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疝手术专用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6210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儿疝手术专用器械,包括皮肤扩张器、推线器和穿刺针;皮肤扩张器为管状结构;推线器的两端为半圆形结构,半圆形结构内设有供丝线穿过的U形通孔;穿刺针包括可弯曲的内芯,以及套设于内芯的外鞘;推线器和穿刺针分别在皮肤扩张器内作轴向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皮肤扩张器扩张皮肤后,穿刺针钝性游离疝囊并将结扎丝线套扎在疝囊颈外侧,通过推线器将丝线结推送至疝囊颈部锁紧结扎,能够有效解决疝囊颈部结扎不紧的问题,此外,结扎后将线结置于腹外斜肌腱膜深面,能够有效避免局部缝合线结隐藏于皮下造成患儿疼痛不适,甚至伤口感染。

A special instrument for pediatric hernia surge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pecial instrument for pediatric hernia surgery, which comprises a skin expander, a threading device and a puncture needle; the skin expander is a tubular structure; the threading device has a semi-circular structure at both ends, and a U-shaped through hole for threads to pass through in the semi-circular structure; the puncture needle comprises a flexible inner core and an outer sheath sleeved in the inner core; the threading device and the puncture needl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skin expander. Make axial motion. The utility model uses a skin expander to expand the skin, then the puncture needle bluntly dissociates the hernia sac and ligates the ligating wire on the outside of the neck of the hernia sac, pushes the wire knot to the neck of the hernia sac for locking and ligating through a threading push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not tightly ligating the neck of the hernia sac. In addition, after ligation, the thread knot is placed on the deep surface of the oblique aponeurosis of the abdomen, thus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Subcutaneous causes pain, discomfort and even wound infection in childr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疝手术专用器械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儿疝手术专用器械。
技术介绍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腹壁疝及脐疝等。小儿疝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先天性因素,腹股沟斜疝因鞘状突管未闭合所致。小儿腹股沟斜疝常不能自愈,一般平诊腹股沟斜疝推荐择期手术,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需及时手法复位或复位失败者须急诊手术。因小儿腹股沟斜疝推荐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其中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势。以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为例,手术时,在腹腔镜直视成像下,利用穿刺针穿刺,穿过皮肤,皮下、深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至疝囊表面,用穿刺针在疝囊颈部外侧游离出腔隙,将精索血管与输精管与疝囊外侧壁钝性分离开,利用穿刺针内牵引的丝线,围绕疝囊颈外侧1周,经穿刺孔,将丝线两端牵引至体外,然后拉紧丝线体外打结,将线结隐藏于皮下。但是,因皮下与疝囊外侧壁尚存在腹外斜肌腱膜层,线结位于腹外斜肌腱膜浅面,有时丝线不能完全锁紧,疝囊颈部残留小孔,腹腔液体经该空流至鞘膜腔内,形成鞘膜积液,需要再次手术。此外,因患者皮下有丝线结节,触摸出现疼痛不适感,甚至易出现局部感染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儿疝手术专用器械,用于疝囊颈部结扎,以解决采用现有微创穿刺针治疗小儿疝气时疝囊颈部无法锁紧、线结位于皮下等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儿疝手术专用器械,包括:皮肤扩张器、推线器和穿刺针;所述皮肤扩张器为管状结构,沿所述管状结构长度方向的管壁的两边对称向外凸出构成截面为V形的通道;所述推线器的两端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半圆形结构内设有供丝线穿过的U形通孔;所述穿刺针包括可弯曲的内芯,以及套设于所述内芯的外鞘,所述外鞘的一端弯曲15~35度,所述外鞘的另一端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的内径大于所述外鞘的内径,所述内芯的一端设有倒钩,所述内芯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内芯固定连接的挡板以及与所述内芯套接的活动板,所述挡板和活动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活动板的直径小于所述注液口的内径,且大于所述外鞘的内径;所述皮肤扩张器、外鞘和内芯的一端呈斜面,所述推线器和所述穿刺针分别在所述皮肤扩张器内作轴向运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皮肤扩张器的长度为5~8cm,直径为3~5m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线器的长度为8~10c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芯的长度为8~15cm,内径为1.8~2.2mm,所述内芯由合成塑料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鞘的一端弯曲25~30度,所述外鞘由金属材质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注液口设置有可旋转卡口,所述挡板设置有与所述卡口相匹配的卡杆,所述卡杆可卡接于所述卡口内。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儿疝手术专用器械,采用皮肤扩张器扩张皮肤皮下后,套入穿刺针,进入腹外斜肌腱膜深面后,将带丝线的穿刺针进入疝囊外表面,通过钝性分离,将疝囊与精索血管、输精管分离开,游离一半疝囊壁后,将丝线送入腹腔内,丝线留在体内,退出穿刺针;再次将穿刺针经皮肤扩张器进入疝囊另一侧,钝性分离疝囊壁后,在原丝线进入腹腔处进入,利用穿刺针上的倒钩,钩取丝线入穿刺针外鞘内锁紧,将丝线经扩张器内牵拉出体外。保持皮肤扩张器位置不变,利用丝线两端打活动结,通过推线器将丝线结推送至疝囊颈部,重复打结推送3~5次,剪除参与线尾端,可以将线结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下,退出皮肤扩张器。术后能够避免局部缝合线结隐藏皮下造成患儿不适及结扎疝囊不紧等不足,本技术结构简单,配套使用操作便捷,适于临床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儿疝手术专用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皮肤扩张器,2-V形的通道,3-推线器,4-U形通孔,5-内芯,6-外鞘,7-注液口,8-挡板,9-活动板,10-弹簧,11-丝线,12-倒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儿疝手术专用器械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皮肤扩张器1、推线器3和穿刺针。皮肤扩张器1为管状结构,应用于幼儿患者时,皮肤扩张器1的长度可以设为5~8cm,直径为3~5mm。沿管状结构的长度方向的管壁的两边对称向外凸出构成截面为V形的通道2,将该通道设为V形便于辅助推线器3在皮肤扩张器1内移动和限位,皮肤扩张器1沿长度方向的中部的圆形通道用于对穿刺针进行引导和限位,防止对幼儿造成伤害。皮肤扩张器1的一端呈斜面,构成锋利的尖端的结构,利于刺穿腹外斜肌腱膜层。推线器3的两端为半圆形结构,该半圆形结构内设有供丝线11穿过的U形通孔4。推线器3用于将线结推送至疝囊颈部,推线杆3的两端设为半圆形能够防止对幼儿体内的组织造成损伤,且两端均可用于推送线结。应用于幼儿患者时,推线器3的长度可以设为8~10cm。穿刺针包括可弯曲的内芯5,以及套设于内芯5的外鞘6,内芯5的长度稍大于外鞘6的长度,外鞘6的一端常规弯曲15-35度,也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弯曲其它角度。外鞘6的另一端设有注液口7,注液口7的内径大于外鞘6的内径,内芯5的一端设有倒钩12,内芯5的另一端设有与内芯5固定连接的挡板8和与内芯套接的活动板9,挡板8和活动板9之间通过弹簧10连接,活动板9的直径小于于注液口7的内径,且大于外鞘6的内径。内芯5通过注液口7套入外鞘6内,注液口7还用于连接注射器对手术部位注水,扩张手术空间。外鞘6弯曲设置便于引导内芯5钩取丝线11。内芯5经过注液口7插入外鞘6内直至活动板9卡至外鞘6与注液口7的连接处,继续推动内芯5使得弹簧10压缩,弹簧10压缩后,内芯5上的倒钩12伸出外鞘6,可钩取丝线11。放开后内芯5能够在弹簧10的回弹作用下撤出外鞘6。应用于幼儿患者时,内芯5的长度可以设为8~15cm,内径设为1.8~2.2mm,优选为2mm,内芯5由合成塑料或其他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材料制成,使得内芯5即能够具有一定韧性,也能够防止生锈。外鞘6的一端优选弯曲25~30度,外鞘6由金属材质制成,使得外鞘6具有一定的刚性,对内芯5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外鞘6和内芯5的一端也呈斜面,构成构成锋利的尖端的结构,利于进行穿刺操作。实际应用时,在手术部位的局部皮肤开一小口,将皮肤扩张器1经该小口穿刺进入至疝囊外侧壁,套入穿刺针,进入腹外斜肌腱膜深面后,将带丝线11的穿刺针进入疝囊外表面,通过钝性分离,将疝囊与精索血管、输精管分离开,游离约一半疝囊壁后,将丝线11送入腹腔内,丝线11留在体内,退出穿刺针;再次将穿刺针经皮肤扩张器1进入疝囊另一侧,钝性分离疝囊壁后,在原丝线11进入腹腔处进入,利用穿刺针上的倒钩12,钩取丝线11入穿刺针外鞘6内锁紧避免牵拉时滑脱,将丝线11经皮肤扩张器1内牵拉出体外。利用丝线11两端打活动线结,通过推线器3将丝线结推送至疝囊颈部,重复打结、推送3~5次,剪除残余丝线11尾端,将线结置于腹外斜肌腱膜下,退出皮肤扩张器1。本技术结构简单,配套使用操作便捷,适于临床推广。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儿疝手术专用器械,通过组合套件配合,使用穿刺针钝性游离疝囊并将结扎丝线套在疝囊颈外侧,通过推线器将丝线结推送至疝囊颈部锁紧结扎,能够有效解决疝囊颈部结扎不紧的问题,此外,结扎后将线结置于腹外斜肌腱膜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儿疝手术专用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皮肤扩张器(1)、推线器(3)和穿刺针;所述皮肤扩张器(1)为管状结构,沿所述管状结构长度方向的管壁的两边对称向外凸出构成截面为V形的通道(2);所述推线器(3)的两端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半圆形结构内设有供丝线(11)穿过的U形通孔(4);所述穿刺针包括可弯曲的内芯(5),以及套设于所述内芯(5)的外鞘(6),所述外鞘(6)的一端弯曲15~35度,所述外鞘(6)的另一端设有注液口(7),所述注液口(7)的内径大于所述外鞘(6)的内径,所述内芯(5)的一端设有倒钩(12),所述内芯(5)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内芯(5)固定连接的挡板(8)以及与所述内芯(5)套接的活动板(9),所述挡板(8)和活动板(9)之间通过弹簧(10)连接,所述活动板(9)的直径小于所述注液口(7)的内径,且大于所述外鞘(6)的内径;所述皮肤扩张器(1)、外鞘(6)和内芯(5)的一端呈斜面,所述推线器(3)和所述穿刺针分别在所述皮肤扩张器(1)内作轴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疝手术专用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皮肤扩张器(1)、推线器(3)和穿刺针;所述皮肤扩张器(1)为管状结构,沿所述管状结构长度方向的管壁的两边对称向外凸出构成截面为V形的通道(2);所述推线器(3)的两端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半圆形结构内设有供丝线(11)穿过的U形通孔(4);所述穿刺针包括可弯曲的内芯(5),以及套设于所述内芯(5)的外鞘(6),所述外鞘(6)的一端弯曲15~35度,所述外鞘(6)的另一端设有注液口(7),所述注液口(7)的内径大于所述外鞘(6)的内径,所述内芯(5)的一端设有倒钩(12),所述内芯(5)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内芯(5)固定连接的挡板(8)以及与所述内芯(5)套接的活动板(9),所述挡板(8)和活动板(9)之间通过弹簧(10)连接,所述活动板(9)的直径小于所述注液口(7)的内径,且大于所述外鞘(6)的内径;所述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