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保暖纱线及其纺纱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440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保暖纱线及其纺纱工艺。所述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35%‑45%的竹炭改性涤纶纤维、35%‑45%的氨纶、25%‑35%的棉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纱线具有抗静电、吸湿性强等功能,并对洗涤无特殊要求,不受环境影响,可加工四季运动服装,穿着舒适、性能优良。

An Antibacterial Warm-keeping Yarn and Its Spinning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ntimicrobial warming yarn and its spinning process. The yarn includes bamboo-charcoal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 with a weight percentage of 35%-45%, polyurethane fiber with 35%-45% and cotton fiber with a weight percentage of 25%-35%. The yarn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functions of antistatic, strong hygroscopicity, no special requirement for washing, no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can be processed into four-season sportswear with comfortable wear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保暖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抗菌保暖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观念也不断更新与进步,对服装的舒适性及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服装基本的功能外,环保、保健、抗菌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开发研究出既能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能满足消费者多重需求的新型产品,则是整个行业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竹炭改性涤纶纤维竹炭研磨成竹炭粉,使其粒径达到0.5μm以下,然后把竹炭粉用硅表面活性剂处理,在高温下与聚酯切片混熔制得色母粒,再将色母粒与聚酯切片混熔,通过传统涤纶纺丝工艺制得竹炭改性涤纶纤维),一般竹炭粉含量在2%~3%。由于竹炭粉具有很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因此,紫外线屏蔽率非常高;纤维中炭粉含有钾、镁、钙、铝、锆、锰等金属元素及碳化物,在15℃时,长丝织物就有86.9%的远红外发射率,具有显著的远红外保健功能;含有的碳化钙(CaC)具有热电性和压电性,能发射负离子,按照美国《医学杂志》发表的负离子含量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评判,负离子发射量接近郊外、田野的负离子浓度;又由于竹炭表面所附生的微生物能将所吸附的微生物分解,能有效分解空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因此,竹炭涤纶织物有一定的抑菌功能;还因纤维中的炭粉表面积大、孔隙多,能够吸收人体排出的硫基化合物和氮基化合物,故能够达到除臭的效果。竹炭改性涤纶纤维优良的抗菌、环保以及保健特性使其迅速地应用于衬衫、T恤、内衣、运动休闲装等,但竹炭纤维的蓬松性和手感舒适度较差,需要和其他纤维进行混合纺纱增强性能。如何选用三种纤维的不同比例来进行混合,以及采用何种纺纱工艺才能纺制出整体性能优良的纱线,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抗菌保暖纱线及其纺纱工艺。该纱线在面料形成过程中无需染色,具有绿色、低碳、环保等优点,且纺成纱线后不会改变产品其他物理机械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抗菌保暖纱线及其纺纱工艺,所述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35%-45%的竹炭改性涤纶纤维、35%-45%的氨纶、25%-35%的棉纤维,采用不同的混比,得到不同的混纺效果。将所述纤维通过赛络纺工艺纺成纱线;采用赛络纺工艺,与传统纺纱工艺相比,赛络纺纱毛羽比普通环纺纱少,特别是3mm以上的长毛羽得到很好的改善,在浆纱、织造、烧毛等工序有较大的优势,织出来的织物耐磨性能好,抗起毛起球性能好,布面手感柔软度更好。一种抗菌保暖纱线及其纺纱工艺的纺纱工艺,所述纺纱工艺为赛络纺工艺,该赛络纺工艺如下工艺步骤:将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氨纶、棉纤维按不同比例混合;梳棉工艺,梳理工艺要兼顾梳理质量和降低原料损耗两方面,梳理工艺直接影响到以后各工序半成品中毛粒含量,由于三中纤维长度整齐度不一,在工艺配置上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原则;并条工艺,并条采用三道并条,确保纤维充分混合,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由于细纱采用赛络纺,并条的牵伸倍数大,故要求胶辊状态良好,加压稳定,确保并条的条干水平。粗纱工艺,由于后道细纱采用赛络纺,所以粗纱定量宜偏轻掌握,且采用较大的粗纱捻系数和较小的粗纱张力,防止粗纱意外伸长而产生细节,造成纱条干恶化。细纱工艺,采用赛络纺方法,在细纱工艺中将纺纱机内的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纱三角区面积,在胶辊表面喷抗静电剂,将罗拉后区隔距增大;络筒工艺,采用自动络筒机、形成无接头纱线,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络筒速度控制在680-780m/min之间。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11-17g/5m之间。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所述的高刺比是将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值控制在2.1-2.5之间。其中,在所述梳棉工艺中,所述的中隔距是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3-0.16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盖板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6-0.20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道夫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3-0.17mm之间。其中,在所述并条工艺中,将所述的牵伸倍数设置为8-10之间,所述的车速为190-210m/min之间。其中,在所述粗纱工艺中,将所述纱线的捻系数控制在80-90之间,以适应针织面料需求;将所述车速设定为180/min;将所述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25mm×30mm。其中,在所述赛络纺细纱工艺中,罗拉隔距18mm×38mm,后区牵伸1.5倍,前罗拉速度120r/min,赛络纺双喇叭口直径2.5mm,间距3.0m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该赛络纺混色纱线由多种纤维混纺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体现不同的混色效果,集合不同纤维的优点,既达到了混色效果,又使纱线具有抗菌、蓄热保暖等功效。(2)在对本专利技术产品采用多次实验后得到的最合理的纤维用量,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使本专利技术产品取得最佳的功能。(3)本专利技术采用赛络纺工艺,与传统纺纱工艺相比,赛络纺纱毛羽比普通环纺纱少,特别是3mm以上的长毛羽得到很好的改善,在浆纱、织造、烧毛等工序有较大的优势,织出来的织物耐磨性能好,抗起毛起球性能好,布面手感柔软度更好。(4)本专利将竹炭改性涤纶/氨纶/棉纤维进行合理搭配,使各纤维相互交融,功能发挥最大化,从而改善面料的功能性和服用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原料:竹炭改性涤纶纤维重量比例40%,氨纶重量比例35%,棉纤维重量比例25%。纱线号数:14.5tex;工艺流程:和纤-梳棉-棉纺并条-棉纺粗纱-棉纺赛络纺细纱-络筒-并纱。(1)梳理工艺梳理工艺参数为:在纺纱机中设置锡林辊到盖板5点隔距分别为0.20、0.19、0.20、0.18、0.18mm,锡林辊道夫辊隔距0.13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0.15mm,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比2.3,生条定量15g/5m。(2)粗纱工序粗纱工艺参数配置为:总牵伸倍数为9;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选择为85;罗拉隔距25mm×30mm,后区牵伸1.25倍,前罗拉速度180m/min。(3)细纱工艺在所述赛络纺细纱工艺中,罗拉隔距18mm×38mm,后区牵伸1.5倍,前罗拉速度120r/min,赛络纺双喇叭口直径2.5mm,间距3.0mm。(4)络筒工艺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合理控制捻接参数,合理确定速度,络筒速度控制在750m/min。该产品成纱测试指标如下:细度14.5tex,断裂强度15.1cN/tex,断裂伸长4.8%,单强CV8.3%,质量CV1.5%,条干CV11.3%,细节6个/km,粗节13个/km,毛粒11个/km,毛羽根数2.3根/m。实施例2原料:竹炭改性涤纶纤维重量比例30%,氨纶重量比例40%,棉纤维重量比例30%。纱线号数:18.2tex;工艺流程:和纤-梳棉-棉纺并条-棉纺粗纱-棉纺赛络纺细纱-络筒-并纱。(2)梳理工艺梳理工艺参数为:在纺纱机中设置锡林辊到盖板5点隔距分别为0.16、0.18、0.18、0.17、0.20mm,锡林辊与道夫辊隔距0.15mm,锡林辊到刺辊隔距0.14mm,锡林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保暖纱线及其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35%‑45%的竹炭改性涤纶纤维、35%‑45%的氨纶、25%‑35%的棉纤维;所述纺纱工艺为赛络纺工艺,该赛络纺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将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氨纶、涤纶纤维按不同比例混合;梳棉工艺,在梳棉工艺中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并条工艺,该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合,确保纤维充分混合均匀,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粗纱工艺;细纱工艺,采用赛络纺方法,在细纱工艺中将纺纱机内的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纱三角区面积,在胶辊表面喷洒抗静电剂,将罗拉后区隔距增大;络筒工艺,在络筒工序中控制捻接参数,络筒速度宜适当偏低掌握,将络筒速度控制在680‑780m/min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保暖纱线及其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包括重量百分比为35%-45%的竹炭改性涤纶纤维、35%-45%的氨纶、25%-35%的棉纤维;所述纺纱工艺为赛络纺工艺,该赛络纺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将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氨纶、涤纶纤维按不同比例混合;梳棉工艺,在梳棉工艺中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并条工艺,该并条工序采用三道并合,确保纤维充分混合均匀,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粗纱工艺;细纱工艺,采用赛络纺方法,在细纱工艺中将纺纱机内的前胶辊位置适当前移,减少纺纱三角区面积,在胶辊表面喷洒抗静电剂,将罗拉后区隔距增大;络筒工艺,在络筒工序中控制捻接参数,络筒速度宜适当偏低掌握,将络筒速度控制在680-780m/min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保暖纱线及其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序中,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11-17g/5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保暖纱线及其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梳棉工序中,所述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辊和刺辊的线速度,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俊杰王峰周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芗菲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