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缓解眼部疲劳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6523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缓解眼部疲劳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装置和方法,中药搽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炉甘石15‑25份、蒲公英13‑17份、生姜8‑12份、决明子7‑11份、枸杞子4‑8份、白芷9‑15份、菊花6‑12份、金银花7‑9份、甘草5‑7份、千里光5‑7份、六月雪3‑7份、百合3‑5份、冰片2‑4份、苯甲酸1‑3份;制备装置包括搅拌筒以及分布在搅拌筒顶部的搅拌盖,搅拌盖边缘均布有中药处理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搽剂能够有效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同时对视力下降、眼干涩、眼痒、视物模糊等眼疲劳有保健功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装置能够对中药搽剂进行快速加工生产,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极大的节约了人力与物力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流程简单,制备方便,值得推广和使用。

A Chinese medicine liniment for relieving eye fatigue and its prepa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缓解眼部疲劳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缓解眼部疲劳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眼疲劳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其所引起的眼干、眼涩、眼酸胀、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下降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眼疲劳主要是由于人们长时间注视电脑或电视屏幕,眨眼次数减少造成眼泪分泌相应减少,同时闪烁荧屏强烈刺激眼睛而引起的,会导致人的颈、肩、头等部位出现疼痛,还会引发各种眼病。人们缓解和治疗眼部疲劳常通过滴眼药水来解决,但是直接接触角膜的方式可能由于眼药中的刺激成分使得部分人不耐受,甚至产生刺激。按摩方法也能缓解眼部疲劳,但一般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缓解眼部疲劳的中药搽剂及其制备装置和方法。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缓解眼部疲劳的中药搽剂,所述中药搽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炉甘石15-25份、蒲公英13-17份、生姜8-12份、决明子7-11份、枸杞子4-8份、白芷9-15份、菊花6-12份、金银花7-9份、甘草5-7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缓解眼部疲劳的中药搽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搽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炉甘石15‑25份、蒲公英13‑17份、生姜8‑12份、决明子7‑11份、枸杞子4‑8份、白芷9‑15份、菊花6‑12份、金银花7‑9份、甘草5‑7份、千里光5‑7份、六月雪3‑7份、百合3‑5份、冰片2‑4份、苯甲酸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缓解眼部疲劳的中药搽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搽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炉甘石15-25份、蒲公英13-17份、生姜8-12份、决明子7-11份、枸杞子4-8份、白芷9-15份、菊花6-12份、金银花7-9份、甘草5-7份、千里光5-7份、六月雪3-7份、百合3-5份、冰片2-4份、苯甲酸1-3份。2.一种用于缓解眼部疲劳的中药搽剂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筒(1)以及分布在搅拌筒(1)顶部的搅拌盖(2),搅拌盖(2)边缘均布有中药处理机构(10);所述搅拌盖(2)表面中央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与中药处理机构(10)相对应的导料孔(21);所述中药处理机构(10)包括安装支架(3)以及分布在安装支架(3)中间的称料机构(4),称料机构(4)上方安装有碎料机构(5),称料机构(4)下方安装有煎煮机构(6),煎煮机构(6)底部水平安装有支撑平板(7);所述碎料机构(5)包括碎料外壳(51)以及分布在碎料外壳(51)底部出口处的出料调节件(52),碎料外壳(51)内部底端水平安装有定位底座(53),定位底座(53)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静刀片(54),定位底座(53)中央竖直安装有旋转连接座(55),旋转连接座(55)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与静刀片(54)相对应的动刀片(56),静刀片(54)顶部安装有外滑料座(57),动刀片(56)顶部安装有内滑料座(58);旋转连接座(55)中央设有螺旋推料件(59);所述碎料外壳(51)包括包围筒(511)以及设置在包围筒(511)底部的锥形筒(512),锥形筒(512)底端竖直设有积料筒(513),积料筒(513)底部设有载料底板(514);包围筒(511)内侧面底端设有第一环形凸起(515),第一环形凸起(515)表面均布有定位插孔(516);载料底板(514)中央设有第一转动轴孔(517),载料底板(514)边缘均布有第一卸料孔(518);所述出料调节件(52)包括与积料筒(513)外侧相配合的转动连接筒(521),转动连接筒(521)底端设有挡料端板(522),挡料端板(522)中央设有第二转动轴孔(523),挡料端板(522)边缘均布有与第一卸料孔(518)相对应的第二卸料孔(524);所述定位底座(53)包括定位底板(531)以及竖直设置在定位底板(531)底面中央的定位筒(532),定位底板(531)表面边缘均布有竖直分布的定位插块(533),相邻两个定位插块(533)之间设有下料口(534),定位底板(531)底面边缘均布有与定位插孔(516)相配合的定位插柱(535);静刀片(54)底面设有与定位插块(533)相配合的定位插槽(541),静刀片(54)内端沿弧形方向均布有第一碎料刀齿(542);所述旋转连接座(55)包括竖直分布的旋转连接筒(551),旋转连接筒(551)底部设有旋转限位筒(552),旋转限位筒(552)底端设有环形底板(553),旋转限位筒(552)周侧均布有与动刀片(56)相配合的卡片槽(554),环形底板(553)边缘均布有刀片限位孔(555),旋转连接筒(551)顶端面均布有旋转连接柱(556),旋转连接柱(556)顶端水平连接有旋转中心板(557),旋转中心板(557)中央设有第一驱动轴(558),第一驱动轴(558)与第一微型电机相连;动刀片(56)外端沿弧线方向均布有与第一碎料刀齿(542)相对应的第二碎料刀齿(561),动刀片(56)底部设有与刀片限位孔(555)相配合的刀片限位柱(562),动刀片(56)顶部设有刀片插孔(563);所述外滑料座(57)包括外围筒(571),外围筒(571)顶端内翻形成第一曲面料板(572);所述内滑料座(58)包括环形限位底板(581),环形限位底板(581)内端竖直设有内围筒(582),内围筒(582)顶端外翻形成第二曲面料板(583);环形限位底板(581)底面内侧均布有与卡片槽(554)相对应的压柱(584),环形限位底板(581)底面外侧均布有与刀片插孔(563)相配合的刀片插柱(585);所述螺旋推料件(59)包括螺旋中心轴(591)以及分布在螺旋中心轴(591)周侧的螺旋叶片(592),螺旋中心轴(591)底端依次穿过第一转动轴孔(517)、第二转动轴孔(523)与第二微型电机相连;所述称料机构(4)包括安装筒(41)以及均布在安装筒(41)底端的调节螺柱(42),调节螺柱(42)顶端连接有第一支撑弹簧(43),第一支撑弹簧(43)顶端连接有支撑顶座(44),支撑顶座(44)顶部中央安装有载料盆(45);安装筒(41)中央滑动安装有滑动连接架(46),顶端周侧均布有第二支撑弹簧(47);安装筒(41)外侧顶端安装有校准件(48);所述安装筒(41)顶端面均布有与调节螺柱(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涛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