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937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绿墙养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雨天收集雨水以待后用,且便捷收集灌溉过程中灌溉过量流失的水,可进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一种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有第一蓄水池、进水管、自动补水浮球阀、排水管、第一连通管、第二蓄水池、潜水泵、第二连通管、第一镂空盖板、出水管、电控阀、横管和喷头;第一蓄水池嵌于地面,且位于绿墙本体正前方;第一镂空盖板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蓄水池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便捷循环收集灌溉流失的水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的效果。

A Green Wall Drainage Recycling Utiliz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green wall maintenance, in particular to a green wall drainage recycling device.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green wall drainage recycling device which can collect rainwater in rainy days for later use, and conveniently collect excessive water lost during irrigation, and can recycle water resourc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green wall drainage recycl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torage tank, an intake pipe, an automatic water supply floating ball valve, a drainage pipe, a first connecting pipe, a second storage tank, a submersible pump, a second connecting pipe, a first hollow cover plate, an outlet pipe, an electronic control valve, a horizontal pipe and a nozzle; a first storage tank is embedded on the ground and positioned in front of the green wall body; and a first hollow cover plate is installed in a detachable manner. Mounted on the top of the first reservoir.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the effect of convenient and circular collection of water lost by irrigation,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reducing the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绿墙养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绿化可分为土地绿化和垂直绿化,垂直绿化中包括屋顶花园、阳台绿化、墙面绿化等。其中绿墙就是垂直绿化中墙面绿化一种形式。概念即是表面覆盖有攀援植物的墙。其在城市中最大的意义就是一般在建筑占地率中施行而同样可以起到绿化的效果,如此增加了绿化面积而有不会占用土地面积。绿墙由于是植物生长攀爬在墙上,植物的藤条离地面较高,导致从地面上的供水不足,会导致其在天气燥热情况下失水过多,而目前对与绿墙的养护是直接喷水,导致灌溉过程中喷水过量,而又无法收集那过量的水,致使水流失严重,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可在雨天收集雨水以待后用,且便捷收集灌溉过程中灌溉过量流失的水,可进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目前绿墙养护技术还需要人工灌溉并且无法收集灌溉过程中流失的水,造成较大水资源浪费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雨天收集雨水以待后用,且便捷收集灌溉过程中灌溉过量流失的水,可进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本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有第一蓄水池、进水管、自动补水浮球阀、排水管、第一连通管、第二蓄水池、潜水泵、第二连通管、第一镂空盖板、出水管、电控阀、横管和喷头;第一蓄水池嵌于地面,且位于绿墙本体正前方;第一镂空盖板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蓄水池顶部,且与地面平齐;进水管一端水平贯穿第一蓄水池侧部延伸至第一蓄水池内,另一端与市政输水管道连通,自动补水浮球阀安装于进水管延伸至第一蓄水池内的一端;排水管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远离进水管的侧部,另一端与市政下水道连通,且与进水管处同一水平;第二蓄水池固接于绿墙本体顶部,潜水泵固接于第二蓄水池内底部;第一连通管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侧面底部与第一蓄水池连通,另一端与潜水泵连接;第二连通管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侧面底部与第一蓄水池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蓄水池侧面顶部延伸至第二蓄水池内;出水管固接于第二蓄水池前侧壁,且与第二蓄水池连通,电控阀安装于出水管上;横管固接于出水管远离第二蓄水池的端部,多个喷头安装于横管底部。进一步的,该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还包括有滑块、刮板、定滑轮、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第二蓄水池顶部开设有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刮板固接于滑块顶部;两定滑轮固接于第二蓄水池两侧,且位于水平位置;第一拉绳一端与滑块侧面固接,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延伸至地面;第二拉绳一端与滑块远离第一拉绳的侧面固接,另一端绕过另一定滑轮延伸至地面。进一步的,该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还包括有第二镂空盖板;第二镂空盖板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二蓄水池顶部,且滑槽开设于第二镂空盖板上。进一步的,该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还包括有滤网;滤网固接于第一连通管进口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达到了便捷循环收集灌溉流失的水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的效果。1.通过刮板,达到了便捷清扫第二蓄水池顶部的杂物的效果。2.通过第二镂空盖板,达到了便捷收集雨水以备后用,提高雨水的利用率的效果。3.通过滤网,达到了过滤水,进而保护潜水泵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地面,2-绿墙本体,3-第一蓄水池,4-进水管,5-自动补水浮球阀,6-排水管,7-第一连通管,8-第二蓄水池,9-潜水泵,10-第二连通管,11-滑槽,12-滑块,13-刮板,14-定滑轮,15-第一拉绳,16-第二拉绳,17-第一镂空盖板,18-第二镂空盖板,19-滤网,20-出水管,21-电控阀,22-横管,23-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有第一蓄水池3、进水管4、自动补水浮球阀5、排水管6、第一连通管7、第二蓄水池8、潜水泵9、第二连通管10、第一镂空盖板17、出水管20、电控阀21、横管22和喷头23;第一蓄水池3嵌于地面1,且位于绿墙本体2正前方;第一镂空盖板17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蓄水池3顶部,且与地面1平齐;进水管4一端水平贯穿第一蓄水池3侧部延伸至第一蓄水池3内,另一端与市政输水管道连通,自动补水浮球阀5安装于进水管4延伸至第一蓄水池3内的一端;排水管6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3远离进水管4的侧部,另一端与市政下水道连通,且与进水管4处同一水平;第二蓄水池8固接于绿墙本体2顶部,潜水泵9固接于第二蓄水池8内底部;第一连通管7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3侧面底部与第一蓄水池3连通,另一端与潜水泵9连接;第二连通管10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3侧面底部与第一蓄水池3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蓄水池8侧面顶部延伸至第二蓄水池8内;出水管20固接于第二蓄水池8前侧壁,且与第二蓄水池8连通,电控阀21安装于出水管20上;横管22固接于出水管20远离第二蓄水池8的端部,多个喷头23安装于横管22底部。当需要灌满第二蓄水池8对绿墙进行灌溉时,启动潜水泵9,利用第一连通管7抽取第一蓄水池3内的水输送至第二蓄水池8内,而第二蓄水池8灌满水后,便可通过第二连通管10溢流回至第一蓄水池3内。当第一蓄水池3内水位过低时,第一蓄水池3内的自动补水浮球阀5打开,控制进水管4加水和断水,达到了稳定控制第一蓄水池3内水位的效果,而当第一蓄水池3内水位失控时,第一蓄水池3内水还可通过排水管6流出,防止第一蓄水池3内憋水,导致装置失控,很好达到了保护装置的效果。当需要对绿墙上的植物浇水时,控制电控阀21打开,第二蓄水池8内的水通过出水管20流入横管22,再通过喷头23喷洒出来,对绿墙上的植物进行均匀喷水,而且第一蓄水池3正上方有第一镂空盖板17,喷洒于绿墙上的水流至地面1透过第一镂空盖板17进入第一蓄水池3,达到收集循环水重复利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效果。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该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还包括有滑块12、刮板13、定滑轮14、第一拉绳15和第二拉绳16;第二蓄水池8顶部开设有滑槽11,滑块12与滑槽11滑动连接,刮板13固接于滑块12顶部;两定滑轮14固接于第二蓄水池8两侧,且位于水平位置;第一拉绳15一端与滑块12侧面固接,另一端绕过定滑轮14延伸至地面1;第二拉绳16一端与滑块12远离第一拉绳15的侧面固接,另一端绕过另一定滑轮14延伸至地面1。当需要清理第二蓄水池8顶部上的杂物时,反复来回拉动第一拉绳15、第二拉绳16而带动滑块12移动,进而带动刮板13来回反复清扫第二蓄水池8顶部上的杂物,使得杂物可从第二蓄水池8顶部掉落,以不用人工攀爬至第二蓄水池8顶部,便可清扫杂物,达到了便捷工人的清扫杂物,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其中,如图5所示,该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还包括有第二镂空盖板18;第二镂空盖板18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二蓄水池8顶部,且滑槽11开设于第二镂空盖板18上。当下雨时,由于第二蓄水池8顶部安装的是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蓄水池(3)、进水管(4)、自动补水浮球阀(5)、排水管(6)、第一连通管(7)、第二蓄水池(8)、潜水泵(9)、第二连通管(10)、第一镂空盖板(17)、出水管(20)、电控阀(21)、横管(22)和喷头(23);第一蓄水池(3)嵌于地面(1),且位于绿墙本体(2)正前方;第一镂空盖板(17)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蓄水池(3)顶部,且与地面(1)平齐;进水管(4)一端水平贯穿第一蓄水池(3)侧部延伸至第一蓄水池(3)内,另一端与市政输水管道连通,自动补水浮球阀(5)安装于进水管(4)延伸至第一蓄水池(3)内的一端;排水管(6)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3)远离进水管(4)的侧部,另一端与市政下水道连通,且与进水管(4)处同一水平;第二蓄水池(8)固接于绿墙本体(2)顶部,潜水泵(9)固接于第二蓄水池(8)内底部;第一连通管(7)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3)侧面底部与第一蓄水池(3)连通,另一端与潜水泵(9)连接;第二连通管(10)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3)侧面底部与第一蓄水池(3)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蓄水池(8)侧面顶部延伸至第二蓄水池(8)内;出水管(20)固接于第二蓄水池(8)前侧壁,且与第二蓄水池(8)连通,电控阀(21)安装于出水管(20)上;横管(22)固接于出水管(20)远离第二蓄水池(8)的端部,多个喷头(23)安装于横管(22)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墙排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蓄水池(3)、进水管(4)、自动补水浮球阀(5)、排水管(6)、第一连通管(7)、第二蓄水池(8)、潜水泵(9)、第二连通管(10)、第一镂空盖板(17)、出水管(20)、电控阀(21)、横管(22)和喷头(23);第一蓄水池(3)嵌于地面(1),且位于绿墙本体(2)正前方;第一镂空盖板(17)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蓄水池(3)顶部,且与地面(1)平齐;进水管(4)一端水平贯穿第一蓄水池(3)侧部延伸至第一蓄水池(3)内,另一端与市政输水管道连通,自动补水浮球阀(5)安装于进水管(4)延伸至第一蓄水池(3)内的一端;排水管(6)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3)远离进水管(4)的侧部,另一端与市政下水道连通,且与进水管(4)处同一水平;第二蓄水池(8)固接于绿墙本体(2)顶部,潜水泵(9)固接于第二蓄水池(8)内底部;第一连通管(7)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3)侧面底部与第一蓄水池(3)连通,另一端与潜水泵(9)连接;第二连通管(10)一端贯穿第一蓄水池(3)侧面底部与第一蓄水池(3)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蓄水池(8)侧面顶部延伸至第二蓄水池(8)内;出水管(20)固接于第二蓄水池(8)前侧壁,且与第二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兵孙扬深杨远哲唐震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创宇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