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密封圈机构以及端子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793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48
本申请公开了放密封圈机构以及端子机,其中,放密封圈机构包括投圈组件和压圈组件,投圈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活动座,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第一升降元件,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投圈元件,固定在第一升降元件的活动杆上,具有弹性针头,弹性针头用于内套在密封圈中,最终使密封圈外套在极柱上;压圈组件包括:第二升降元件,位于输送带正上方;压圈件,固定在第二升降元件的活动杆上,压圈件的下端面具有与极柱配合的第一插孔,压圈件用于在第二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外套在对应的极柱上,将密封圈下压。本申请的放密封圈机构相对于现有的人工安装密封圈而言,能够实现自动投放密封圈以及按压密封圈,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供效率。

Sealing ring mechanism and terminal machine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sealing ring mechanism and a terminal machine, in which the sealing r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ring-throwing component and a ring-pressing component, the ring-throwing component includes: a first cylinder; a first movable seat, fixed to the piston rod of the first cylinder; a first lifting element, mounted on the first movable seat; and a ring-throwing element, fixed on the movable rod of the first lifting element, with an elastic needle and an elastic needle. The head is used for the inner sleeve in the seal ring, which eventually makes the outer sleeve of the seal ring on the pole post; the pressing ring assembly includes: the second lifting element is positioned directly above the conveyor belt; the pressing ring element is fixed on the movable pole of the second lifting element,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press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ocket matching with the pole post. The pressing ring element is used for the action of the second lifting element, and the outer sleeve is sealed on the corresponding pole post. Under the pressur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manual installation of the sealing ring, the sealing ring placement mechanism in this application can realize automatic placement of the sealing ring and pressing the sealing ring, 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the labor cost and provide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密封圈机构以及端子机
本技术涉及电池盒加工设备,具体涉及放密封圈机构以及端子机。
技术介绍
蓄电池加工时,会先在极柱上套设密封圈,然后再放入端子,最后将端子焊接在极柱上。现有的密封圈都是人工手动套进去,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放密封圈机构以及端子机。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放密封圈机构,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安装在第一机架上,用于输送电池盒,放密封圈机构还包括投圈组件和压圈组件,所述投圈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缸身与第一机架相对固定,且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上方;第一活动座,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第一升降元件,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投圈元件,固定在第一升降元件的活动杆上,投圈元件具有弹性针头,所述弹性针头用于内套在密封圈中,投圈元件获取密封圈后,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移动至对应极柱的正上方,在第一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弹性针头与电池盒的极柱抵靠,弹性针头受压进入投圈元件内部,使密封圈外套在极柱上;所述压圈组件包括:第二升降元件,位于输送带正上方;压圈件,固定在第二升降元件的活动杆上,所述压圈件的下端面具有与极柱配合的第一插孔,压圈件用于在第二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外套在对应的极柱上,将密封圈下压。放密封圈机构工作原理:电池盒在第一输送带上移动,第一气缸带动第一活动座、第一升降元件以及投圈元件平移,通过第一升降元件的升降操作,投圈元件能够内套在密封圈中,即获取密封圈;当电池盒移动到位后,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移动至对应极柱的正上方,在第一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弹性针头与电池盒的极柱抵靠,弹性针头受压进入投圈元件内部,密封圈脱离弹性针头,在头圈元件端面的限制下,密封圈能够外套在极柱上,即完成了投圈操作;投圈完成后,电池盒在第一输送带的作用下移动至压圈组件处,移动到位后,第二升降元件工作,活动杆下移,带动压圈件外套在对应的极柱上,将密封圈下压至极柱底部。本申请的放密封圈机构相对于现有的人工安装密封圈而言,能够实现自动投放密封圈以及按压密封圈,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供效率。实际运用时,为了方便定位,可以在第一机架上设置阻挡气缸,限定电池盒的位置,阻挡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挡板,挡板与电池盒的前端面抵靠,当操作完成后,阻挡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投圈组件、压圈组件以及下文的第一剔除组件都可以设置一个阻挡气缸。实际运用时,投圈元件内部具有复位弹簧,用于使弹性针头不受外力时,向外移动。即不受外力使弹性针头能够自动复位。实际运用时,第二升降元件可以安装在第一机架上。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投圈组件还包括送料通道,投圈元件用于与送料通道配合,将密封圈外套在弹性针头上。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投圈组件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机架上的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用于将密封圈输送到所述送料通道中。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针头包括圆柱部和位于圆柱部下方的尖部。设置尖部能够方便弹性针头内套在密封圈中。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圈件内部具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与弹性针头配合,用于在弹性针头不受外力时使弹性针头自动复位。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的轴线与第一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垂直。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升降元件为气缸或电动推杆,所述第二升降元件为气缸或电动推杆。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放密封圈机构还包括第一剔除组件,用于对来自压圈组件的电池盒进行检测并剔除不合格的电池盒,所述第一剔除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固定在第一机架上;第三升降元件,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活动件,与所述第三升降元件的活动杆固定,活动件的下端具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上端面具有测距点,所述定位柱的下端面具有与极柱配合的第二插孔;第一测距传感器,安装在第一支架上,且位于活动件的上方,第一测距传感器正对所述测距点,用于在第三升降元件带动活动件运动至最下方后,测量测距点与第一测距传感器的距离;第一剔除气缸,设置在第一输送带的一侧,用于在第一测距传感器测得的距离不在设定范围内时进行工作,将对应的电池盒推出第一输送带。当极柱上未安装好密封圈时,通过第一剔除组件能够检测出,因为当密封圈未装好后,活动件下移的距离会较高或较低,此时通过第一测距传感器测得的距离会不在设定范围内,通过第一剔除气缸就能够将不合格的电池盒剔除进行返修。实际运用时,活动件下部具有检测套,所述第二插孔位于检测套中。实际运用时,第三升降元件为气缸或电动推杆。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剔除组件还包括第一接收平台,第一剔除气缸和第一接收平台分别设置在第一输送带两侧,第一接收平台用于接收被剔除的电池盒。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端子机,包括上文所述的放密封圈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池盒在第一输送带上移动,第一气缸带动第一活动座、第一升降元件以及投圈元件平移,通过第一升降元件的升降操作,投圈元件能够内套在密封圈中,即获取密封圈;当电池盒移动到位后,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移动至对应极柱的正上方,在第一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弹性针头与电池盒的极柱抵靠,弹性针头受压进入投圈元件内部,密封圈脱离弹性针头,在头圈元件端面的限制下,密封圈能够外套在极柱上,即完成了投圈操作;投圈完成后,电池盒在第一输送带的作用下移动至压圈组件处,移动到位后,第二升降元件工作,活动杆下移,带动压圈件外套在对应的极柱上,将密封圈下压至极柱底部。本申请的放密封圈机构相对于现有的人工安装密封圈而言,能够实现自动投放密封圈以及按压密封圈,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供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放密封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放密封圈机构的主体示意图;图3是投圈组件和压圈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投圈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第一剔除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端子焊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二剔除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8是焊接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第一机架;2、第一输送带;3、投圈组件;4、压圈组件;5、第一剔除组件;6、电池盒;7、第一气缸;8、第一活动座;9、第一升降元件;10、振动盘;11、送料通道;12、弹性针头;13、圆柱部;14、尖部;15、投圈元件;16、极柱;17、第二升降元件;18、压圈件;19、第一支架;20、第三升降元件;21、第一测距传感器;22、活动件;23、测距点;24、检测套;25、第一剔除气缸;26、第一接收平台;27、第二机架;28、第二输送带;29、第二剔除组件;30、焊接组件;31、第二支架;32、第二测距传感器;33、检测板;34、检测孔;35、第二剔除气缸;36、第二接收平台;37、第三支架;38、第四升降元件;39、焊接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如图1和6所示,本实施公开了一种端子机,包括图1的放密封圈机构以及图6的端子焊接机构。其中,如图1、2、3和4所示,本实施例的放密封圈机构包括第一机架1和第一输送带2,第一输送带2安装在第一机架1上,用于输送电池盒6,放密封圈机构还包括投圈组件3和压圈组件4,投圈组件3包括:第一气缸7,第一气缸7的缸身与第一机架1相对固定,且位于第一输送带2的上方;第一活动座8,与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固定;第一升降元件9,安装在第一活动座8上;投圈元件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密封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安装在第一机架上,用于输送电池盒,放密封圈机构还包括投圈组件和压圈组件,所述投圈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缸身与第一机架相对固定,且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上方;第一活动座,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第一升降元件,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投圈元件,固定在第一升降元件的活动杆上,投圈元件具有弹性针头,所述弹性针头用于内套在密封圈中,投圈元件获取密封圈后,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移动至对应极柱的正上方,在第一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弹性针头与电池盒的极柱抵靠,弹性针头受压进入投圈元件内部,使密封圈外套在极柱上;所述压圈组件包括:第二升降元件,位于输送带正上方;压圈件,固定在第二升降元件的活动杆上,所述压圈件的下端面具有与极柱配合的第一插孔,压圈件用于在第二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外套在对应的极柱上,将密封圈下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密封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安装在第一机架上,用于输送电池盒,放密封圈机构还包括投圈组件和压圈组件,所述投圈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缸身与第一机架相对固定,且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上方;第一活动座,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第一升降元件,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投圈元件,固定在第一升降元件的活动杆上,投圈元件具有弹性针头,所述弹性针头用于内套在密封圈中,投圈元件获取密封圈后,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移动至对应极柱的正上方,在第一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弹性针头与电池盒的极柱抵靠,弹性针头受压进入投圈元件内部,使密封圈外套在极柱上;所述压圈组件包括:第二升降元件,位于输送带正上方;压圈件,固定在第二升降元件的活动杆上,所述压圈件的下端面具有与极柱配合的第一插孔,压圈件用于在第二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外套在对应的极柱上,将密封圈下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密封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圈组件还包括送料通道,投圈元件用于与送料通道配合,将密封圈外套在弹性针头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密封圈机构,其特征在于,投圈组件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机架上的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用于将密封圈输送到所述送料通道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密封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针头包括圆柱部和位于圆柱部下方的尖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密封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件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丰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金润大正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