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935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的方法,实现小黄姜与雪菜的轮番种植,其中小黄姜种植时间为4月初至4月中旬,收获时间为10中旬,全生育期为180天左右;雪菜于9月中旬播种育苗,10底移栽至大田,翌年3月下旬始收,4月中旬收获结束,全生育期为180天左右,小黄姜选用大棚配合遮阳网覆盖栽培,雪菜采用露地栽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的方法,充分利用土地结合小黄姜和雪菜生产周期调整,实现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小黄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低温霜冻,16℃以上开始萌芽,幼苗生长适温20~25℃,茎叶生长适温25~28℃,15℃以下停上生长,一般生长在中国北纬27度处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穿过西藏、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南、江西、浙江等地。该区域地形以丘陵为主,年平均气温介于13℃~25℃之间,平均年降水一般在800mm~1600mm,光、热、水资源十分丰富。对于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区,可以进行姜的生产,但对于小黄姜却难以实现高产种植,此外,由于小黄姜的生产周期为4月至11月,后茬接种其他蔬菜作物困难,只能实现一年一种,因而效益比较差,土地利用率低,难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雪菜是一种用于腌制的蔬菜,其生产周期为9月至翌年4月,其生育期长,效益比较差,土地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的方法,充分利用土地结合小黄姜和雪菜生产周期调整,实现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的方法,实现小黄姜与雪菜的轮番种植,茬口安排:小黄姜种植时间为4月初至4月中旬,收获时间为10中旬,全生育期为180天左右;雪菜于9月中旬播种育苗,10底移栽至大田,翌年3月下旬始收,4月中旬收获结束,全生育期为180天左右;品种选择:小黄姜选用‘罗平小黄姜’,雪菜选用‘嘉雪四月蕻’;种植形式:小黄姜选用大棚配合遮阳网覆盖栽培,雪菜采用露地栽培;a、小黄姜种植a1、选择4月初至4月中旬进行种植,在播种前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t、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50kg及硫酸钾120kg,基肥施入后及时耕翻并整地作畦,每6m宽大棚内做两畦,畦宽2.5m、畦高0.4m、沟宽0.3m;a2、在种植前15天,挑选肥大,饱满且无病虫害的生姜作为种姜,将其暴晒1~2天后堆放在室内催芽10天即可播种;播种前1~2天用2%福尔马林溶液浸种消毒,并将种姜掰成20~50g小块,确保每块种姜保留1~2个健壮芽,将多余芽抹除,再在伤口处蘸新鲜的草木灰后即可播种;a3、将小块种姜在大棚内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4~5cm,种植株行距为0.15×0.30m,每公顷种植18~20万株,控制大棚内温度为24~25℃,待生姜出苗达到50%左右时,选择遮光率为50%~60%的遮阳网覆盖于大棚上进行遮阴,以促进秧苗健壮生长;a4、小黄姜整个生育期一般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生姜齐苗时进行,每公顷使用尿素300kg随水浇施;第二次追肥为生姜分蘖期进行,追肥种类与用量与第一次相同,在生姜长势较弱时,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第三次追肥于姜块膨大期进行,每公顷追肥400~500kg优质复合肥;a5、小黄姜生育期内进行多次种耕除草,采用人工除草,每次除草可结合培土进行,小黄姜生长期内保持田间湿润,且须保证田间无积水;a6、10中旬对小黄姜进行采收,采收时须将老姜与嫩姜分开收获;b、雪菜种植b1、选择土地高燥、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作为雪菜的苗床,播种前应施足基肥,基肥用量为每公顷施过磷酸钙375kg、氯化钾75kg及腐熟农家肥4.5t,基肥施入后精细整地;b2、在9月中旬先苗床内播种,播种种前浇足底水,每公顷播种量为4000g,播种后及时覆盖稻草或遮阳网,以减少苗床水分的蒸发,当80%的种子出土后须掀去覆盖物,当秧苗具1~2片真叶时开始间苗,及时去除密集苗、病弱苗;具2~3片真叶再时行一次间苗,去除徒长苗、细弱苗;当苗长至5~6片真叶时定苗,留苗密度在150株/m2,并在移栽前5~6天按每公顷60kg的用量喷施尿素溶液;b3、大田于移栽前施基肥,基肥用量为每公顷400kg过磷酸钙、600kg碳酸氢铵、600kg有机复合肥及腐熟农家肥3t,及时平整田块并作畦,每6m宽大棚内做两畦,畦宽2.5m、畦高0.4m、沟宽0.3m;b4、将雪菜苗移栽至大田,移栽时浇足活棵水,且移栽的株行距为0.25×0.40m,每公顷种植10万株;b5、雪菜生育期内进行5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活棵后进行,每公顷使用尿素75kg和氯化钾150kg撒施;第二次追肥在12月下旬,每公顷撒施尿素120kg;翌年1月进行第三次追肥,肥料种类及用量与第二次相同;第四次和第五次追肥分量在2月中旬和3月上旬进行,使用肥料各类均为尿素,用量分别为每公顷75kg和150kg;b6,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采收,当蕻与叶齐平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每株雪菜的根用刀贴地削平,去除外层的枯叶、黄叶,然后基部朝上,整齐排放于畦面上,凉晒半天后入窖腌制。小黄姜种植时,田间发现姜瘟病株及时拔除,并使用石灰对病穴进行消毒,姜瘟病的预防可使用姜瘟宁300~500倍液喷雾,每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田间发现炭疽病可使用80%炭疽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雪菜虫害为蚜虫,用蚜虱净、吡虫灵进行防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的方法,从作物生育期看,筛选出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罗平小黄姜”和“嘉雪四月蕻”,并通过使用设施栽培方式将罗平小黄姜的种植以及收成提前半个月左右,实现了生姜与雪菜的周年生长,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作物类型看,由于生姜、雪菜分别属于姜科和十字花科芸薹属,生长习性差异较大,较少存在相同的病虫害,减轻了轮种中病虫害的发生;从作物根系分布来看,生姜属于深根性作物,而雪菜根系主要分布在0~20厘米浅层土壤中,两者轮作有利于合理地利用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减少了栽培过程中肥料的使用,试验结果表明,生姜与雪菜连作,两者产量分别较纯作增加5%左右、农药使用次数减少1~2次/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的方法,包括如下内容:茬口安排:小黄姜种植时间为4月初至4月中旬,收获时间为10中旬,全生育期为180天左右;雪菜于9月中旬播种育苗,10底移栽至大田,翌年3月下旬始收,4月中旬收获结束,全生育期为180天左右;品种选择:小黄姜选用‘罗平小黄姜’,雪菜选用‘嘉雪四月蕻’;种植形式:小黄姜选用大棚配合遮阳网覆盖栽培,雪菜采用露地栽培;a、小黄姜种植a1、选择4月初至4月中旬进行种植,在播种前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t、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50kg及硫酸钾120kg,基肥施入后及时耕翻并整地作畦,每6m宽大棚内做两畦,畦宽2.5m、畦高0.4m、沟宽0.3m;a2、在种植前15天,挑选肥大,饱满且无病虫害的生姜作为种姜,将其暴晒1~2天后堆放在室内催芽10天即可播种;播种前1~2天用2%福尔马林溶液浸种消毒,并将种姜掰成20~50g小块,确保每块种姜保留1~2个健壮芽,将多余芽抹除,再在伤口处蘸新鲜的草木灰后即可播种;a3、将小块种姜在大棚内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4~5cm,种植株行距为0.15×0.30m,每公顷种植18~20万株,控制大棚内温度为24~25℃,待生姜出苗达到50%左右时,选择遮光率为50%~60%的遮阳网覆盖于大棚上进行遮阴,以促进秧苗健壮生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的方法,实现小黄姜与雪菜的轮番种植,其特征在于:茬口安排:小黄姜种植时间为4月初至4月中旬,收获时间为10中旬,全生育期为180天左右;雪菜于9月中旬播种育苗,10底移栽至大田,翌年3月下旬始收,4月中旬收获结束,全生育期为180天左右;品种选择:小黄姜选用‘罗平小黄姜’,雪菜选用‘嘉雪四月蕻’;种植形式:小黄姜选用大棚配合遮阳网覆盖栽培,雪菜采用露地栽培;a、小黄姜种植a1、选择4月初至4月中旬进行种植,在播种前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t、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50kg及硫酸钾120kg,基肥施入后及时耕翻并整地作畦,每6m宽大棚内做两畦,畦宽2.5m、畦高0.4m、沟宽0.3m;a2、在种植前15天,挑选肥大,饱满且无病虫害的生姜作为种姜,将其暴晒1~2天后堆放在室内催芽10天即可播种;播种前1~2天用2%福尔马林溶液浸种消毒,并将种姜掰成20~50g小块,确保每块种姜保留1~2个健壮芽,将多余芽抹除,再在伤口处蘸新鲜的草木灰后即可播种;a3、将小块种姜在大棚内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4~5cm, 种植株行距为0.15×0.30m,每公顷种植18~20万株,控制大棚内温度为24~25℃,待生姜出苗达到50%左右时,选择遮光率为50%~60%的遮阳网覆盖于大棚上进行遮阴,以促进秧苗健壮生长;a4、小黄姜整个生育期一般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生姜齐苗时进行,每公顷使用尿素300kg随水浇施;第二次追肥为生姜分蘖期进行,追肥种类与用量与第一次相同,在生姜长势较弱时,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第三次追肥于姜块膨大期进行,每公顷追肥400~500kg复合肥;a5、小黄姜生育期内进行多次种耕除草,采用人工除草,且每次除草结合培土进行,小黄姜生长期内保持田间湿润,且须保证田间无积水;a6、10中旬对小黄姜进行采收,采收时须将老姜与嫩姜分开收获;b、雪菜种植b1、选择土地高燥、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作为雪菜的苗床,播种前应施足基肥,基肥用量为每公顷施过磷酸钙375kg、氯化钾75kg及腐熟农家肥4.5t,基肥施入后精细整地;b2、在9月中旬先苗床内播种,播种种前浇足底水,每公顷播种量为4000g,播种后及时覆盖稻草或遮阳网,以减少苗床水分的蒸发,当80%的种子出土后须掀去覆盖物,当秧苗具1~2片真叶时开始间苗,及时去除密集苗、病弱苗;具2~3片真叶再时行一次间苗,去除徒长苗、细弱苗;当苗长至5~6片真叶时定苗,留苗密度在150株/m2,并在移栽前5~6天按每公顷60kg的用量喷施尿素溶液;b3、大田于移栽前施基肥,基肥用量为每公顷400kg过磷酸钙、600kg碳酸氢铵、600kg有机复合肥及腐熟农家肥3t,及时平整田块并作畦,每6m宽大棚内做两畦,畦宽2.5m、畦高0.4m、沟宽0.3m;b4、将雪菜苗移栽至大田,移栽时浇足活棵水,且移栽的株行距为0.25×0.40m,每公顷种植10万株;b5、雪菜生育期内进行5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活棵后进行,每公顷使用尿素75kg和氯化钾150kg撒施;第二次追肥在12月下旬,每公顷撒施尿素120kg;翌年1月进行第三次追肥,肥料种类及用量与第二次相同;第四次和第五次追肥分量在2月中旬和3月上旬进行,使用肥料各类均为尿素,用量分别为每公顷75kg和150kg;b6,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采收,当蕻与叶齐平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每株雪菜的根用刀贴地削平,去除外层的枯叶、黄叶,然后基部朝上,整齐排放于畦面上,凉晒半天后入窖腌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黄姜与雪菜轮作种植的方法,实现小黄姜与雪菜的轮番种植,其特征在于:茬口安排:小黄姜种植时间为4月初至4月中旬,收获时间为10中旬,全生育期为180天左右;雪菜于9月中旬播种育苗,10底移栽至大田,翌年3月下旬始收,4月中旬收获结束,全生育期为180天左右;品种选择:小黄姜选用‘罗平小黄姜’,雪菜选用‘嘉雪四月蕻’;种植形式:小黄姜选用大棚配合遮阳网覆盖栽培,雪菜采用露地栽培;a、小黄姜种植a1、选择4月初至4月中旬进行种植,在播种前施足基肥,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t、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50kg及硫酸钾120kg,基肥施入后及时耕翻并整地作畦,每6m宽大棚内做两畦,畦宽2.5m、畦高0.4m、沟宽0.3m;a2、在种植前15天,挑选肥大,饱满且无病虫害的生姜作为种姜,将其暴晒1~2天后堆放在室内催芽10天即可播种;播种前1~2天用2%福尔马林溶液浸种消毒,并将种姜掰成20~50g小块,确保每块种姜保留1~2个健壮芽,将多余芽抹除,再在伤口处蘸新鲜的草木灰后即可播种;a3、将小块种姜在大棚内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4~5cm,种植株行距为0.15×0.30m,每公顷种植18~20万株,控制大棚内温度为24~25℃,待生姜出苗达到50%左右时,选择遮光率为50%~60%的遮阳网覆盖于大棚上进行遮阴,以促进秧苗健壮生长;a4、小黄姜整个生育期一般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生姜齐苗时进行,每公顷使用尿素300kg随水浇施;第二次追肥为生姜分蘖期进行,追肥种类与用量与第一次相同,在生姜长势较弱时,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第三次追肥于姜块膨大期进行,每公顷追肥400~500kg复合肥;a5、小黄姜生育期内进行多次种耕除草,采用人工除草,且每次除草结合培土进行,小黄姜生长期内保持田间湿润,且须保证田间无积水;a6、10中旬对小黄姜进行采收,采收时须将老姜与嫩姜分开收获;b、雪菜种植b1、选择土地高燥、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通州区绿欣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