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8530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包括舱体,所述舱体为槽斗形,所述槽斗形的舱体前、后侧帮分别连接有浮筒,所述舱体的左端帮的上边缘连接有水平方向的刮板,所述刮板的前沿延伸出所述舱体的左端帮且与输送装置搭接,靠近左端帮的所述舱体内部设置有粉碎装置,靠近右端帮的所述舱体内还设置有排污装置,所述排污装置通过管道与岸上联通,所述输送装置、粉碎装置、排污装置分别与位于岸上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对水域内的藻类尤其是蓝藻的连续清理,无论是专业化还是自动化都获得极大提升,针对内陆水域发生的浮华乃至海水中发生的赤潮等防治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A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lgae flourish in water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lgae blooming control device and a control method in water area, which comprises a cabin body, the cabin body is a trough-bucket shape, the front and rear sides of the trough-bucket-shaped cabin body are connected with buoys respectively, the upper edge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cabin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horizontal scraper, and the front edge of the scraper extends out of the left side of the cabin body and overlaps with the conveying device, and is close to the left side of the cabin body. The inner part of the cabin is provided with a crushing device,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cabin near the right sid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ewage disposal devic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ore through a pipeline. The conveying device, the crushing device and the sewage disposal device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device located on the shore, respectively.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continuous cleaning of algae, especially cyanobacteria, in the water area, and greatly improves both specialization and automation. Aiming a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flashiness in inland waters and red tide in seawater, the invention has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therefore, it has a larger application field and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陆水域,发生水华时的藻类,以蓝藻居多。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生存能力强,有些蓝藻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有些种类还能与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按照危害性大小,蓝藻大致可以分为微囊藻、螺旋藻、项圈藻、颤藻。其中以微囊藻的危害最大。微囊藻老百姓习惯称作蓝绿藻,夏季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状的物质。蓝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温度越高繁殖越快。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蓝藻的过度繁殖,抑制了其他藻类的繁殖,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的死亡个体分解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MCs耐热,不易被沸水分解,淡水水体中的蓝藻毒素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地经常发生蓝藻毒素中毒事件。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养殖水体投饵增加,蓝藻较容易大量暴发。近年来研究表明蓝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也有很大关系。蓝藻的光合作用强烈,导致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pH的上升又进一步促使其繁殖,所以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当蓝藻大量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在消耗大量氧气的同时会分解产生大量毒素。会造成养殖动物的食欲降低,免疫能力下降,并且由于大部分蓝藻的外层都有一层胶被,不易消化,鱼虾误食后易引起胃肠道疾病,极大地增加了患病概率。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仅会发出恶臭味,影响饲养管理,而且对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绿色水产品养殖的目标,将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蓝藻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温度。蓝藻一般需要高温条件下才会大规模暴发,当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故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生产实践中,尤其是夏季高温水华爆发时,面对偌大的水域,进行温度调控很难操作,况且温度变化会对水域内的其他生物的生态环境造成危机,影响生态安全。水体富营养化也是诱因之一。养殖户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水产品苗种放养量、投饵量,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水生植物的人工栽培和资源保护,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色呈“绿豆汤”色。池底沉积大量淤泥,又黑又臭,污染环境,造成“光水塘”、也称养殖水体“荒漠化”,这种片面强调消费者,忽视分解者和生产者的生态系统极为不平衡。致使在水塘等不流动的类似水域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但换水会增加养殖成本,而且实践证明,在温度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频繁的换水并不是每次都有效。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采取“引水释污”不是一个长久之计。而且换水后的水质变化,同样会对水域内生物造成应激反应,影响存活率和品质,特别是随着水资源短缺程度的加剧,这种治理蓝藻的方式也不可取。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除去水域中的有机磷在当前尤为人们所重视,使用无磷洗衣粉的公告已为人们所熟知,但个别地区还会大量使用其他富含有机磷的清洁制剂,由于涉及面较广,不易监管,需要全体人们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好,所以,短期内难以奏效,要想迅速实现对蓝藻的治理存在一定的难度。现如今,人们防止蓝藻爆发也想出了很多办法,防治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就物理方法而言,有彻底清理消毒、定期更换新鲜水以及人工捞除等方式,彻底清理消毒、定期更换新鲜水在上面已有论述,不仅成本高,而且收效不大;人工捞除,因没有称手的工具对整个水域内进行大量打捞,往往在增加人力和物力消耗后收效甚微。化学方法防治有很多种,其中,利用蓝藻比其它藻类对铜离子更敏感的特点,将铜制剂用作抑藻、杀藻剂。但高浓度的铜离子会引发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使水体严重缺氧。铜制剂的使用还会引起对虾蓄积性中毒,造成其肝、肾组织损害,影响生长;同时,过多过量铜制剂的使用还会腐蚀虾的鳃丝,形成黑鳃等疾病。经食物链最终危害到人体健康。因此,铜制剂使用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造成生物链的危害往往不可逆,不宜采用。利用茶麸治理蓝藻,适用于蓝藻爆发初期,研究表明,因为茶麸含有茶皂素,除对虾养殖外,对以血红蛋白为氧载体的其他水产动物毒害较大,不易采用。利用蓝藻的固氮作用进行选择性施肥治理蓝藻,虽然低氮磷比,有利于蓝藻的固氮,高氮磷比有利于绿藻繁殖。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氮磷比接近或等于16:1时,能有效控制固氮蓝藻的爆发。但这样一来,往往会引入氮类等其他物质,造成水域内氮氧化物等其他元素的比例变化,相当于对水域的二次污染,也不利于开展。同样,利用高锰酸盐、硫酸铝、高铁酸盐复合药剂、液氯、次氯酸、臭氧和过氧化氢等化学制剂不仅遗留制剂在水域造成二次污染,而且仅仅也是一种治标方法,必须慎重使用。更主要的,一是用化学药剂除藻后的蓝藻尸体仍留在水体中,并不断释放藻毒素,危害性变的更长和更隐蔽;二是化学杀藻剂对水体其他生物影响很大,使用化学药剂后的河道不利于生物恢复;三是使用化学杀藻剂仅能在短时间内对水体中藻类有控制作用,由于不能彻底杀灭,时隔不久又死灰复燃,有时会因藻类具备抗药性甚至变本加厉,水体将是一种恶性循环。可以说,运用化学方法治理河道是“饮鸩止渴”。国家已经限制化学方法在河道治理中的使用。综合上述分析获得,当水域内发生水华后,目前的物理除藻方法和化学除藻方法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大规模除藻副作用大等弊端,离实际应用还存在差距。因此,急需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藻类治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内陆水域中的藻类尤其是蓝藻水华的治理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包括舱体,所述舱体为槽斗形,所述槽斗形的舱体前、后侧帮分别连接有浮筒,所述舱体的左端帮的上边缘连接有水平方向的刮板,所述刮板的前沿延伸出所述舱体的左端帮且与输送装置搭接,前、后侧帮靠近所述左端帮的一端分别延伸有L形臂,所述L形臂包括横向臂和竖向臂,所述横向臂的端部与前、后侧帮端部连接,在前、后侧帮的上沿靠近所述槽斗形的舱体的右端帮处向上延伸有支撑侧板,所述L形臂中的竖向臂的上端部与所述支撑侧板的上端部一道与顶棚连接,靠近左端帮的所述舱体内部设置有粉碎装置,靠近右端帮的所述舱体内还设置有排污装置,所述排污装置通过管道与岸上联通,所述输送装置、粉碎装置、排污装置分别与位于岸上的控制装置电连接。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固接在两个所述L形臂的横向臂和竖向臂连接转折处的中心端轴,靠近所述中心端轴的两个端部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垂直于所述中心端轴的轴向轴线,靠近所述中心端轴的两个端部且垂直于所述中心端轴的轴向轴线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位于所述中心端轴中的同一个端部旁的所述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与第一支撑臂共面且间隔120度辐射角度排布,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远离中心端轴的一端设置有轴承盒,两个间隔角度、方向一致的支撑臂上的轴承盒之间配合连接有轴辊,各个轴辊的辊面之间套接在同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所述舱体为槽斗形,所述槽斗形包括左端帮和右端帮,在所述左端帮和右端帮之间连接有前侧帮和后侧帮,所述舱体的前、后侧帮的外侧分别连接有浮筒,所述舱体的左端帮的上边缘连接有水平方向的刮板,所述刮板的前沿延伸出所述舱体的左端帮且与输送装置搭接,前、后侧帮与所述左端帮连接的一端各自分别延伸有L形臂,所述L形臂包括横向臂和竖向臂,所述横向臂的端部分别与相对应的前、后侧帮端部连接,在前、后侧帮的上沿靠近所述槽斗形的舱体的右端帮处向上延伸有支撑侧板,所述L形臂中的竖向臂的上端部与所述支撑侧板的上端部一道与顶棚连接,靠近左端帮的所述舱体内部设置有粉碎装置,靠近右端帮的所述舱体内还设置有排污装置,所述粉碎装置与所述排污装置连接,所述排污装置还通过管道与岸上联通,所述输送装置、粉碎装置、排污装置分别与位于岸上的控制装置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所述舱体为槽斗形,所述槽斗形包括左端帮和右端帮,在所述左端帮和右端帮之间连接有前侧帮和后侧帮,所述舱体的前、后侧帮的外侧分别连接有浮筒,所述舱体的左端帮的上边缘连接有水平方向的刮板,所述刮板的前沿延伸出所述舱体的左端帮且与输送装置搭接,前、后侧帮与所述左端帮连接的一端各自分别延伸有L形臂,所述L形臂包括横向臂和竖向臂,所述横向臂的端部分别与相对应的前、后侧帮端部连接,在前、后侧帮的上沿靠近所述槽斗形的舱体的右端帮处向上延伸有支撑侧板,所述L形臂中的竖向臂的上端部与所述支撑侧板的上端部一道与顶棚连接,靠近左端帮的所述舱体内部设置有粉碎装置,靠近右端帮的所述舱体内还设置有排污装置,所述粉碎装置与所述排污装置连接,所述排污装置还通过管道与岸上联通,所述输送装置、粉碎装置、排污装置分别与位于岸上的控制装置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固接在两个所述L形臂的横向臂和竖向臂连接转折处的中心端轴,靠近所述中心端轴的两个端部的径向方向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垂直于所述中心端轴的轴向轴线,靠近所述中心端轴的两个端部且垂直于所述中心端轴的轴向轴线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在所述中心端轴中的同一个端部旁的所述第二支撑臂、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共面且间隔120度角度辐射排布,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第三支撑臂远离中心端轴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轴承盒,两个间隔角度、方向一致的支撑臂上的轴承盒之间配合连接有轴辊,各个轴辊的辊面之间套接在同一输送带上,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端部的轴承盒连接的轴辊的一侧辊端连接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与安装在旁边的所述L形臂的竖直臂的外侧的蜗轮蜗杆机构配合,所述蜗轮蜗杆机构还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蜗轮蜗杆机构所处L形臂的竖直臂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域藻类浮华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为丝网结构,在丝网结构的经线或纬线上设有若干垂直于丝网上表面的软刺,所述软刺为柔性材料,所述刮板呈楔形,在楔形上下面之间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软刺之间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祥高印军刘健金丽卜庆伟李妍妍罗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