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大龙专利>正文

一种骨科用恢复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6378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用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座椅、上肢锻炼部、下肢锻炼部、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强度控制部以及滑绳,座椅与上肢锻炼部铰接,下肢锻炼部与上肢锻炼部固定连接,第一定滑轮与座椅固定连接,第二定滑轮接地,第三定滑轮与座椅固定连接,强度控制部与座椅固定连接,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上套连有滑绳,滑绳的一端与上肢锻炼部固定连接,滑绳的另一端与强度控制部固定连接;通过三个定滑轮与滑绳实现上肢锻炼部与强度控制部的活动连接,可以实现对上肢的锻炼,上肢锻炼部与下肢锻炼部固定连接,可以通过上肢带动下肢活动,强度控制部可以调节锻炼强度。

A Recovery Exercise Device for Orthopaedic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orthopaedic recovery exercis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eat, an upper limb exercise part, a lower limb exercise part, a first fixed pulley, a second fixed pulley, a third fixed pulley, a strength control part and a pulley rope, a seat hinged with an upper limb exercise part, a lower limb exercise part fixed with an upper limb exercise part, a first fixed pulley fixed with a seat, a second fixed pulley grounded, and a third fixed pulley. The pulley is fixed with the seat, the strength control part is fixed with the seat, the first fixed pulley, the second fixed pulley and the third fixed pulley are sleeved with a slip rope, one end of the slip rope is fixed with the upper limb exercise par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lip rope is fixed with the strength control part; through three fixed pulleys and the slip rope, the upper limb exercise part and the strength control part can be movably connected, and the upper limb exercise part can be realized. The upper limb exercise part is fixed with the lower limb exercise part, which can drive the lower limb activity through the upper limb, and the intensity control part can adjust the exercise inten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用恢复锻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骨科用恢复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骨折、骨裂等因外部受力创伤造成的创伤疾病属于骨科中的常见病症,骨骼作为支撑人体保证行动能力的支架,在对人体的正常支配和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损伤将直接限制病人的行动能力,且骨骼的恢复时间较长,在治疗过程的后期需要进行康复护理训练治疗,尤其是下肢的承重运动恢复,在恢复锻炼的初期,下肢无法适应太大强度的恢复训练,主要应以活动疏通血管为主,由于下肢受伤,身体长时间处于卧躺或坐立的状态,身体上肢部分也有一定程度的肌肉僵硬,需要进行缓解和锻炼,根据不同病人的力量情况可以适当进行强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用恢复锻炼装置,其具有的特点:可以重点锻炼上肢肌肉;上肢的恢复锻炼可以带动下肢的活动,下肢也可以适当进行轻度的恢复锻炼;可以调节恢复锻炼的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用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座椅、上肢锻炼部、下肢锻炼部、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强度控制部以及滑绳,座椅上端与上肢锻炼部的一端铰接,下肢锻炼部的一端与上肢锻炼部和座椅铰接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定滑轮与座椅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定滑轮接地,第三定滑轮与座椅下端固定连接,强度控制部与座椅固定连接,且强度控制部和座椅的底面都接地,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上套连有滑绳,滑绳的一端与上肢锻炼部未铰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滑绳的另一端与强度控制部固定连接;强度控制部包括限位架以及载重盘,载重盘设于限位架内,限位架顶部开口小于载重盘的顶面大小,载重盘与限位架活动连接,载重盘顶部与滑绳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个定滑轮与滑绳实现上肢锻炼部与强度控制部的活动连接,可以实现对上肢的锻炼;上肢锻炼部与座椅铰接,上肢锻炼部与下肢锻炼部固定连接,这样的设计,整个恢复锻炼装置主要发力的还是上肢,由上肢带动下肢的活动,而且下肢也可以借机适当发力,特别适合那些没有毅力的病人或者下肢还未彻底恢复的病人;载重盘上可以放置若干铁块,可以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和病人的力量情况进行强度调整,恢复锻炼对于不同情况的病人更有针对性。进一步地,座椅上固定设有成对的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以及铰接座,第一安装座与第一定滑轮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座与第三定滑轮固定连接,铰接座与上肢锻炼部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与铰接座一是可以扩大病人的活动范围,二是可以使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三是部件出现损坏时可以针对性的更换,如果固定连接在座椅上,修理会更加困难。进一步地,座椅上设有铁块槽以及储物槽,铁块槽固定设于座椅两侧,储物槽固定设于坐垫下方的斜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块槽可以实现病人自主地增减载重盘内的铁块,无需他人帮助也无需起身,更加人性化,储物槽可以给病人放置毛巾或矿泉水之类的物品,方便长时间锻炼,更加契合实际。进一步地,座椅上靠近人体的一面固定设有靠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垫可以是头部靠垫也可以是腰部靠垫,或者两者皆有,这样可以使病人的锻炼更加舒适。进一步地,上肢锻炼部与座椅铰接的一端上设有若干定位孔、安装槽以及插销,下肢锻炼部一端固定设于安装槽内,下肢锻炼部与上肢锻炼部固定连接的一端设有若干配合孔,插销穿过定位孔和配合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销插入不同的孔位可以调整上肢锻炼部与下肢锻炼部的角度,一是适应不同臂长、腿长的病人,二是可以适应不同恢复情况和力量情况的病人,因为角度变大意味着活动范围变大,同样的锻炼强度也更大,这样的设计可以扩大装置的使用通用性。进一步地,上肢锻炼部包括两根上肢锻炼杆以及两个握持把手,上肢锻炼杆一端与铰接座铰接,上肢锻炼杆另一端与握持把手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可以通过握持把手发力,来锻炼上肢部位,上肢锻炼杆起连接作用。进一步地,下肢锻炼部包括下肢锻炼杆、连接板、踏板以及脚底固定架,下肢锻炼杆的一端与上肢锻炼部固定连接,下肢锻炼杆的另一端与踏板呈90°固定连接,踏板顶部与脚底固定架固定连接,下肢锻炼杆之间通过连接板实现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实现了上下肢的同步锻炼,并可以将下肢搭置在连接板上,脚底固定架可以实现对脚部的固定,防止脚部用力过猛而滑脱,造成二次伤害,踏板用来安放下肢,下肢锻炼杆起连接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正三轴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座椅正三轴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上肢锻炼部与下肢锻炼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上肢锻炼部与下肢锻炼部连接部位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强度控制部示意图。图中:1、座椅;11、第一安装座;12、第二安装座;13、铰接座;14、铁块槽;15、储物槽;16、靠垫;2、上肢锻炼部;21、定位孔;22、安装槽;23、插销;24、上肢锻炼杆;25、握持把手;3、下肢锻炼部;31、配合孔;32、下肢锻炼杆;33、连接板;34、踏板;35、脚底固定架;4、第一定滑轮;5、第二定滑轮;6、第三定滑轮;7、强度控制部;71、限位架;72、载重盘;8、滑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骨科用恢复锻炼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座椅1、上肢锻炼部2、下肢锻炼部3、第一定滑轮4、第二定滑轮5、第三定滑轮6、强度控制部7以及滑绳8,座椅1上端与上肢锻炼部2的一端铰接,下肢锻炼部3的一端与上肢锻炼部2和座椅1铰接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定滑轮4与座椅1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定滑轮5接地,第三定滑轮6与座椅1下端固定连接,强度控制部7与座椅1固定连接,且强度控制部7和座椅1的底面都接地,第一定滑轮4、第二定滑轮5和第三定滑轮6上套连有滑绳8,滑绳8的一端与上肢锻炼部2未铰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滑绳8的另一端与强度控制部7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强度控制部7包括限位架71以及载重盘72,载重盘72设于限位架71内,且限位架71顶部开口小于载重盘72的顶面大小,载重盘72与限位架71活动连接,载重盘72顶部与滑绳8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座椅1上固定设有成对的第一安装座11、第二安装座12以及铰接座13,第一安装座11与第一定滑轮4固定连接,第二安装座12与第三定滑轮6固定连接,铰接座13与上肢锻炼部2铰接,座椅1上靠近人体的一面固定设有靠垫16,座椅1上设有铁块槽14以及储物槽15,铁块槽14固定设于座椅1两侧,储物槽15固定设于坐垫下方的斜面上。如图3所示,上肢锻炼部2包括两根上肢锻炼杆24以及两个握持把手25,上肢锻炼杆24一端与铰接座13铰接,上肢锻炼杆24另一端与握持把手25固定连接;下肢锻炼部3包括两根下肢锻炼杆32、一块连接板33、一块踏板34以及两个脚底固定架35,下肢锻炼杆32的一端与上肢锻炼部2固定连接,下肢锻炼杆32的另一端与踏板34呈90°固定连接,踏板34顶部与脚底固定架35固定连接,下肢锻炼杆32之间通过连接板33实现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上肢锻炼部2与座椅1铰接的一端上设有七个定位孔21、一个安装槽22以及一个插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用恢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1)、上肢锻炼部(2)、下肢锻炼部(3)、第一定滑轮(4)、第二定滑轮(5)、第三定滑轮(6)、强度控制部(7)以及滑绳(8),所述座椅(1)与所述上肢锻炼部(2)铰接,所述下肢锻炼部(3)与所述上肢锻炼部(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滑轮(4)与所述座椅(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滑轮(5)接地,所述第三定滑轮(6)与所述座椅(1)固定连接,所述强度控制部(7)与所述座椅(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滑轮(4)、所述第二定滑轮(5)和所述第三定滑轮(6)上套连有所述滑绳(8),所述滑绳(8)的一端与所述上肢锻炼部(2)固定连接,所述滑绳(8)的另一端与所述强度控制部(7)固定连接;所述强度控制部(7)包括限位架(71)以及载重盘(72),所述载重盘(72)设于所述限位架(71)内,所述载重盘(72)与所述限位架(71)活动连接,所述载重盘(72)与所述滑绳(8)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用恢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1)、上肢锻炼部(2)、下肢锻炼部(3)、第一定滑轮(4)、第二定滑轮(5)、第三定滑轮(6)、强度控制部(7)以及滑绳(8),所述座椅(1)与所述上肢锻炼部(2)铰接,所述下肢锻炼部(3)与所述上肢锻炼部(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滑轮(4)与所述座椅(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滑轮(5)接地,所述第三定滑轮(6)与所述座椅(1)固定连接,所述强度控制部(7)与所述座椅(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滑轮(4)、所述第二定滑轮(5)和所述第三定滑轮(6)上套连有所述滑绳(8),所述滑绳(8)的一端与所述上肢锻炼部(2)固定连接,所述滑绳(8)的另一端与所述强度控制部(7)固定连接;所述强度控制部(7)包括限位架(71)以及载重盘(72),所述载重盘(72)设于所述限位架(71)内,所述载重盘(72)与所述限位架(71)活动连接,所述载重盘(72)与所述滑绳(8)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用恢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上固定设有第一安装座(11)、第二安装座(12)以及铰接座(13),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与所述第一定滑轮(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12)与所述第三定滑轮(6)固定连接,所述铰接座与所述上肢锻炼部(2)铰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龙张为张飞
申请(专利权)人:杨大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