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869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河道、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包括生物坝、水轮机、蓄电池以及风机,所述生物坝横向设置在两个河堤中的河湖中,生物坝由改性生物填料堆砌而成,在其横截面上具有等距分布的通透孔,在每个通透孔对应的插设有清理杆,该清理杆外露的端部固定到框架上,所述水轮机位于河湖中,与框架相对,且通过支架固定到河堤上,该水轮机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框架铰接连接,所述水轮机上的发电部与设置在河堤上的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风机安装在河堤上,且电性连接到蓄电池,所述风机送风口连接有曝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快生化处理过程,使污染物去除率更高,河道净化效果更好。

A Biological Aeration Dam for River Regul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iver course and black odor water body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biological aerated dam for river course treatment, including a biological dam, a hydraulic turbine, a storage battery and a blower. The biological dam is transversely arranged in two rivers and lakes, and the biological dam is made of modified biological fillers, with an equidistant distribution of permeable holes on its cross section and corresponding inserts in each permeable hole. The end of the cleaning rod exposed is fixed on the frame. The turbine is located in the river and lake, opposite to the frame, and fixed to the river embankment through the support. The connecting rod is articulated on the turbine,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frame, the power generating part of the turbin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torage battery installed on the river embankment, and the fan is installed on the river embankment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onnected to the storage battery, the air supply outlet of the fan is connected with an aeration pipe. The invention speeds up the biochemical treatment process, makes the pollutant removal rate higher and the river purification effect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黑臭水体治理
,具体为一种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发展趋势的蔓延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污水越来越多。大量污废水未经处理或者只经过初级处理后就直接流入河流水体,导致河道水质恶劣,河道整体污染,从而产生了大量的黑臭水体。授权公告号为CN2084716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解决了河水在流动时一般会带有一定的泥沙,这些泥沙会在坝体的迎水面处进行堆积的问题,减少河水中泥沙在坝体迎水面处的堆积,防止泥沙堵塞坝体。但是上述方案中:(1)在坝体的背水面和迎水面处设置有对泥沙进行阻挡的铅丝网,如此一来在污水经过坝体时势必增大阻力,从而导致坝体对污水处理效率变慢,而且严重时存在冲垮坝体的可能;(2)而且由于污水中的泥沙进入到坝体采用的是坝体在水流作用下自然通透,所以坝体内堵塞的几率大大增加;(3)对坝体采用风机进行曝气,严重依赖风机机械曝气,增大了电能消耗,而且一旦停电或风机损坏就无法进行曝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该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清理杆可以使生物坝进行自然主动曝气,使改性生物填料松动,避免堵塞,增加反复冲洗的周期,加快生化处理过程,使污染物去除率更高,河道净化效果更好,从而有效的缓解生物坝淤积和阻塞问题,能够有效延长生物坝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包括生物坝、水轮机、蓄电池以及风机,所述生物坝横向设置在两个河堤中的河湖中,生物坝由改性生物填料堆砌而成,在其横截面上具有等距分布的通透孔,在每个通透孔对应的插设有清理杆,该清理杆外露的端部固定到框架上,所述水轮机位于河湖中,与框架相对,且通过支架固定到河堤上,该水轮机上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框架铰接连接,所述水轮机上的发电部与设置在河堤上的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风机安装在河堤上,且电性连接到蓄电池,所述风机送风口连接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连接到靠近清理杆外露的端部处。进一步的,所述清理杆为空心管,且两端开口,直径小于通透孔内径,位于通透孔内的清理杆上设置有凸起。进一步的,所述凸起包括相互间隔、且参差设置的第一凸起以及第二凸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以及第二凸起的顶部均开设有曝气孔。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包括横杆以及竖杆,其中横杆设置有多排,竖杆为两排,位于左右两侧,横杆的两端均与竖杆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横杆以及竖杆的直径略小于清理杆内径,所述连杆铰接到位于中部的横杆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其中,所述水轮机转轮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一端与第一支架固连,另一端固连到河堤上。进一步的,还包括光伏发电膜,所述光伏发电膜铺设在河堤上,且电性连接于蓄电池。进一步的,所述改性生物填料的主要材质为火山岩、陶粒、再生骨料多孔结构载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有污水流过生物坝时,污水对水轮机做功,使水轮机发生转动,驱动清理杆在通透孔内往复运动,从而达到防止通透孔发生被泥沙大面积堵塞的情况,同时在清理杆对通透孔进行来回清理,这样既保证了生物坝的可以有效发挥作用,通过设置辅助的曝气设备:风机,能够进一步有效的缓解生物坝处泥沙堆积的情况,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河道的溶解氧,使河水富氧;采用光伏发电膜可以为风机断电时供电。本专利技术,通过水轮机发生转动,驱动清理杆可以使生物坝进行自然主动曝气,使改性生物填料松动,避免堵塞,增加反复冲洗的周期,加快生化处理过程,使污染物去除率更高,河道净化效果更好,从而有效的缓解生物坝淤积和阻塞问题,能够有效延长生物坝的使用寿命,也采用风机辅助的曝气,即使在风机发生损坏断电情况下,生物坝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活性,可以继续高效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框架带动清理杆在通透孔往复运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位于通透孔内清理杆以及其上的凸起示意图。图中:1-河堤、2-生物坝、3-水轮机、4-支架、5-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通透孔、8-清理杆、9-蓄电池、10-风机、11-连杆、12-框架、13-横杆、14-竖杆、15-第一凸起、16-第二凸起、17-曝气孔、18-光伏发电膜、19-曝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端”、“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套设有”、“套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包括生物坝2、水轮机3、蓄电池9以及风机10,所述生物坝2横向设置在两个河堤1中的河湖中,生物坝2由改性生物填料堆砌而成,所述改性生物填料的主要材质为火山岩、陶粒、再生骨料多孔结构载体,生物坝2宽度随河道宽度设置;生物坝2高度满足洪评要求;生物坝2长度随水质计算,可设置多级,在生物坝2横截面上具有等距分布的通透孔7,在每个通透孔7对应的插设有清理杆8,该清理杆8外露的端部固定到框架12上。为了防止河水中的泥沙在生物坝2处以及其通透孔7内出现堆积、堵塞,进而导致泥沙进行生物坝2中阻挡生物坝2中改性生物填料对污染物进行处理的情况出现,在生物坝2上不仅设置有对堆积在生物坝2处的泥沙进行辅助清理的曝气设备:风机10,而且设置了清理杆8,采用水轮机3驱动清理杆8在通透孔7内往复运动,从而达到防止通透孔7发生被泥沙大面积堵塞的情况,同时在清理杆8对通透孔7进行来回清理,这样既保证了生物坝2的可以有效发挥作用,而且清理杆8可以使生物坝2进行自然主动曝气,极大避免了外界机械曝气的情况。采用水轮机3驱动清理杆8进行自然、自主曝气的具体方式是:所述水轮机3位于河湖中,与框架12相对,且通过支架4固定到河堤1上,该水轮机3上铰接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的另一端与框架12铰接连接,所述水轮机3上的发电部与设置在河堤1上的蓄电池9电性连接,所述风机10安装在河堤1上,且电性连接到蓄电池9,所述风机10送风口连接有曝气管19,所述曝气管19连接到靠近清理杆8外露的端部处,在污水从上游流向下游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包括生物坝(2)、水轮机(3)、蓄电池(9)以及风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坝(2)横向设置在两个河堤(1)中的河湖中,生物坝(2)由改性生物填料堆砌而成,在其横截面上具有等距分布的通透孔(7),在每个通透孔(7)对应的插设有清理杆(8),该清理杆(8)外露的端部固定到框架(12)上,所述水轮机(3)位于河湖中,与框架(12)相对,且通过支架(4)固定到河堤(1)上,该水轮机(3)上铰接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的另一端与框架(12)铰接连接,所述水轮机(3)上的发电部与设置在河堤(1)上的蓄电池(9)电性连接,所述风机(10)安装在河堤(1)上,且电性连接到蓄电池(9),所述风机(10)送风口连接有曝气管(19),所述曝气管(19)连接到靠近清理杆(8)外露的端部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包括生物坝(2)、水轮机(3)、蓄电池(9)以及风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坝(2)横向设置在两个河堤(1)中的河湖中,生物坝(2)由改性生物填料堆砌而成,在其横截面上具有等距分布的通透孔(7),在每个通透孔(7)对应的插设有清理杆(8),该清理杆(8)外露的端部固定到框架(12)上,所述水轮机(3)位于河湖中,与框架(12)相对,且通过支架(4)固定到河堤(1)上,该水轮机(3)上铰接有连杆(11),所述连杆(11)的另一端与框架(12)铰接连接,所述水轮机(3)上的发电部与设置在河堤(1)上的蓄电池(9)电性连接,所述风机(10)安装在河堤(1)上,且电性连接到蓄电池(9),所述风机(10)送风口连接有曝气管(19),所述曝气管(19)连接到靠近清理杆(8)外露的端部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杆(8)为空心管,且两端开口,直径小于通透孔(7)内径,位于通透孔(7)内的清理杆(8)上设置有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曝气生物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包括相互间隔、且参差设置的第一凸起(15)以及第二凸起(16)。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妍龚敏刘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紫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