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86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18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用于冲掉工件顶板和两侧侧板,所述工件包括顶面和两侧的竖向折弯面,包括上部下压组件和与上部下压组件对应设置的下部受力组件,上部下压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和上脱板,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和上脱板的两侧端面平齐;下部受力组件包括下模板和对称设于下模板两侧的侧冲组件,工件倒扣在下模板上,两侧竖向折弯面分别朝向两侧的侧冲组件,两侧所述侧冲组件同时对工件的竖向折弯面进行侧切,将两侧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同时切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的第二步冲孔和第三步冲孔合并为一工程,一次性冲掉左右侧面孔及顶面的废料,工作效率高,切面简洁干净。

A Double Drive Side Impact Structure

A double-drive side punching structure is used to wash off the top plate and side plates of the workpiece. The workpiece includes the top and side vertical bending surfaces, including the upper and lower pressing components and the lower stress compon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upper and lower pressing components. The upper and lower pressing components include the upper die base, the upper cushion plate, the upper splint, the stop baffle and the upper release plate, the upper cushion plate, the upper splint and the stop. Both sides of the baffle and the upper stripping plate are flat; the lower force component includes the lower template and the side punching component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lower template. The workpiece is buckled on the lower template, and the vertical bending surfaces on both sides are respectively toward the side punching component. The side punching component on both sides simultaneously cuts the vertical bending surface of the workpiece, and simultaneously removes the waste materials to be cut on both sides of the vertical bending surface. The utility model combines the second step punching and the third step punching in the prior art into one project, and flushes the waste materials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holes and the top surface at one time, so that the working efficiency is high and the cut surface is simple and cle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
本技术涉及中间和侧边带孔的拉伸类产品制作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中间及侧边有孔的拉伸产品,中间孔通常采用三步制作的工艺。即第一步冲中间的大孔;大孔左右两边各距折弯内边0.1~0.2mm,第二步将产品立起来冲侧面的孔,左右两孔在同一模具上各冲一次,完成侧面孔的冲压。第三部再斜冲掉折弯根部的废料,完成产品的最终冲压。此产品制作过程中工序衔接多,需要的机台多,人工多,且产品易产生接刀口不齐、毛刺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要解决现有技术步骤繁琐,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并解决并解决现有技术接刀口不齐,刀口毛刺较多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用于冲掉工件顶板和两侧侧板,所述工件包括顶面和两侧的竖向折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下压组件和与上部下压组件对应设置的下部受力组件,所述上部下压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和上脱板,所述上垫板、上夹板以及止挡板与上脱板(5、6)的两侧端面平齐,所述止挡板底面中部设有上脱板(5),所述止挡板底面上、所述上脱板两侧对称设有上脱板(6),所述上垫板底面对称设有斜楔,所述斜楔穿过上夹板、止挡板和上脱板(6)朝向下部受力组件延伸;所述下部受力组件包括下模板和对称设于下模板两侧的侧冲组件,所述工件倒扣在下模板上,两侧竖向折弯面分别朝向两侧的侧冲组件,其中,每个斜楔对应一组侧冲组件;所述侧冲组件包括朝向远离工件方向顺次设置滑块A、挡铁和挡块,所述挡铁下端固定在滑块B上,所述滑块A立向设置,所述滑块B水平设置,所述滑块A设于滑块B上表面;所述滑块B上、工件的内部朝向滑块的一侧设有冲子,所述工件的竖向折弯面位于冲子与滑块之间,所述斜楔朝向滑块与挡铁之间的空间挤压,斜楔与滑块斜面先接触,从而带动滑块朝向工件的方向移动,直至与工件的折弯面贴合,再与挡铁斜面接触,再带动滑块朝向远离工件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在工件内部的冲子从里往外冲切,在滑块与冲子共同作用下将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冲击掉,两侧所述侧冲组件同时对工件的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进行侧切,两侧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被同时切除。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块A和挡铁相对的侧面均为设有向上的斜面一,所述斜楔朝向滑块A和挡铁的侧面均设有与滑块A和挡铁上斜面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二,其中,所述斜楔朝向挡铁的侧面的斜面二下方还设有竖向平面。进一步地,所述滑块B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压块,两块所述压块)和挡块将滑块B限定在固定空间内,使滑块B在固定空间内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滑块B、挡块和下模板均设于下部支撑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下部支撑组件包括设于下模板下方的用于支撑下模板的下模垫板,以及用于支撑下模垫板、滑块B和挡块的下垫板,还包括用于支撑下垫板的下模座。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座下方还设有用于垫高下模座高度的下垫板。此外,所述下垫板上、下模垫板的两侧还设有用于定位下模垫板的定位块。更加优选地,所述上脱板与下模板上的工件对应设置,用于冲击工件顶面的废料。实施本技术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的第二步冲孔和第三步冲孔合并为一工程,一次性冲掉左右侧面孔及顶面的废料,工作效率高,切面简洁干净。本技术无须多种工序衔接,需要机台协同作用较少,更是减少了人工人数,且产品不易产生接刀口不齐、毛刺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斜楔未工作的初始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斜楔工作中的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涉及的斜楔工作完毕的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涉及的挡块、挡块和滑块B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模座;2-上垫板;3-上夹板;4-止挡板;5、6-上脱板;7-斜楔;8-下模板;9-工件;10-滑块A;11-挡铁;12-挡块;13-滑块B;14-冲子;15-斜面一;16-斜面二;17-竖向平面;18-压块;19-下模垫板;20-下垫板;21-下模座;22-下垫板;23-定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用于冲掉工件9顶板和两侧侧板,工件9包括顶面和两侧的竖向折弯面,双驱动侧冲结构包括上部下压组件和与上部下压组件对应设置的下部受力组件,如图1所示,上部下压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1、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和上脱板5、6,上垫板2、上夹板3以及止挡板4与脱板5、6的两侧端面平齐,止挡板4底面中部设有上脱板5,止挡板4底面上、上脱板5两侧对称设有上脱板6,上垫板2底面对称设有斜楔7,斜楔7穿过上夹板3、止挡板4和上脱板6朝向下部受力组件延伸,上脱板5与下模板8上的工件9对应设置,用于冲击工件9顶面的废料。下部受力组件包括下模板8和对称设于下模板8两侧的侧冲组件,工件9倒扣在下模板8上,两侧竖向折弯面分别朝向两侧的侧冲组件,其中,每个斜楔7对应一组侧冲组件;侧冲组件包括朝向远离工件9方向顺次设置滑块A10、挡铁11和挡块12,挡铁11下端固定在滑块B13上,滑块A10立向设置,滑块B13水平设置,滑块A10设于滑块B13上表面;滑块B13上、工件9的内部设有朝向滑块A10的冲子14,工件9的竖向折弯面位于冲子14与滑块A10之间,斜楔7为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斜楔7将滑块A10向朝向工件9的方向挤压,直至与工件9的折弯面贴合;当楔块7继续向下工作时,即如图3所示,斜楔7朝向滑块A10与挡铁11之间的空间挤压,挡铁11带动滑块B13朝向远离工件9的方向移动,滑块B13带动冲子14朝向远离工件9的方向移动,滑块A10与冲子14共同作用将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冲击掉,如图4所示,此时上脱板6抵在挡铁11上,斜楔7不能在向下运动,斜楔7完成工作后,向上运动,滑块B13、滑块A10与挡铁11通过弹簧组件的作用恢复原状态,弹簧组件在图中未画出,弹簧组件为本工业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非本实用的新型的创新点,在技术旨在保护两侧侧冲组件同时对工件9的竖向折弯面进行侧切,将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冲击掉。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如图2所示,滑块A10和挡铁11相对的侧面均为设有向上的斜面一15,斜楔7朝向滑块A10和挡铁11的侧面均设有与滑块A10和挡铁11上斜面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二16,其中,斜楔7朝向挡铁11的侧面的斜面二16下方还设有竖向平面1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如图5所示,滑块B13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压块18,两块压块18和挡块12将滑块B13限定在固定空间内,使滑块B13在固定空间内运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滑块B13、挡块12和下模板8均设于下部支撑组件上。作为本技术号优选的方案,下部支撑组件包括设于下模板8下方的用于支撑下模板8的下模垫板19,以及用于支撑下模垫板19、滑块B13和挡块12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用于冲掉工件(9)顶板和两侧侧板,所述工件(9)包括顶面和两侧的竖向折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下压组件和与上部下压组件对应设置的下部受力组件,所述上部下压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1)、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和上脱板(5、6),所述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与上脱板(5、6)的两侧端面平齐,所述止挡板(4)底面中部设有上脱板(5),所述止挡板(4)底面上、所述上脱板(5)两侧对称设有上脱板(6),所述上垫板(2)底面对称设有斜楔(7),所述斜楔(7)穿过上夹板(3)、止挡板(4)和上脱板(6)朝向下部受力组件延伸;所述下部受力组件包括下模板(8)和对称设于下模板(8)两侧的侧冲组件,所述工件(9)倒扣在下模板(8)上,两侧竖向折弯面分别朝向两侧的侧冲组件,其中,每个斜楔(7)对应一组侧冲组件;所述侧冲组件包括朝向远离工件(9)方向顺次设置滑块A(10)、挡铁(11)和挡块(12),所述挡铁(11)下端固定在滑块B(13)上,所述滑块A(10)立向设置,所述滑块B(13)水平设置,所述滑块A(10)设于滑块B(13)上表面;所述滑块B(13)上、工件(9)的内部朝向滑块A(10)的一侧设有冲子(14),所述工件(9)的竖向折弯面位于冲子(14)与滑块A(10)之间,所述斜楔(7)朝向滑块A(10)与挡铁(11)之间的空间挤压,斜楔(7)与滑块A(10)斜面先接触,从而带动滑块A(10)朝向工件(9)的方向移动,直至与工件(9)的折弯面贴合,再与挡铁(11)斜面接触,继而带动滑块B(13)朝向远离工件(9)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在工件(9)内部的冲子(14)从里往外冲切,在滑块A(10)与冲子(14)共同作用下将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冲击掉,两侧所述侧冲组件同时对工件(9)的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进行侧切,两侧横向顶面和竖向折弯面的待切废料被同时切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驱动侧冲结构,用于冲掉工件(9)顶板和两侧侧板,所述工件(9)包括顶面和两侧的竖向折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下压组件和与上部下压组件对应设置的下部受力组件,所述上部下压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1)、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和上脱板(5、6),所述上垫板(2)、上夹板(3)、止挡板(4)与上脱板(5、6)的两侧端面平齐,所述止挡板(4)底面中部设有上脱板(5),所述止挡板(4)底面上、所述上脱板(5)两侧对称设有上脱板(6),所述上垫板(2)底面对称设有斜楔(7),所述斜楔(7)穿过上夹板(3)、止挡板(4)和上脱板(6)朝向下部受力组件延伸;所述下部受力组件包括下模板(8)和对称设于下模板(8)两侧的侧冲组件,所述工件(9)倒扣在下模板(8)上,两侧竖向折弯面分别朝向两侧的侧冲组件,其中,每个斜楔(7)对应一组侧冲组件;所述侧冲组件包括朝向远离工件(9)方向顺次设置滑块A(10)、挡铁(11)和挡块(12),所述挡铁(11)下端固定在滑块B(13)上,所述滑块A(10)立向设置,所述滑块B(13)水平设置,所述滑块A(10)设于滑块B(13)上表面;所述滑块B(13)上、工件(9)的内部朝向滑块A(10)的一侧设有冲子(14),所述工件(9)的竖向折弯面位于冲子(14)与滑块A(10)之间,所述斜楔(7)朝向滑块A(10)与挡铁(11)之间的空间挤压,斜楔(7)与滑块A(10)斜面先接触,从而带动滑块A(10)朝向工件(9)的方向移动,直至与工件(9)的折弯面贴合,再与挡铁(11)斜面接触,继而带动滑块B(13)朝向远离工件(9)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在工件(9)内部的冲子(14)从里往外冲切,在滑块A(10)与冲子(14)共同作用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辉龙杨林华
申请(专利权)人:万盛兴精密技术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