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容器、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756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16
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容器,包括容腔、造浪圆筒(2‑1)、进气管(2‑2)、透水通道(2‑3)、支撑部(2‑4)、容器脚(2‑5)。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机械旋转式气泡发生器,机械旋转式气泡发生器具有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寿命高、有利于减少局部温度、能耗低、结构简单。

A Container an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for Mechanical Rotary Bubble Generator

A vessel for a mechanical rotary bubble generator includes a chamber, a wave-making cylinder (2 1), an intake pipe (2 2), a permeable passage (2 3), a support part (2 4), and a container foot (2 5). The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has a mechanical rotating bubble generator, and the mechanical rotating bubble generator has the container for the mechanical rotating bubble generator. The invention has high service life, is advantageous to reducing local temperatur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imp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容器、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泡产生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容器、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气泡发生器是污水处理、化学物质生产、药物生产中的常用设备,最常见的气泡发生器主要分为微孔式、机械式,现有机械式气泡发生器一般利用机械旋转加固体结构撞击切削气泡的方式来细化气泡,以降低气泡的细度;现有机械式气泡发生器存在耗能大、出气孔容易产生空气带降低气泡产生效率、容易产生真空泡降低机械寿命、局部高温、气泡合并的技术问题,存在改进空间;电机的转速波动控制需要额外的电路货机械装置,电机的转速波动容易导致轴承震动有损电机寿命,电机的转速波动导致发热,增加了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容器、污水处理系统,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1、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腔、造浪圆筒(2-1)、进气管(2-2)、透水通道(2-3)、支撑部(2-4)、容器脚(2-5);容器(2)中:容腔为锥台状腔体,大端朝上,下端朝下;容器(2)中:造浪圆筒(2-1)位于容腔内,造浪圆筒(2-1)为圆筒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腔、造浪圆筒(2‑1)、进气管(2‑2)、透水通道(2‑3)、支撑部(2‑4)、容器脚(2‑5);容器(2)中:容腔为锥台状腔体,大端朝上,下端朝下;容器(2)中:造浪圆筒(2‑1)位于容腔内,造浪圆筒(2‑1)为圆筒状,造浪圆筒(2‑1)的内壁上具有3个凹陷弧面(2‑1‑1),3个凹陷弧面(2‑1‑1)以造浪圆筒(2‑1)的轴线为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凹陷弧面(2‑1‑1)的表面到造浪圆筒(2‑1)轴线的距离大于造浪圆筒(2‑1)的内壁上不具备凹陷弧面(2‑1‑1)的地方到造浪圆筒(2‑1)轴线的距离;凹陷弧面(2‑1‑1)的第一端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腔、造浪圆筒(2-1)、进气管(2-2)、透水通道(2-3)、支撑部(2-4)、容器脚(2-5);容器(2)中:容腔为锥台状腔体,大端朝上,下端朝下;容器(2)中:造浪圆筒(2-1)位于容腔内,造浪圆筒(2-1)为圆筒状,造浪圆筒(2-1)的内壁上具有3个凹陷弧面(2-1-1),3个凹陷弧面(2-1-1)以造浪圆筒(2-1)的轴线为中心线呈圆周阵列分布,凹陷弧面(2-1-1)的表面到造浪圆筒(2-1)轴线的距离大于造浪圆筒(2-1)的内壁上不具备凹陷弧面(2-1-1)的地方到造浪圆筒(2-1)轴线的距离;凹陷弧面(2-1-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造浪圆筒(2-1)的内截面圆的跨度为造浪圆筒(2-1)的内截面圆的六分之一;支撑部(2-4)的第一端连接造浪圆筒(2-1)外壁,支撑部(2-4)的第二端连接容腔侧面,起支撑造浪圆筒(2-1)的作用;造浪圆筒(2-1)与容腔共轴,造浪圆筒(2-1)上端的水平高度低于容腔的大端的水平高度;容器(2)中:透水通道(2-3)位于造浪圆筒(2-1)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康振聂新明王勋陈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