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磁扣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6356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扣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磁扣及其使用方法。所述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磁扣,包括:第一扣体、第二扣体。所述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分别与两个待扣合的物件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扣体,包括:压片一、固定盘片、转盘、转轴、中心体、组合块、铆头。所述第二扣体,包括:压片二、筒体、非导磁体、磁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磁扣在扣合时准确度差以及容易脱扣的问题。

A magnetic button with self-locking stru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uttons, in particular to a magnetic button with self-locking structure and its use method. The magnetic buckle with a self-lock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fastener and a second fastener. The first fastener and the second fastener are respectively fixed together with two objects to be fastened. The first fastener comprises a pressing sheet, a fixed disc, a turntable, a rotating shaft, a central body, a combination block and a rivet head. The second fastener comprises a pressing sheet 2, a cylinder body, a non-permeable magnet and a magnet.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of poor accuracy and easy release of the magnetic buckle when it is faste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磁扣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扣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磁扣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扣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古代到今天,扣子的样式和种类也在不停的变化与发展,而磁扣的出现,则改变了传统扣子的结构。磁扣因为依靠磁力进行导向,相比传统的扣子更方便。因此,磁扣可以兼具系带与纽扣的优点,所以有望成为继纽扣之后,又一种可以得到普及的新的系扣方式,从而实现服装再一次的巨大发展和革新。但是,目前的磁扣设计存在下述的问题:1、磁扣在相互扣合的过程中,经常会对不准位置,人们需要手动调节才能达到完全扣合的目的;2、磁扣在扣合后,可能会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脱扣的情况,这样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需要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磁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多个磁体相互吸引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磁扣,包括:第一扣体、第二扣体;所述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分别与两个待扣合的物件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扣体,包括:压片一、固定盘片、转盘、转轴、中心体、组合块、铆头;所述固定盘片与待扣合的物件紧密贴在一起,其中心处设置有圆形通孔一;所述压片一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固定盘片的顶面;所述转盘与固定盘片的底面贴在一起,二者轴心在同一条线上,转盘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形通孔二;所述转轴贯穿圆形通孔一和圆形通孔二,且转盘与转轴固定在一起;所述铆头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盘片的顶面和转盘的底面,且套在转轴上;所述中心体与转轴的底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组合块有多个,都均匀连接在中心体的侧壁上;所述组合块的顶面为平面区,其底面为弧面区,组合块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磁吸区和非导磁区;所述第二扣体,包括:压片二、筒体、非导磁体、磁体;所述筒体为内部中空,顶面敞开的结构;所述非导磁体有多个,其在筒体内壁上环形间隔分布,非导磁体的个数与组合块的个数一致,形成的间隔空隙与组合块相对应;所述磁体有多个,其个数与组合块的个数一致,每个磁体都连接在非导磁体的下底面且一一对应;所述非导磁体的顶部为弧形面,两个对应侧面为垂直面。所述压片二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筒体的底面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面区、弧形面为光滑的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片一的端部设置有倒角。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片二的端部设置有倒角。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盘的圆形外圈设置有多个条状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使用方法,其步骤如下:①闭合磁扣:将压片一、压片二分别穿过两个待扣合的物件,弯折压片一、压片二,使第一扣体、第二扣体分别与待扣合的物件固定在一起。拿住第一扣体朝着第二扣体运动,如果第一扣体的组合块刚好对准非导磁体之间存在的空隙,则第一扣体继续沿着空隙方向运动,筒体的顶端边缘与转盘的底面相互抵接时,第一扣体停止运行,每个磁吸区都与磁体相对,二者极性相反,则会相互吸合在一起,这样多个组合块形成旋转的力,使得转盘旋转,组合块的一部分会位于非导磁体的底部,会在第一扣体的轴向运行方向上形成阻挡,形成自锁的状态;如果第一扣体的组合块与非导磁体的位置相对时,压住第一扣体运动,弧面区与弧形面接触,由于二者都为光滑的,这种接触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人的作用力变化会导致组合块滑入至导磁体之间存在的空隙,重复上述的步骤,最终也会达到自锁的状态。②打开磁扣:用两根手指夹住转盘,反方向转动转盘,此时每个磁吸区都与磁体分离,继续转动转盘,当非导磁区与垂直面相互抵接时停止转动,此时组合块对准导磁体之间存在的空隙,接着,沿第一扣体的轴向运行方向运动,则组合块通过导磁体之间存在的空隙,最终,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分离。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弧形接触结构,使磁扣在闭合时不需要考虑位置的因素,只需要一步按压即可实现磁扣相吸的操作,减少了重复调整位置的麻烦。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错位相扣的结构,使磁扣在非人为操作下无法自行打开,提高了磁扣的闭合性能,同时磁扣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视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视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筒体的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转盘的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铆头位置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块的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磁体的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的视图一。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的视图二。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的视图三。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的视图四。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与本专利技术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实施例一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磁扣,包括:第一扣体1、第二扣体2;所述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分别与两个待扣合的物件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扣体1,包括:压片一11、固定盘片12、转盘13、转轴14、中心体15、组合块16、铆头17;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盘片12与待扣合的物件紧密贴在一起,其中心处设置有圆形通孔一121;所述压片一11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固定盘片12的顶面,其都穿过待扣合的物件,通过弯折压片一11使第一扣体1固定在待扣合的物件上;所述转盘13与固定盘片12的底面贴在一起,二者轴心在同一条线上,转盘13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形通孔二131;所述转轴14贯穿圆形通孔一121和圆形通孔二131,且转盘13与转轴14固定在一起;所述铆头17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盘片12的顶面和转盘13的底面,且套在转轴14上,用于将固定盘片12和转盘13铆接在一起;所述中心体15与转轴14的底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组合块16有多个,都均匀连接在中心体15的侧壁上;如图7所示,所述组合块16的顶面为平面区164,其底面为弧面区163,组合块16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磁吸区161和非导磁区162;所述第二扣体2,包括:压片二21、筒体22、非导磁体23、磁体24;如图4所示,所述筒体22为内部中空,顶面敞开的结构;所述非导磁体23有多个,其在筒体22内壁上环形间隔分布,非导磁体23的个数与组合块16的个数一致,形成的间隔空隙与组合块16相对应;所述磁体24有多个,其个数与组合块16的个数一致,每个磁体24都连接在非导磁体23的下底面且一一对应;如图8所示,所述非导磁体23的顶部为弧形面232,两个对应侧面为垂直面231。如图3所示,所述压片二21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筒体22的底面上,其都穿过待扣合的物件,通过弯折筒体22使第二扣体2固定在待扣合的物件上。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弧面区163、弧形面232为光滑的表面,其目的是减小接触过程中的阻力。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压片一11的端部设置有倒角,其目的是避免其扎到人的手指。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压片二21的端部设置有倒角,其目的是避免其扎到人的手指。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转盘13的圆形外圈设置有多个条状齿131,其目的是增大手指与其接触的摩擦力,方便人们旋动第一扣体1。实施例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磁扣,其使用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磁扣,包括:第一扣体(1)、第二扣体(2);所述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分别与两个待扣合的物件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体(1),包括:压片一(11)、固定盘片(12)、转盘(13)、转轴(14)、中心体(15)、组合块(16)、铆头(17);所述固定盘片(12)与待扣合的物件紧密贴在一起,其中心处设置有圆形通孔一(121);所述压片一(11)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固定盘片(12)的顶面;所述转盘(13)与固定盘片(12)的底面贴在一起,二者轴心在同一条线上,转盘(13)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形通孔二(131);所述转轴(14)贯穿圆形通孔一(121)和圆形通孔二(131),且转盘(13)与转轴(14)固定在一起;所述铆头(17)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盘片(12)的顶面和转盘(13)的底面,且套在转轴(14)上;所述中心体(15)与转轴(14)的底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组合块(16)有多个,都均匀连接在中心体(15)的侧壁上;所述组合块(16)的顶面为平面区(164),其底面为弧面区(163),组合块(16)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磁吸区(161)和非导磁区(162);所述第二扣体(2),包括:压片二(21)、筒体(22)、非导磁体(23)、磁体(24);所述筒体(22)为内部中空,顶面敞开的结构;所述非导磁体(23)有多个,其在筒体(22)内壁上环形间隔分布,非导磁体(23)的个数与组合块(16)的个数一致,形成的间隔空隙与组合块(16)相对应;所述磁体(24)有多个,其个数与组合块(16)的个数一致,每个磁体(24)都连接在非导磁体(23)的下底面且一一对应;所述非导磁体(23)的顶部为弧形面(232),两个对应侧面为垂直面(231)。所述压片二(21)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筒体(22)的底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磁扣,包括:第一扣体(1)、第二扣体(2);所述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2)分别与两个待扣合的物件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体(1),包括:压片一(11)、固定盘片(12)、转盘(13)、转轴(14)、中心体(15)、组合块(16)、铆头(17);所述固定盘片(12)与待扣合的物件紧密贴在一起,其中心处设置有圆形通孔一(121);所述压片一(11)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固定盘片(12)的顶面;所述转盘(13)与固定盘片(12)的底面贴在一起,二者轴心在同一条线上,转盘(13)的中心处设置有圆形通孔二(131);所述转轴(14)贯穿圆形通孔一(121)和圆形通孔二(131),且转盘(13)与转轴(14)固定在一起;所述铆头(17)有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盘片(12)的顶面和转盘(13)的底面,且套在转轴(14)上;所述中心体(15)与转轴(14)的底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组合块(16)有多个,都均匀连接在中心体(15)的侧壁上;所述组合块(16)的顶面为平面区(164),其底面为弧面区(163),组合块(16)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磁吸区(161)和非导磁区(162);所述第二扣体(2),包括:压片二(21)、筒体(22)、非导磁体(23)、磁体(24);所述筒体(22)为内部中空,顶面敞开的结构;所述非导磁体(23)有多个,其在筒体(22)内壁上环形间隔分布,非导磁体(23)的个数与组合块(16)的个数一致,形成的间隔空隙与组合块(16)相对应;所述磁体(24)有多个,其个数与组合块(16)的个数一致,每个磁体(24)都连接在非导磁体(23)的下底面且一一对应;所述非导磁体(23)的顶部为弧形面(232),两个对应侧面为垂直面(231)。所述压片二(21)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筒体(22)的底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区(163)、弧形面(232)为光滑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