,且该吸热上盖和该泵壳体皆为金属材质製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之流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吸热底座也是金属材质製成,该吸热底座纵向贴接于该吸热上盖且在贴接处彼此焊接固定;该吸热底座具有对应该热交换腔围绕的一围绕板片,该围绕板片具有一贴接顶面,该热交换腔的一面相对于该贴接顶面朝远离该吸热上盖的方向凹陷,该吸热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启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研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