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润滑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801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润滑轴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润滑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内圈和外圈上均设有滚子沟槽,滚子沟槽内设有滚子,内圈或者外圈上设有进油孔,外圈的底部设有排油孔,外圈上密封装配有回油密封圈,回油密封圈上朝向滚子的一侧设有收集滚子沟槽内甩出的润滑油的环形回油槽,内圈上设有处于滚子沟槽与回油密封圈之间的环形引导面,环形引导面靠近回油密封圈的部分的半径不小于环形回油槽的槽口的半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油润滑轴承,通过进油孔输入润滑油对轴承润滑能够保证轴承的高速性能,滚子沟槽内被甩出的润滑油在环形引导面的引导下快速进入回油密封圈的环形回油槽内,提高轴承的散热效率,保证润滑油不外泄。

Oil-lubricated bear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il lubricated bearing. The oil-lubricated bearing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n inner ring, an outer ring, an inner ring and an outer ring with roller grooves, an inner ring or an outer ring with oil inlet holes, an oil drain hole at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ring, an oil return seal ring on the outer ring, and a ring-shaped oil return groove on the side of the oil return seal ring facing the roller to collect the oil thrown out from the roller groove. There is an annular guide surface between the roller groove and the oil return seal ring. The radius of the part of the annular guide surface near the oil return seal ring is not less than the radius of the groove of the annular oil return groove. The oil-lubricated bearing of the invention can ensure the high-speed performance of the bearing by inputting lubricating oil into the oil inlet hole, and the lubricating oil thrown out of the roller groove quickly enters the annular oil return groove of the oil return seal r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annular guide surface, so as to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of the bearing and ensure that the lubricating oil does not leak o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润滑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润滑轴承。
技术介绍
四点接触球轴承具有承受双向轴向推力和径向推力的性能,同时由于其接触方式为点接触,因此具有高速和旋转灵活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航空航天领域。但目前四点接触球轴承多采用脂润滑或油浴润滑,而且滚动体多为钢球,故高速性能较差。申请公布号为CN10379093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半外圈端面油槽四点接触球轴承,该双半外圈端面油槽四点接触球轴承的滚子被保持架限制于内圈的弧形轨道中,轴承外圈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左外圈、右外圈,两外圈的对接口的外径绕轴承一周分别形成直角梯形槽,两个直角梯形槽对接口对接后形成等腰梯形槽体,且等腰梯形槽体中对接口处开设有通向轴承内的润滑油孔。该双半外圈端面油槽四点接触球轴承在工作时,润滑油容易从轴承内甩出,因而存在密封效果差、污染环境的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607213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振动电机双层密封深沟球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保持架、滚子以及设置于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该振动电机双层密封深沟球轴承为了保证轴承的高速性能,密封圈与转动的轴承内圈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或接触配合等非密封配合的形式,因此,润滑油仍然会通过密封圈与轴承内圈之间的间隙流出,造成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润滑轴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承内的润滑油容易流出造成的污染环境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油润滑轴承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油润滑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内圈和外圈上均设有滚子沟槽,滚子沟槽内设有滚子,内圈或者外圈上设有进油孔,外圈的底部设有排油孔,外圈上密封装配有处于内圈与外圈之间且与内圈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的回油密封圈,所述回油密封圈上朝向滚子的一侧设有收集滚子沟槽内甩出的润滑油的环形回油槽,内圈上设有处于滚子沟槽与回油密封圈之间用于引导滚子沟槽甩出的润滑油至环形回油槽内的环形引导面,环形引导面靠近回油密封圈的部分的半径不小于环形回油槽的槽口的半径。本专利技术的油润滑轴承,通过进油孔输入润滑油对轴承润滑能够保证轴承的高速性能,滚子沟槽内被甩出的润滑油在环形引导面的引导下快速进入回油密封圈的环形回油槽内,提高轴承的散热效率,保证润滑油不外泄。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将滚子沟槽内甩出的润滑油引导至回油密封圈的环形回油槽内,所述环形引导面在轴向上由内向外半径逐渐增大。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润滑油排出的效率,所述外圈上设有在轴向上由内至外半径逐渐增大用于引导润滑油至排油孔的排油引导面。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加工,所述回油密封圈包括环形主体部分,所述回油槽凸出环形主体部分设置。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轴承的密封效果,所述回油密封圈的外侧还设有外侧密封圈,外侧密封圈与外圈密封配合且与内圈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外侧密封圈和回油密封圈进行密封安装,内圈上设有与外侧密封圈接触配合或者间隙配合的L形配合面,和/或内圈上设有与回油密封圈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的L形配合面。进一步的,为了使轴承具有高速性能,所述轴承为四点接触球轴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油润滑轴承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油润滑轴承的上部外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油润滑轴承的上部内圈的左半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外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内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圈;2、回油密封圈;3、外侧密封圈;4、右半内圈;5、进油孔;6、滚子;7、保持架;8、左半内圈;9、排油孔;10、外圈滚子沟槽;11、外密封槽;12、内密封槽;13、排油引导面;14、环形引导面;15、内L形配合面;16、外L形配合面;17、左半内圈滚子沟槽;18、外侧密封圈减压槽;19、外侧密封圈密封唇;22、外侧密封圈密封夹槽;23、外侧密封圈内唇;24、回油密封圈减压槽;25、环形回油槽;26、回油密封圈密封唇;27、外圈上部;28、外圈下部;29、环形主体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下文中的上、下、水平等方位词是对轴承在使用时的描述,使用时,轴承的轴线水平延伸。下文中的前、后、左、右是以图片中方位为基准,目的是方便表述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但是并不对结构形成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油润滑轴承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该油润滑轴承为四点接触球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1,其中外圈1为整体结构,内圈为包括左半内圈8和右半内圈4的分体结构。内圈和外圈1上均设有滚子沟槽,内圈与外圈1的滚子沟槽共同形成滚道,滚道内设有滚子6,滚子6通过保持架7保持在滚道内。本实施例中,滚子6为氮化硅陶瓷球,保持架7材料为工程塑料,如PEEK,PA46等。如图1和图2所示,外圈滚子沟槽10设置于外圈1内侧,外圈上部27的外圈滚子沟槽10的槽底设置有沿轴承径向延伸的进油孔5,润滑油通过进油孔5进入轴承内部对轴承进行润滑,以使得轴承能够适应较高的转速。外圈1的外圈滚子沟槽10的左侧设置有内密封槽12,内密封槽12的左侧还设置有外密封槽11,内密封槽12和外密封槽11用于安装相应的密封圈,内密封槽12与外圈滚子沟槽10之间还设置有排油引导面13,排油引导面13的半径在轴向上由内至外逐渐增大,排油引导面13与过轴线的径向平面的相交线为倾斜直线,倾斜角度约3°,其他实施例中,倾斜角度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比如可以是1°、4°等其他角度。外圈1的外圈滚子沟槽10的右侧同样设置有外密封槽与内密封槽。外圈下部28的外圈滚子沟槽10的槽底设置有沿轴承径向延伸的排油孔9,排油引导面13能够快速的引导润滑油至排油孔9,通过排油孔9将轴承内部的高温油快速排出对轴承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外圈下部28的其余结构与外圈上部27的结构关于轴承的轴线对称,不再叙述。如图1和图3所示,左半内圈8和右半内圈4的结构相同,左半内圈8的左半内圈滚子沟槽17与右半内圈4的滚子沟槽对接在一起共同组成内圈滚子沟槽。左半内圈8的左半内圈滚子沟槽17的左侧设置有:与内密封槽12对应的内L形配合面15、以及与外密封槽11对应的外L形配合面16,其中内L形配合面15和外L形配合面16均为设置在内圈上的环形台阶面,环形台阶面的轴向截面为L形。左半内圈8还具有连接左半内圈滚子沟槽17与内L形配合面15的环形引导面14,环形引导面14的半径在轴向上自内向外逐渐增大,环形引导面14与过轴线的径向平面的相交线为倾斜直线,倾斜度约3°,通过环形引导面14能够快速的将滚子沟槽内的高温润滑油引导出来,加快散热效率。其他实施例中,倾斜角度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比如可以是1°、4°等其他角度。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油润滑轴承还包括回油密封圈2和外侧密封圈3,回油密封圈2及外侧密封圈3均是带骨架的橡胶密封圈,其中骨架为08钢板或类似材料,橡胶为丁晴橡胶或类似材料。回油密封圈2包括环形主体部分29,回油密封圈2的径向外端设置有回油密封圈减压槽24,回油密封圈2的径向外端卡入内密封槽12内并通过回油密封圈减压槽24与内密封槽12紧密配合。回油密封圈2的内端设置有回油密封圈密封唇26,回油密封圈2通过回油密封圈密封唇26与左半内圈8上的内L形配合面15间隙配合,工作时配合间隙0-0.05mm,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油润滑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内圈和外圈上均设有滚子沟槽,滚子沟槽内设有滚子,内圈或者外圈上设有进油孔,外圈的底部设有排油孔,其特征在于:外圈上密封装配有处于内圈与外圈之间且与内圈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的回油密封圈,所述回油密封圈上朝向滚子的一侧设有收集滚子沟槽内甩出的润滑油的环形回油槽,内圈上设有处于滚子沟槽与回油密封圈之间用于引导滚子沟槽甩出的润滑油至环形回油槽内的环形引导面,环形引导面靠近回油密封圈的部分的半径不小于环形回油槽的槽口的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润滑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内圈和外圈上均设有滚子沟槽,滚子沟槽内设有滚子,内圈或者外圈上设有进油孔,外圈的底部设有排油孔,其特征在于:外圈上密封装配有处于内圈与外圈之间且与内圈接触配合或间隙配合的回油密封圈,所述回油密封圈上朝向滚子的一侧设有收集滚子沟槽内甩出的润滑油的环形回油槽,内圈上设有处于滚子沟槽与回油密封圈之间用于引导滚子沟槽甩出的润滑油至环形回油槽内的环形引导面,环形引导面靠近回油密封圈的部分的半径不小于环形回油槽的槽口的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润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引导面在轴向上由内向外半径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润滑轴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峰张振强吴素琴陈静方萍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