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玻纤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006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长玻纤的处理系统,用以对加热元件长玻纤进行偶联处理,包括干燥装置和偶联剂涂敷装置;加热元件长玻纤能够依次经过加热元件干燥装置和加热元件偶联剂涂敷装置,用以通过加热元件干燥装置将加热元件长玻纤干燥后,再通过加热元件偶联剂涂敷装置向加热元件长玻纤的表面涂敷偶联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降低长玻纤的含水量,进而提高其与偶联剂的结合效果的优点。

Long Glass Fiber Process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ong glass fiber processing system, which is used to couple the long glass fibers of heating elements, including a drying device and a coupling agent coating device; the long glass fibers of heating elements can be successively dried by a heating element drying device and a heating element coupling agent coating device, for drying the long glass fibers of heating elements through a heating element drying device and then through a heating element coupling device. The coupling agent coating device applies the coupling agent to the surface of the long glass fiber of the heating elemen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design, simple structure, reducing water content of long glass fibers, and improving the combination effect with coupling ag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玻纤的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塑料制作
,特别涉及一种长玻纤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玻纤增强已在塑料改性行业广泛应用,长玻纤增强热塑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因其高强度,高模量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需通过偶联剂对玻纤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能够与主物料相容,进而提高产品的物理性能。由于玻纤具有较高的吸水性,因此在对对玻纤进行表面处理时,容易出现玻纤含水量较高,导致其与偶联剂结合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玻纤的处理系统,能够降低长玻纤的含水量,进而提高其与偶联剂的结合效果。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长玻纤的处理系统,用以对所述长玻纤进行偶联处理,包括干燥装置和偶联剂涂敷装置;所述长玻纤能够依次经过所述干燥装置和所述偶联剂涂敷装置,用以通过所述干燥装置将所述长玻纤干燥后,再通过所述偶联剂涂敷装置向所述长玻纤的表面涂敷偶联剂。较优地,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加热筒,所述加热筒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和出口,使所述长玻纤能够通过所述入口进入所述加热筒并通过所述出口排出,在所述加热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以为进入所述加热筒内的长玻纤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较优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工作。较优地,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与所述入口相对应的位置,用以对即将进入所述入口的所述长玻纤进行支撑;和/或,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与所述出口相对应的位置,用以对从所述出口排出的长玻纤进行支撑。较优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一滚轮对即将进入所述入口的所述长玻纤进行支撑;和/或,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二滚轮对从所述出口排出的所述长玻纤进行支撑。较优地,所述第一滚轮和/或所述第二滚轮的材质为尼龙。较优地,所述偶联剂涂敷装置包括喷头、偶联剂储存桶和连接管;所述长玻纤能够从与所述喷头相对应的位置经过,所述喷头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偶联剂储存桶连接,在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驱动泵,所述驱动泵能够驱动所述偶联剂储存桶内的偶联剂从所述喷头喷出以将其涂敷到所述长玻纤的表面上。较优地,在所述偶联剂储存桶的顶部设置有承接盘,所述承接盘上具有开口向上的承接凹槽,所述承接凹槽与所述偶联剂储存桶的内腔连通,所述喷头位于所述承接凹槽的开口上方,所述长玻纤能够从所述喷头和所述承接凹槽的开口之间经过。较优地,当包括所述第二支架时,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干燥装置和所述偶联剂涂敷装置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支架对所述长玻纤的支撑高度高于所述承接盘的高度。较优地,还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位于所述偶联剂涂敷装置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用以对经所述偶联剂涂敷装置涂敷后的所述长玻纤进行支撑,所述第三支架对所述长玻纤的支撑高度高于所述承接盘的高度。较优地,所述第三支架包括第三滚轮,所述第三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三支架通过所述第三滚轮对所述长玻纤进行支撑。较优地,所述第三滚轮的材质为尼龙。本技术的提供的长玻纤的处理系统,采用所述长玻纤能够依次经过所述干燥装置和所述偶联剂涂敷装置,用以通过所述干燥装置将所述长玻纤干燥后,再通过所述偶联剂涂敷装置向所述长玻纤的表面涂敷偶联剂的技术方案,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而且能够降低长玻纤的含水量,进而提高其与偶联剂的结合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长玻纤的处理系统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第一支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长玻纤;2、干燥装置;21、加热筒;22、入口;23、出口;24、控制器;3、偶联剂涂敷装置;31、喷头;32、偶联剂储存桶;33、连接管;34、驱动泵;35、承接盘;36、承接凹槽;4第一支架;41、第一滚轮;5、第二支架;6、第三支架;7玻纤存储箱;8、螺杆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用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如图1所示,一种长玻纤1的处理系统,用以对长玻纤1进行偶联处理,包括干燥装置2和偶联剂涂敷装置3。长玻纤1能够依次经过干燥装置2和偶联剂涂敷装置3,用以通过干燥装置2将长玻纤1干燥后,再通过偶联剂涂敷装置3向长玻纤1的表面涂敷偶联剂。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能够在向长玻纤1的表面涂敷偶联剂之前,先通过干燥装置2去除长玻纤1中的水分,进而提高长玻纤1和偶联剂的结合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可如图中所示,包括螺杆机8,在偶联剂涂敷装置3将偶联剂涂敷到长玻纤1的表面后,长玻纤1直接进入螺杆机8与螺杆机8中的物料混合,由于干燥装置2已去除长玻纤1中的水分,进而避免水分进入螺杆机8并在高温条件下导致物料产生水解的现象出现,保证了产品的物理性能。长玻纤1可如图中所示,先储存在玻纤存储箱中,对长玻纤1进处理时,可通过牵拉长玻纤1的一端将长玻纤1展开并依次,经过干燥装置2和偶联剂涂敷装置3,这样能够增加长玻纤1与偶联剂涂敷装置3的对应面积,使偶联剂与长玻纤1更好地结合。一、对干燥装置2进行具体介绍如图1所述,干燥装置2包括加热筒21,加热筒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22和出口23,使长玻纤1能够通过入口22进入加热筒21并通过出口23排出,在加热筒21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以为进入加热筒21内的长玻纤1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图未示出)。这样可以通过加热元件的加热作用将长玻纤1中的水分蒸发掉,以实现对长玻纤1进行干燥。其中加热元件可以是电阻丝等电加热元件,但并不仅限于此。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控制器24,控制器24和加热元件电连接,以控制加热元件工作。这样能够实现对加热筒21内的温度进行精准控制,避免出现能源浪费。较优地,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第一支架4设置在与入口22相对应的位置,用以对即将进入入口22的长玻纤1进行支撑。第二支架5设置在与出口23相对应的位置,用以对从出口23排出的长玻纤1进行支撑。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通过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将长玻纤1支撑到一定的高度,以避免长玻纤1与入口22或出口23的内壁出现剐蹭而对长玻纤1的表面造成损伤。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支架4包括第一滚轮41,第一滚轮4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支架4上,第一支架4通过第一滚轮41对即将进入入口22的长玻纤1进行支撑。这样当长玻纤1在朝向入口22运动时,与第一滚轮41之间是滚动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玻纤的处理系统,用以对所述长玻纤(1)进行偶联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装置(2)和偶联剂涂敷装置(3);所述长玻纤(1)能够依次经过所述干燥装置(2)和所述偶联剂涂敷装置(3),用以通过所述干燥装置(2)将所述长玻纤(1)干燥后,再通过所述偶联剂涂敷装置(3)向所述长玻纤(1)的表面涂敷偶联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玻纤的处理系统,用以对所述长玻纤(1)进行偶联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装置(2)和偶联剂涂敷装置(3);所述长玻纤(1)能够依次经过所述干燥装置(2)和所述偶联剂涂敷装置(3),用以通过所述干燥装置(2)将所述长玻纤(1)干燥后,再通过所述偶联剂涂敷装置(3)向所述长玻纤(1)的表面涂敷偶联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玻纤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2)包括加热筒(21),所述加热筒(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22)和出口(23),使所述长玻纤(1)能够通过所述入口(22)进入所述加热筒(21)并通过所述出口(23)排出,在所述加热筒(21)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以为进入所述加热筒(21)内的长玻纤(1)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玻纤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24);所述控制器(24)和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玻纤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4),所述第一支架(4)设置在与所述入口(22)相对应的位置,用以对即将进入所述入口(22)的所述长玻纤(1)进行支撑;和/或,还包括第二支架(5),所述第二支架(5)设置在与所述出口(23)相对应的位置,用以对从所述出口(23)排出的长玻纤(1)进行支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玻纤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包括第一滚轮(41),所述第一滚轮(4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4)上,所述第一支架(4)通过所述第一滚轮(41)对即将进入所述入口(22)的所述长玻纤(1)进行支撑;和/或,所述第二支架(5)包括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5)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架(5)通过所述第二滚轮对从所述出口(23)排出的所述长玻纤(1)进行支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玻纤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4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刘磊王琳张从武郑志豪孙鸿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新材料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