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感应式矫正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6184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感应式矫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矫正带本体和设置在其边缘的肩带,在所述矫正带本体的内部安装有供电模块、感应模块和反馈模块,所述感应模块和反馈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感应模块包括角度感应模块和拉力感应模块,所述角度感应模块和拉力感应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输出端均连接至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结构简单,通过传感器及时感应到使用者不正确的姿态,并通过震动或者发出声音的方式来提醒使用者改变姿态,而不需要额外施加一个非常大的力,所以不会给使用者造成不适感。

An Intelligent Induction Correction Bel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inductive correcting bel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includes a correcting belt body and a shoulder belt arranged on its edge. A power supply module, an induction module and a feedback module are install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correcting belt body. The input terminals of the induction module and the feedback modul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and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induction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eedback module. The input end of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is connected; a switch button is arranged on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the induction module includes an angle induction module and a pull induction module, the input end of the angle induction module and the pull induction modul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and the output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input end of the feedback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timely sensing of the user's incorrect posture by sensors, and reminding the user to change the posture by means of vibration or sound, without additional exertion of a very large force, so it will not cause discomfort to the u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感应式矫正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姿势矫正带,具体是一种智能感应式矫正带。
技术介绍
背部是由两肩和背上部共同组成的人的骨架部分,这个部分是身体最易负重的部分,而背部的肌肉薄弱,容易弯曲,时间一长容易导致驼或诱发颈椎病的发生,目前市场上的矫正带不断普及小孩子和年轻人尤其热衷。现有的矫正带是通过松紧带的拉力,在人的肩部施加一个向后的力,迫使使用者的肩部展开,胸部挺起,腰部挺直。这种矫正方式有两个缺点。第一,给使用者额外施加一个力,这种矫正是属于被动的。因为一般来说人体的姿态是由肌肉决定的,以圆肩为例,造成圆肩的本质是胸部肌肉与背部肌肉不协调,胸部肌肉发达但是背部肌肉无力,导致胸部肌肉将肩部向前拉,从而造成圆肩。现有的矫正带提供了一个外力让身体仅在佩戴时能保持正确姿态,并没有让人体自身的肌肉得到锻炼,所以当使用者不再使用矫正带,失去了外加的力,很容易变回成原来不正确的姿态。第二,现有矫正带为了迫使使用者的保持正确姿态,必须施加一个足够大的力,而这种力通常作用在使用者的腋窝或者腹部,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不适应。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感应式矫正带,能够有效解决其通过施加外部拉力的作用而造成人体不适的技术难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智能感应式矫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矫正带本体和设置在其边缘的肩带,在所述矫正带本体的内部安装有供电模块、感应模块和反馈模块,所述感应模块和反馈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感应模块包括角度感应模块和拉力感应模块,所述角度感应模块和拉力感应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输出端均连接至反馈模块的输入端。优选地,所述角度感应模块内设置有角度传感器。优选地,所述拉力感应模块内设置有拉力传感器。优选地,所述反馈模块内安装有震动提醒装置和声音提醒装置。优选地,所述声音提醒装置采用的是扬声器。优选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电池和充电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传感器及时感应到使用者不正确的姿态,并通过震动或者发出声音的方式立即提醒使用者改变不正确的姿态。通过这种提醒的方式可以让使用者主动去保持一种正确的姿态。这样,使用者通过自身的肌肉发力来维持正确的姿态可以让肌肉得到有效的锻炼,坚持一段时间以后,身体的肌肉可以恢复协调,姿态也就自然恢复正确。例外,本产品在矫正的时候不需要额外施加一个非常大的外力,所以不会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不适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矫正带本体;2、肩带;3、供电模块;4、感应模块;41、角度感应模块;42、拉力感应模块;5、反馈模块;51、震动提醒装置;52、声音提醒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感应式矫正带,包括矫正带本体1和设置在其边缘的肩带2,其中,肩带部分可以采用日字扣来调节其长度以适应不同人体的穿戴。在矫正带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供电模块3、感应模块4和反馈模块5,其中,感应模块4和反馈模块5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3的输出端相连接,感应模块4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接。供电模块3包括电池和充电模块,在供电模块3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感应模块4包括角度感应模块41和拉力感应模块42,其中,角度感应模块41和拉力感应模块42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接,输出端均连接至反馈模块5的输入端。角度感应模块41内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拉力感应模块42内设置有拉力传感器。使用时,感应模块被矫正带本体紧紧地固定在使用者的背部,所以角度感应器能准确感应到使用者身体倾斜角度的变化。而拉力感应器能准确感应到使用者肩部位置的变化。进一步地,为了让使用者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反馈模块5内安装有震动提醒装置51和声音提醒装置52,并且声音提醒装置52采用的是扬声器。因此,当感应模块感应到使用者姿态不正确时,反馈模块会立即发出提醒。使用时,人们只需将这款产品穿在身上,打开开关,然后站正或者坐正,产品开始锁定初始值(需要几秒钟),锁定完成后提醒使用者(震动或者声音的方式),之后产品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在此期间,如果使用者出现任何不正确的姿态,本产品将立即发出提醒,让使用者恢复正确姿态。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中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感应式矫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矫正带本体(1)和设置在其边缘的肩带(2),在所述矫正带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供电模块(3)、感应模块(4)和反馈模块(5),所述感应模块(4)和反馈模块(5)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感应模块(4)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3)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感应模块(4)包括角度感应模块(41)和拉力感应模块(42),所述角度感应模块(41)和拉力感应模块(42)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接,输出端均连接至反馈模块(5)的输入端;所述拉力感应模块(42)内设置有拉力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感应式矫正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矫正带本体(1)和设置在其边缘的肩带(2),在所述矫正带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供电模块(3)、感应模块(4)和反馈模块(5),所述感应模块(4)和反馈模块(5)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感应模块(4)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3)上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感应模块(4)包括角度感应模块(41)和拉力感应模块(42),所述角度感应模块(41)和拉力感应模块(42)的输入端分别与供电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接,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然然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风车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