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916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及其制备方法,该背光源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光源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光源层包括光源,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与所述驱动电路层内的驱动电路连接;这样在作为背光使用时,背光源的走线材料直接在玻璃背板上依次加工成型,形成一种背光源,改善了现有技术的背光光源需要固定于背板上造成背光源偏厚的技术问题。

Backlight sourc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acklight sourc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backlight source includes a substrate, a driving circuit layer and a light source layer. The driving circuit layer is formed on the substrate, and the light source layer includes a light source,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driving circuit lay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circuit in the driving circuit layer. Thus, when used as backlight, the line material of the backlight source is directly on the glass back. The plate is processed and formed in turn to form a backlight, which impro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backlight source of the prior technology needs to be fixed on the backboard to cause the backlight to be thi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源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市场背光光源在使用时,需要将其固定在背板上,该方式得到的背光源的厚度依然偏厚,难以发挥背光光源偏薄的优势。即现有技术存在背光光源需要固定于背板上造成背光源偏厚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及其制备方法,以改善现有背光源偏厚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其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光源层,包括光源,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与所述驱动电路层内的驱动电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源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位于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之间的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柔性电路板线路,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打件线路,所述层间绝缘层形成有连接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过孔。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源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背光源的边缘形成有连接端子。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源中,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于基板和光源层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源中,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形成于所述基板和驱动电路层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源中,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反射层与所述驱动电路层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源中,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设置于驱动电路层之上。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制备方法,其包括: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驱动电路层;将有光源的光源层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与所述驱动电路层内的驱动电路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源制备方法中,在所述基板上形成驱动电路层的步骤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柔性电路板线路;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形成层间绝缘层,所述层间绝缘层形成有过孔;在所述层间绝缘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有打件线路。在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源制备方法中,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步骤还包括:在所述背光源的边缘形成连接端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及其制备方法,该背光源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光源层,包括光源,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与所述驱动电路层内的驱动电路连接;这样在作为背光使用时,背光源的走线材料直接在玻璃背板上依次加工成型,形成一种背光源,改善了现有技术的背光光源需要固定于背板上造成背光源偏厚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发光区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边缘区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侧]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和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是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针对现有背光源存在固定于背板无法实现超薄模组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源包括:基板101;驱动电路层106,形成于所述基板101上;光源层107,包括光源108,如LED灯,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106上,与所述驱动电路层106内的驱动电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源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光源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光源层包括光源,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与所述驱动电路层内的驱动电路连接;这样在作为背光使用时,背光源的走线材料直接在玻璃背板上依次加工成型,形成一种背光源,改善了现有技术的背光光源需要固定于背板上造成背光源偏厚的技术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电路层106包括第一导电层103、第二导电层105,以及位于第一导电层103、第二导电层105之间的层间绝缘层104,所述第一导电层103形成柔性电路板202线路,所述第二导电层105形成打件线路,所述层间绝缘层104形成有连接第一导电层103和第二导电层105的过孔。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导电层103和第二导电层105中的至少一层为铜层。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层103在所述背光源的边缘形成有连接端子201,所述连接端子201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202。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基板101为玻璃基板101,所述基板101也可以为常规的基板101。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电路层106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于基板101和光源层107之间。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102,所述第一反射层102形成于所述基板101和驱动电路层106之间,所述第一反射采用蒸镀或者溅镀方式形成,该反射层可以是金属银、铝或其他具有高反射率金属材料。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反射层102是绝缘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反射层102是分布布拉格反射镜结构,分布布拉格反射镜结构具有绝缘性,在所述第一反射层102上可以设置一层绝缘层,也可以在所述第一反射层102不设置绝缘层。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反射层102为导电层,该反射层可以是金属银、铝或其他具有高反射率金属材料,此时还需要在所述第一反射层102上形成一层绝缘层。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反射层102形成有防静电电路,起到绝缘的作用,此刻在所述第一反射层102上可以不设置绝缘层。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反射层102与所述驱动电路层106之间,当第一反射层102为分布布拉格反射镜结构或者具备绝缘性时可以不增加所述绝缘层。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设置于驱动电路层106之上,当基板101上已经成型第一反射层102时,所述第二反射层为透明材料或无需存在。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反射层为油墨层,当基板101上未成型第一反射层102时,需要设置所述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为白色或者黑色油墨,以提高光透过效果。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制备得到上述的背光源,如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01:提供基板101;步骤S302:在所述基板101上形成驱动电路层106;步骤S303:将有光源的光源层107设置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光源层,包括光源,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与所述驱动电路层内的驱动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驱动电路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光源层,包括光源,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与所述驱动电路层内的驱动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以及位于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之间的层间绝缘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柔性电路板线路,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打件线路,所述层间绝缘层形成有连接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过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背光源的边缘形成有连接端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于基板和光源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形成于所述基板和驱动电路层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永元俞刚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