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65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包括配重块、主杆和护腕机构,所述配重块套设于主杆两端的位置处,所述护腕机构固定于主杆的下方,且主杆的中间位置处套设有防滑套,所述护腕机构由滑套、第一护腕套、第二护腕套和连杆共同组成,所述滑套和连杆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套分别套设于主杆上位于防滑套两端的位置处,两个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腕套、第二护腕套和两个滑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滑套、连杆、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使用者手握主杆,并通过护腕机构实现对使用者手腕的固定,滑套的移动能有效改变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的固定位置,从而改变体护腕机构的固定范围。

A Kind of Arm Strength Training Device for Sports of Clapping Typ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cket-holding sports arm force trai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ounterweight block, a main rod and a wrist guard mechanism. The counterweight block is set at the positions at both ends of the main rod, the wrist guard mechanism is fixed below the main rod, and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main rod is covered with an anti-skid sleeve. The wrist guard mechanism consists of a sliding sleeve, a first wrist guard sleeve, a second wrist guard sleeve and a connecting rod. There are two sliding sleeves and connecting rods, and the two sliding sleev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main pole at the positions of the two ends of the anti-skid sleeve. The two ends of the connecting ro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wrist sheath, the second wrist sheath and the two sliding sleev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sliding sleeve, a connecting rod, a first wrist sheath and a second wrist sheath. During the training process, the user holds the main pole by hand and passes through the guard. The wrist mechanism can fix the wrist of the user. The movement of the sliding sleeve can effectively change the fixed posit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wrist sheaths, thus changing the fixed range of the body wrist sheath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
本技术属于臂力训练器
,具体涉及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
技术介绍
对于持拍类体育运动中的臂力训练器大多采用哑铃和沙袋等简单器具进行训练,虽然简单易操作,但是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通过手腕带动重物提起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初始训练者而言,难以控制训练过程中的发力部位,更加容易出现腕部发力的现象,一方面造成训练效果较差,另一方面长期使用腕部进行发力容易造成训练者腕部肌肉的拉伤,而且也不具有对腕部进行固定防护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以解决现有的训练器在训练的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的训练操作和不便于实现腕部有效固定防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包括配重块、主杆和护腕机构,所述配重块套设于主杆两端的位置处,所述护腕机构固定于主杆的下方,且主杆的中间位置处套设有防滑套,所述护腕机构由滑套、第一护腕套、第二护腕套和连杆共同组成,所述滑套和连杆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套分别套设于主杆上位于防滑套两端的位置处,两个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腕套、第二护腕套和两个滑套连接,所述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的一侧外壁上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两侧均通过弹性绳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和卡槽卡合连接,所述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由气囊和防护垫共同组成,所述气囊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气囊分别位于防护垫两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均位于防护套两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的内部均安装有活塞和弹簧,所述活塞位于弹簧的一端,且活塞远离弹簧的一侧外壁上嵌入有磁板。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套上均安装有锁紧螺栓。优选的,所述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均为U型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内的磁板具有异性磁极。优选的,所述气囊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气囊与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之间均连接有气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了滑套、连杆、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使用者手握主杆,并通过护腕机构实现对使用者手腕的固定,滑套的移动能有效改变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的固定位置,使得整体护腕机构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而连杆能保证整体结构的有效连动,当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完成手腕的固定时,通过连杆的限定能有效保证使用者在训练时手部、腕部和臂部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从而避免在进行臂力训练时出现手腕转动用力的现象,因而在训练时使用者仅能通过手臂的转动用力而举起训练器,保证该训练器能有效进行臂力训练,并且能有效避免出现腕部损伤的现象,有效保证即使是初练者也能进行良好的臂力训练。(2)本技术设置了气囊、活塞、磁板和弹簧,在固定护腕机构的过程中,第一护腕套和第二护腕套相互靠近,使得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内的活塞也相互靠近,而磁板磁力的限定下,使得两个气腔内的活塞产生相互远离的现象,从而对气腔内部的气体造成压缩,并且压缩弹簧,气体被压缩后由气管流向气囊内,使得气囊膨胀,此时气囊与防护垫形成U型结构的防护套,以达到填充手腕与护腕套之间间隙的目的,一方面提高护腕套与手腕之间定位的稳定,另一方面能有效实现护腕套与手腕之间的缓冲,对使用者的手腕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护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中:1-配重块、2-主杆、3-滑套、4-防滑套、5-第一护腕套、6-护腕机构、7-第二护腕套、8-连杆、9-卡扣、10-第二连接座、11-第一连接座、12-卡槽、13-第一气腔、14-第二气腔、15-防护套、16-气囊、17-防护垫、18-活塞、19-磁板、2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包括配重块1、主杆2和护腕机构6,配重块1套设于主杆2两端的位置处,护腕机构6固定于主杆2的下方,且主杆2的中间位置处套设有防滑套4,护腕机构6由滑套3、第一护腕套5、第二护腕套7和连杆8共同组成,滑套3和连杆8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套3分别套设于主杆2上位于防滑套4两端的位置处,滑套4的移动能有效改变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的固定位置,使得整体护腕机构6适用于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两个连杆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腕套5、第二护腕套7和两个滑套3连接,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的一侧外壁上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0,第一连接座11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卡槽12,第二连接座10的两侧均通过弹性绳连接有卡扣9,卡扣9和卡槽12卡合连接,卡扣9与卡槽12相互连接,实现卡扣9与第一连接座11的固定,并且卡扣9与第二连接座10之间还连接有弹性绳,从而达到进行一步固定两个护腕套的目的,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防护套15,防护套15由气囊16和防护垫17共同组成,气囊16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气囊16分别位于防护垫17两端的位置处,气囊16膨胀后达到填充手腕与护腕套之间间隙的目的,一方面提高护腕套与手腕之间定位的稳定,另一方面能有效实现护腕套与手腕之间的缓冲,对使用者的手腕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均位于防护套15两侧的位置处,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的内部均安装有活塞18和弹簧20,活塞18位于弹簧20的一端,弹簧20被压缩后具有一定的反弹力,以便于在后续拆卸训练器时实现活塞18结构的自动复位,且活塞18远离弹簧20的一侧外壁上嵌入有磁板19,通过磁板19之间的相互排斥能有效实现两个活塞18的逆向移动,从而实现对气腔的压缩。为了便于固定滑套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滑套3上均安装有锁紧螺栓。为了便于卡合手腕,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均为U型结构。为了实现两个气腔内活塞18的相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内的磁板19具有异性磁极。为了便于实现气囊16与气腔之间导通,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囊16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气囊16与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之间均连接有气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该技术时,首先根据使用者的实际训练需求进行不同配重块1的固定,然后使用者用手握住该训练器主杆2的防滑套4,以避免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滑落的现象,在握住训练器的同时滑动防滑套4两端的滑套3,滑套3在移动时通过连杆8带动第一护腕套5或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包括配重块(1)、主杆(2)和护腕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1)套设于主杆(2)两端的位置处,所述护腕机构(6)固定于主杆(2)的下方,且主杆(2)的中间位置处套设有防滑套(4),所述护腕机构(6)由滑套(3)、第一护腕套(5)、第二护腕套(7)和连杆(8)共同组成,所述滑套(3)和连杆(8)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套(3)分别套设于主杆(2)上位于防滑套(4)两端的位置处,两个所述连杆(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腕套(5)、第二护腕套(7)和两个滑套(3)连接,所述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的一侧外壁上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0),所述第一连接座(11)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卡槽(12),所述第二连接座(10)的两侧均通过弹性绳连接有卡扣(9),所述卡扣(9)和卡槽(12)卡合连接,所述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防护套(15),所述防护套(15)由气囊(16)和防护垫(17)共同组成,所述气囊(16)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气囊(16)分别位于防护垫(17)两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所述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均位于防护套(15)两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气腔(13)和第二气腔(14)的内部均安装有活塞(18)和弹簧(20),所述活塞(18)位于弹簧(20)的一端,且活塞(18)远离弹簧(20)的一侧外壁上嵌入有磁板(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包括配重块(1)、主杆(2)和护腕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1)套设于主杆(2)两端的位置处,所述护腕机构(6)固定于主杆(2)的下方,且主杆(2)的中间位置处套设有防滑套(4),所述护腕机构(6)由滑套(3)、第一护腕套(5)、第二护腕套(7)和连杆(8)共同组成,所述滑套(3)和连杆(8)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套(3)分别套设于主杆(2)上位于防滑套(4)两端的位置处,两个所述连杆(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腕套(5)、第二护腕套(7)和两个滑套(3)连接,所述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的一侧外壁上分别焊接有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0),所述第一连接座(11)的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卡槽(12),所述第二连接座(10)的两侧均通过弹性绳连接有卡扣(9),所述卡扣(9)和卡槽(12)卡合连接,所述第一护腕套(5)和第二护腕套(7)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均安装有防护套(15),所述防护套(15)由气囊(16)和防护垫(17)共同组成,所述气囊(16)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气囊(16)分别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廷贺奇乐孙徳乾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