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纤维赛络纺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44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赛络纺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该纱线由重量百分比为20~55%的竹纤维、15~40%的玉米纤维,20~40%的莫代尔组成,将上述纤维通过赛络纺工艺纺成纱线。通过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到不同抗菌功能的混纺纱线。其纺纱过程依次包括有梳棉工艺、并条工艺、粗纱工艺、细纱赛络纺工艺、络筒工艺。该纱线由多种纤维混合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突出每种纤维所具有的特性,集各种纤维的优点一体,既保持纱线的基本性能,又得到功能性。

A Bamboo Fiber Siro Spinning Antibacterial Yarn and Its Spinning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amboo siro spinning anti-bacterial yarn and its spinning process. The yarn is composed of bamboo fibers with 20-55% weight, corn fibers with 15-40% weight and Modal with 20-40% weight. The above fibers are spun into yarns by siro spinning process. Blended yarns with different antimicrobial functions can be obtained by mixing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The spinning process includes carding process, drawing process, roving process, spinning siro spinning process and winding process. The yarn is made of many kinds of fibers. By reasonably arranging the weight ratio of each kind of fibe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kind of fibers are highlighted. The advantages of each kind of fibers are integrated, which not only keeps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yarn, but also obtains the fun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纤维赛络纺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竹纤维赛络纺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技术介绍
如今,人们对于服装的追求已不仅仅满足于颜色的丰富多彩和款式的变化万千。人们希望服装在带来美的愉悦的同时,也能带来健康的享受。因此,功能性面料也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竹纤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环保型绿色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纤维素纤维,是继棉、麻、毛、丝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同时又具有来源丰富、绿色环保、负离子保健、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吸湿放湿性和透气性好和抗紫外线等其他纤维无法比拟的天然特性。竹纤维纺织品因其完全复制了竹纤维的固有特性,而倍受消费者青睐,产品需求量逐年上升。玉米纤维是以玉米、小麦等淀粉为原料,经发酵转化成乳酸再经聚合,纺丝而制成的合成纤维。此纤维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玉米纤维轻柔滑顺,强度大,吸湿透气,加工的产品有丝绸般的光泽及舒适的肌肤触感和手感,悬垂性佳,良好的耐热性及抗紫外线功能,服用性能好。聚乳酸纤维是以人体内含有的乳酸作原料合成的乳酸聚合物,对人体而言是绝对安全的。经测试,以玉米纤维制成的圆形针织布不会刺激皮肤,且对人体健康有益,并有舒适感。莫代尔纤维是一种高湿模量再生纤维素纤维,该纤维的原料采用欧洲的榉木,先将其制成木浆,再通过专门的纺丝工艺加工成纤维。纤维的生产过程极其环保。它的湿强要比普通粘胶提高了许多、光泽、柔软性、吸湿性、染色性均优于纯棉产品;用它所做成的面料,具有宜人的柔软触摸感觉和悬垂感以及极好的耐穿性能。虽然上述纤维各具有优势,但采用何种比例以及纺纱工艺才能纺制出各项性能都较佳的纱线,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竹纤维赛络纺抗菌纱线以及纺纱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设计一种竹赛络纺抗菌纱线,所述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20~55%的竹纤维、15~40%的玉米纤维,20~40%的莫代尔,采用不同的混比,得到不同的抗菌功能。将上述纤维通过赛络纺工艺纺成纱线,采用赛络纺工艺,与传统纺纱工艺相比,赛络纺纱毛羽比普通环纺纱少,特别是3mm以上的长毛羽得到很好的改善,在浆纱,织造,烧毛等工序有较大的优势,织出来的织物耐磨性能好,抗起毛起球性能好,布面手感柔软度更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二是设计一种赛络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工艺为赛络纺工艺,该赛络纺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将竹纤维、本色玉米纤维、本色莫代尔纤维按比例混合;梳棉工艺:梳理工艺要兼顾梳理质量和降低原料损耗两方面,梳理工艺直接影响到以后各工序半成品中毛粒含量,由于三种纤维长度整齐度不一,在工艺配置上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适当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并条工艺:并条采用三道并合,确保纤维充分混和均匀,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由于细纱采用赛络纺,并条的牵伸倍数大,故要求胶辊状态良好,加压稳定,确保并条的条干水平;粗纱工艺:由于后道细纱采用赛络纺,所以粗纱定量宜偏轻掌握,且采用较大的粗纱捻系数和较小的粗纱张力,防止粗纱意外伸长而产生细节,造成成纱条干恶化。细纱工艺:采用赛络纺方法,在细纱工艺中将纺纱机内的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纱三角区面积,在胶辊表面喷洒抗静电剂,将罗拉后区隔距增大;络筒工艺:采用自动络筒机、形成无接头纱线,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络筒速度控制在890-1000m/min。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11-15g/5m。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较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所述的高刺比是将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值控制在2.2~2.6之间。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的中隔距是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2-0.16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盖板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8-0.24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道夫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0-0.15mm之间。其中,在所述并条工艺中,将所述的牵伸倍数设置为8~10,所述的车速为180~200m/min。其中,在所述粗纱工艺中,在所述粗纱工艺中,将所述纱线的捻度4~6捻/10cm,捻系数控制在75~88之间,以适应针织面料需求;将所述车速设定为170~200m/min;将所述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25mm×30mm。其中,在所述赛络纺细纱工艺中,罗拉隔距18mm×36mm,后区牵伸1~1.5倍,前罗拉速度120~130r/min,赛络纺双喇叭口直径2.5~3mm,间距3~3.5m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该赛络纺纱线由多种纤维混纺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体现不同的抗菌功能以及每种纤维所具有的特性;(2)在对本专利技术产品采用多次实验后得出最合理的纤维用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使本专利技术产品取得最佳的功能。(3)本专利技术采用赛络纺工艺,与传统纺纱工艺相比,赛络纺纱毛羽比普通环纺纱少,特别是3mm以上的长毛羽得到很好的改善,在浆染,织造,烧毛等工序有较大的优势,织出来的织物耐磨性能好,抗起毛起球性能好,布面手感柔软度更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原料:竹纤维重量比例为50%,玉米纤维重量比例为25%,莫代尔纤维重量比例为25%。纱线号数:14.5×2tex;工艺流程:和纤→梳棉→并条→粗纱→赛络纺细纱→络筒→并纱。(1)梳理工艺梳理工艺参数为:在纺纱机中设置锡林辊到盖板5点隔距0.18、0.17、0.18、0.19、0.18mm,锡林辊道夫辊隔距0.15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0.12mm,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比2.3,生条定量13.5g/5m。(2)粗纱工艺粗纱工艺参数为:总牵伸倍数为8;粗纱捻度4.8捻/10cm,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选择84;定量4.2g/5m,罗拉隔距25mm×30mm,后区牵伸1.25倍,前罗拉速度180m/min。(3)细纱工艺在所述赛络纺细纱工艺中,罗拉隔距18mm×37mm,后区牵伸1.2倍,前罗拉速度130r/min,赛络纺双喇叭口直径2.5mm,间距3.5mm。(4)络筒工艺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络筒速度控制在900m/min。该产品成纱测试指标如下:细度14.5×2tex,断裂强度15.8cN/tex,断裂伸长4.8%,单强CV8.2%,质量CV1.5%,条干CV11.5%,细节5个/km,粗节10个/km,毛粒10个/km,3mm毛羽根数2.5根/m。实施例2原料:竹纤维重量比例为40%,玉米纤维重量比例为30%,莫代尔纤维重量比例为30%。纱线号数:11.6×3tex;工艺流程:和纤→梳棉→并条→粗纱→赛络纺细纱→络筒→并纱。(1)梳理工艺梳理工艺参数为:锡林辊到盖板5点隔距0.20、0.18、0.19、0.17、0.20mm,锡林辊到道夫辊隔距0.1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0.11mm,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比2.1,生条定量14.5g/5m。(2)粗纱工艺粗纱工艺参数为:总牵伸倍数为8;粗纱捻度4.6捻/10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纤维赛络纺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20~55%的竹纤维、15~40%的玉米纤维,20~40%的莫代尔组成,将上述纤维通过赛络纺工艺纺成纱线;所述赛络纺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将竹纤维、玉米纤维、莫代尔纤维按比例混合;梳棉工艺,在梳棉工艺中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并条工艺,并条采用三道并合;粗纱工艺,捻度4~7捻/10cm,捻系数控制在76~90之间;细纱工艺,采用赛络纺方法,在细纱工艺中将纺纱机内的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纱三角区面积,在胶辊表面喷洒抗静电剂,将罗拉后区隔距增大;络筒工艺,在络筒工艺中控制捻接参数,络筒速度宜适当偏低掌握,将络筒速度控制在890‑1000m/mi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纤维赛络纺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20~55%的竹纤维、15~40%的玉米纤维,20~40%的莫代尔组成,将上述纤维通过赛络纺工艺纺成纱线;所述赛络纺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将竹纤维、玉米纤维、莫代尔纤维按比例混合;梳棉工艺,在梳棉工艺中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并条工艺,并条采用三道并合;粗纱工艺,捻度4~7捻/10cm,捻系数控制在76~90之间;细纱工艺,采用赛络纺方法,在细纱工艺中将纺纱机内的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纱三角区面积,在胶辊表面喷洒抗静电剂,将罗拉后区隔距增大;络筒工艺,在络筒工艺中控制捻接参数,络筒速度宜适当偏低掌握,将络筒速度控制在890-1000m/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环保型抗菌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11-15g/5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赛络纺抗菌纱线及其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俊杰王峰周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芗菲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