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调整功能之上肢摆位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626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肢摆位辅具,包括一连接杆、一枢设于连接杆前端的上臂支撑架、一装设于上臂支撑架前端的铰链结构以及一装设于铰链结构前端的前臂支撑架。上臂支撑架与前臂支撑架上分别装设有一第一复位结构以及一第二复位结构,利用第一复位结构与第二复位结构减缓低张力用户举臂时的负担。连接杆与上臂支撑架间装设有一定位装置,藉以选择性地相对于连接杆定为上臂支撑架,而将使用者的上臂限制于一固定的角度上。

Upper Limb Positioning Auxiliaries with Adjustment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pper limb positioning auxiliary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onnecting rod, an upper arm support frame pivot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a hinged structure mount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upper arm support frame and a front arm support frame mount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hinged structure. The upper arm bracket and the forearm bracket are respectively equipped with a first reset structure and a second reset structure. The first reset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reset structure are used to alleviate the burden of lifting arms of users with low tension. A positioning device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upper arm bracket, so that the upper arm bracket is selected as the upper arm bracket relative to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upper arm of the user is limited to a fixed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调整功能之上肢摆位辅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肢摆位辅具,特别是指一种具调整功能之上肢摆位辅具之创新结构。
技术介绍
辅具可视为外在使用于人体的器具,以改善身体某个部位的功能、限制或促进其动作、或作为支撑的目的。而国际义肢与矫正学会(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of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ProstheticsandOrthotics)则把“辅具”定义为:外在使用之器具以修正神经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上肢摆位辅具的应用很广,如肌肉骨骼问题,神经肌肉问题等皆会使用到上肢摆位辅具,其主要的功能有三:保护、矫正与辅助。适当的上肢摆位辅具,可让受损的组织得到休息以愈合,更可避免进一步的受损;在肢体处于异常的力学姿势下,上肢摆位辅具也可以矫正姿势,让肢体的功能增进,以达到「残而不废」的境界。目前市面上所常见的上肢摆位辅具,虽然大致上皆可达成前述保护、矫正与辅助等功能,然而在结构与使用上仍存在有诸多不便之处,有待改良。上肢摆位辅具通常都只能提供固定的辅助张力,不仅一辅具通常只能针对单一患者使用,而且很难依据患者的复原速度或是复健的进度作适时调整,若因此而产生不适当的辅助张力,肯定无法发挥辅具的最大功效。上肢摆位辅具的调整功能有限,通常都只着重在舒适性的微调,却忽略了整体结构与机能上的调整,很容易造成社福资源的浪费。以需要长期使用上肢摆位辅具的(受不可逆的伤害)小朋友而言,其手臂在一段时间以后,随着身体的成长,其手臂的长度必然也会有所变化,当辅具无法提供适合的调整幅度时,就必须整组换新,不仅容易造成社福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使用者本身经济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肢摆位辅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调整功能之上肢摆位辅具,包括:一连接杆;一枢设于连接杆前端的上臂支撑架;上臂支撑架为一平行四连杆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固接于连接杆端部的后连杆,后连杆上分别枢接有结构互相对应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异于后连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一前连杆,其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长度可选择性地任意调整;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外侧的任一组相异端部上,分别连设于一第一复位结构的两端;一装设于前连杆的铰链结构;一装设于铰链结构前端的前臂支撑架;前臂支撑架上装设有一第二复位结构;前臂支撑架包括一枢接于铰链结构前端的滑杆以及一装设于滑杆上的安装座,安装座可选择性地相对于滑杆作往复式移动;安装座上装设有一托架;托架的底部并装设有一手肘支撑,手肘支撑可选择性地相对于托架调整相对位置;以及一装设于连接杆与上臂支撑架间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选择性地相对于连接杆定位上臂支撑架。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技术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利用手腕支撑在使用的过程中,提供悬空的手掌适度的辅助支撑效果,降低手腕的疲劳度,亦可有效防止腕关节变形,亦可相对于使用者手臂张力大小、上臂长度、前臂长度作适度的调整,达到降低用户更换辅具的频率,同时亦减轻用户更频频更换辅具的经济负担之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经济(利用)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调整功能之上肢摆位辅具之立体外观图。图1A为本技术图1之局部放大图。图1B为本技术二维调整结构之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具调整功能之上肢摆位辅具卸除第一复位结构、第二复位结构与二维调整结构后之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铰链结构与前臂支撑架之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铰链结构与前臂支撑架之侧视图。图5-6为本技术上臂支撑架上下摆动并作动第一复位结构之侧视动作示意图。图7-8为本技术前臂支撑架上下往复旋摆并作动第二复位结构之侧视动作示意图。图9-10为本技术前臂支撑架左右往复旋摆之俯视动作示意图。图11-12为本技术上臂支撑架调整长度之立体动作示意图。图13-14为本技术手肘支撑调整其与托架间相对距离之俯视动作示意图。图15-16为本作托架利用安装座调整其与滑杆上下相对距离之立体动作示意图。图17-18为本作托架利用安装座调整其与滑杆前后相对位置之俯视动作示意图。图19-20为本技术利用定位装置调整连接杆与上臂支撑架间相对角度后局部俯视之比对示意图。图21-22为本技术托架相对于L形连接杆左右来回摆动之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上肢摆位辅具之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图中所示者为适用于右手臂之实施态样,且本技术主要适用于手臂低张力的患者或肢障者。上肢摆位辅具包括一连接杆10、一枢设于连接杆10前端的上臂支撑架20、一装设于上臂支撑架20前端的铰链结构30以及一装设于铰链结构30前端的前臂支撑架40。上臂支撑架20与前臂支撑架40上分别装设有一第一复位结构21及一第二复位结构41,利用第一复位结构21与第二复位结构41减缓低张力使用者举臂时的负担。连接杆10与上臂支撑架20间装设有一定位装置50,藉以选择性地相对于连接杆10定位上臂支撑架20,而将使用者的上臂限制于一固定的角度上。连接杆10上连设有一组二维调整结构60,利用二维调整结构60可将本技术装设于轮椅或摆位椅上,方便身障者使用。若使用于复健场所,物理治疗师则可直接利用二维调整结构60将本技术安装于摆位椅上,并利用二维调整结构60调整本技术的高度与前后位置,方便本技术适用于各种不同体型的病患,减轻医护人员的体力负担。如图1、6、11、12所示,上臂支撑架20为一平行四连杆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固接于连接杆10端部的后连杆22,后连杆22上分别枢接有结构互相对应的第一连杆23与第二连杆24;第一连杆23与第二连杆24异于后连杆22的之一端分别枢接于一前连杆25,其中第一连杆23与第二连杆24之长度可依使用者的需求任意调整。第一连杆23与第二连杆24外侧的任一组相异端部上,分别装设有一第一柱体231及一第二柱体241,第一复位结构21之两端分别连设于第一柱体231与第二柱体241。第一连杆23包括一杆体232以及一滑设于杆体232的滑套233,其中杆体232上形成有系列螺孔234,滑套233上形成有系列穿孔235,其中两相邻螺孔234的距离与两相邻穿孔235间的距离相等,当第一连杆23利用杆体232与滑套233延伸至适当长度时,可利用至少一螺栓236贯穿一穿孔235再锁固于一相对应的螺孔234,即可维持第一连杆23调整后的总长度。第二连杆24的结构与第一连杆23相同,同样具有一杆体242以及一滑设于杆体242的滑套243,其中第二连杆24的杆体242上形成有系列螺孔244,第二连杆24的滑套243上形成有系列穿孔245,其中第二连杆24两相邻螺孔244的距离相等于两相邻穿孔245间的距离,当第二连杆24利用其杆体242与滑套243延伸至适当长度时,可利用至少一螺栓(未标号)贯穿其穿孔245再锁固于一相对应的螺孔244,即可维持第二连杆24调整后的总长度。如图4所示,铰链结构30包括一固接于前连杆25的第一枢杆31以及一后端枢接于第一枢杆31自由端部的第二枢杆32;第二枢杆32的前端设置有一第一限位柱321。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调整功能之上肢摆位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杆;一枢设于连接杆前端的上臂支撑架;上臂支撑架为一平行四连杆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固接于连接杆端部的后连杆,后连杆上分别枢接有结构互相对应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异于后连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一前连杆,其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长度可选择性地任意调整;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外侧的任一组相异端部上,分别连设于一第一复位结构的两端;一装设于前连杆的铰链结构;一装设于铰链结构前端的前臂支撑架;前臂支撑架上装设有一第二复位结构;前臂支撑架包括一枢接于铰链结构前端的滑杆以及一装设于滑杆上的安装座,安装座可选择性地相对于滑杆作往复式移动;安装座上装设有一托架;托架的底部并装设有一手肘支撑,手肘支撑可选择性地相对于托架调整相对位置;以及一装设于连接杆与上臂支撑架间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选择性地相对于连接杆定位上臂支撑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调整功能之上肢摆位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杆;一枢设于连接杆前端的上臂支撑架;上臂支撑架为一平行四连杆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固接于连接杆端部的后连杆,后连杆上分别枢接有结构互相对应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异于后连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于一前连杆,其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长度可选择性地任意调整;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外侧的任一组相异端部上,分别连设于一第一复位结构的两端;一装设于前连杆的铰链结构;一装设于铰链结构前端的前臂支撑架;前臂支撑架上装设有一第二复位结构;前臂支撑架包括一枢接于铰链结构前端的滑杆以及一装设于滑杆上的安装座,安装座可选择性地相对于滑杆作往复式移动;安装座上装设有一托架;托架的底部并装设有一手肘支撑,手肘支撑可选择性地相对于托架调整相对位置;以及一装设于连接杆与上臂支撑架间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选择性地相对于连接杆定位上臂支撑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调整功能之上肢摆位辅具,其特征在于后连杆的顶面形成有至少一插孔;定位装置包括一紧固环设于连接杆相对于后连杆的枢接端上的环套,环套上环状设置有列穿孔;至少一插孔与至少一相对应的穿孔互相连通;一插置于至少一对相对应穿孔与插孔中的限位销。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调整功能之上肢摆位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设于连接杆上的二维调整结构,二维调整结构供装设于轮椅或摆位椅上;二维调整结构包括:一第一座体,第一座体供装设于一轮椅或摆位椅上;一贯穿第一座体的第一调整杆,第一调整杆选择性地相对于第一座体作往复式轴向移动;一装设于第一调整杆顶部的第二座体;一贯穿第二座体的第二调整杆,第二调整杆选择性地相对于第二座体作往复式轴向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调整功能之上肢摆位辅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座体中横向旋设有一螺套并装设有一第一定位件,第一调整杆为一螺杆,且螺套螺合套接于第一调整杆,第一调整杆选择性地相对于第一座体作轴向往复式移动;第一定位件选择性地相对于第一座体定位第一调整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重逢
申请(专利权)人:豪森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