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60192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包括播种器主体,播种器主体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进料组件,进料组件形成有多个进料口;播种组件,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通过所述播种组件活动连接,所述播种组件形成有多个播种口;输料组件,输料组件连通所述进料口和播种口,所述输料组件将所述进料口进入的种子颗粒输送至所述播种口;相邻所述播种口之间的距离相等。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形成于播种器主体上的进料组件、播种组件和输料组件,进料组件具有相互独立的进料口、播种组件具有相互独立的播种口,这样能够方便作业人员分别在每个进料口放入种子颗粒,然后驱使种子颗粒能够以单粒的形式注入田间的指定位置,该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结构新型、操作便捷。

A Single Seeder with Equal Distance for Wh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
本技术涉及农业播种技术、农业播种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麦等行距单粒或多粒播种用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
技术介绍
小麦种植时需要作业人员在田间播撒种子,而现有技术中一些较不发达的地区仍然处于人工播种的方式,个别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节约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但是对于较不发达的地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有很多的限制因素,所以针对较不发达地区的种子播种问题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深入研究。随着农业的发现,已经出现了一些针对人工播种种子的机器,其主要用于大田播种。但是对于小麦育种和科学研究,特别是单粒要求的试验仍然无法完成;例如穗行、株行、F2代、DH群体、RIL群体的单粒点播以及需要单粒点播观察小麦个体发育的试验,需要人工在大田中依据米尺距离一粒一粒打孔播种并覆盖,费时费工费力。同时,人工打孔深浅不一,造成小麦发芽较为低下,难以满足较为精细的实验室要求的田间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实现等行距单粒播种要求、满足试验过程中对单株小麦叶片的采集和单株农艺性状观察和调查工作、确保科学试验数据精确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包括:播种器主体,所述播种器主体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进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形成于所述第一架体的上部,且所述进料组件形成有多个进料口,种子颗粒由任一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进料组件;播种组件,所述播种组件形成于所述播种器主体的下部,且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通过所述播种组件活动连接,所述播种组件形成有多个播种口;输料组件,所述输料组件形成于所述进料组件和所述播种组件之间,且所述输料组件连通所述进料口和播种口,所述输料组件将所述进料口进入的种子颗粒输送至所述播种口;相邻所述播种口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进料口的数量和所述播种口的数量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播种器主体的第一架体高于所述第二架体的高度,且所述第一架体上具有把手,所述第二架体上端形成为操作手柄;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通过所述播种组件铰接地形成为一定角度,且所述播种组件的播种口通过改变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的夹角实现开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呈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的楔形框体结构;所述第一架体的上端的两侧均朝向外侧延伸有所述把手;所述第二架体的上端部为所述操作手柄。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管固定架,所述进料管固定架固连于所述第一架体的上端,所述进料组件还包括多个进料管,多个所述进料管固连于所述进料管固定架上,且相邻所述进料管交叉布设,所述进料管上形成有所述进料口。进一步的,所述播种组件包括多个播种件,多个所述播种件均布地固定于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下部;所述播种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架体固连的播种筒,且所述播种筒上形成有所述播种口,所述播种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架体固连的封口件,所述播种筒和所述封口件通过卷簧连接;所述卷簧的弹簧力驱动所述封口件封堵所述播种筒的播种口;所述第二架体带动所述封口件压缩所述卷簧以打开所述播种口。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呈由上至下尺寸逐渐减小的筒状结构;所述播种筒的上部呈与所述进料管结构相匹配的筒状结构、所述播种筒的下部呈锥形结构,且所述播种筒的下部锥形结构处开设有所述播种口;所述封口件呈条形结构,且所述封口件的下部形成有与所述播种口坡度相匹配的斜面。进一步的,所述输料组件包括多根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上端连通于所述进料管,所述输料管的下端连通于所述播种筒。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设计了播种器主体、以及形成于播种器主体上的进料组件、播种组件和输料组件,同时,进料组件具有相互独立的进料口、播种组件具有相互独立的播种口,这样能够方便作业人员分别在每个进料口放入种子颗粒,然后驱使种子颗粒能够以单粒的形式注入田间的指定位置,该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结构新型、操作便捷;2、本技术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的播种口间隔且等间距分布,作业时能够实现等行距单粒播种,试验效果好,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3、本技术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能够根据实际行距调节播种口的间距、以便能够适应各种试验要求,确保为后期试验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4、本技术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设计了两个架体,第一架体为主要支撑基础,用于作业时作业人员手持该播种器,而第二架体相对第一架体低一些,其与第一架体通过播种组件铰接,并且作业人员能够手持第二架体的操作手柄控制播种口的开关,结构结合了人们作业时的习惯,使得该播种器操作性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的进料组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的播种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架体;2、第二架体;3、进料组件;4、播种件;5、输料组件;101、把手;201、操作手柄;301、进料管固定架;302、进料管;303、进料口;401、播种筒;402、封口件;403、卷簧;404、播种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包括:播种器主体,播种器主体包括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进料组件3,进料组件3形成于第一架体1的上部,且进料组件3形成有多个进料口303,种子颗粒由任一进料口303进入进料组件3;播种组件,播种组件形成于播种器主体的下部,且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通过播种组件活动连接,播种组件形成有多个播种口404;输料组件5,输料组件5形成于进料组件3和播种组件之间,且输料组件5连通进料口303和播种口404,输料组件5将进料口303进入的种子颗粒输送至播种口404;相邻播种口404之间的距离相等;进料口303的数量和播种口404的数量相匹配。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成有进料组件3、播种组件和输料组件5的播种器,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单粒播种,主要用于种子播种作业领域;其中,为了实现单粒、等行距播种,本实施例在进料组件3上设计了多个进料口303、播种组件上设计了多个播种口404,同时进料口303之间相互独立,以便能够方便在每个进料口303内放入单粒种子颗粒,播种口404相互独立,以便能够在田间播种时确保重力颗粒可以以单粒的形式注入指定位置;另外,本实施例的播种口404之间的间距相等,目的是为了达到试验要求,即满足等行距播种的试验要求。其次,为了结构更加新颖、以及能够方便作业人员作业,本实施例设计了上述的播种器主体,其包括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两个架体通过播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播种器主体,所述播种器主体包括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进料组件(3),所述进料组件(3)形成于所述第一架体(1)的上部,且所述进料组件(3)形成有多个进料口(303),种子颗粒由任一所述进料口(303)进入所述进料组件(3);播种组件,所述播种组件形成于所述播种器主体的下部,且所述第一架体(1)和所述第二架体(2)通过所述播种组件活动连接,所述播种组件形成有多个播种口(404);输料组件(5),所述输料组件(5)形成于所述进料组件(3)和所述播种组件之间,且所述输料组件(5)连通所述进料口(303)和播种口(404),所述输料组件(5)将所述进料口(303)进入的种子颗粒输送至所述播种口(404);相邻所述播种口(404)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进料口(303)的数量和所述播种口(404)的数量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播种器主体,所述播种器主体包括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进料组件(3),所述进料组件(3)形成于所述第一架体(1)的上部,且所述进料组件(3)形成有多个进料口(303),种子颗粒由任一所述进料口(303)进入所述进料组件(3);播种组件,所述播种组件形成于所述播种器主体的下部,且所述第一架体(1)和所述第二架体(2)通过所述播种组件活动连接,所述播种组件形成有多个播种口(404);输料组件(5),所述输料组件(5)形成于所述进料组件(3)和所述播种组件之间,且所述输料组件(5)连通所述进料口(303)和播种口(404),所述输料组件(5)将所述进料口(303)进入的种子颗粒输送至所述播种口(404);相邻所述播种口(404)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进料口(303)的数量和所述播种口(404)的数量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器主体的第一架体(1)高于所述第二架体(2)的高度,且所述第一架体(1)上具有把手(101),所述第二架体(2)上端形成为操作手柄(201);所述第一架体(1)和所述第二架体(2)通过所述播种组件铰接地形成为一定角度,且所述播种组件的播种口(404)通过改变所述第二架体(2)与所述第一架体(1)的夹角实现开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和第二架体(2)均呈上端宽度小于下端宽度的楔形框体结构;所述第一架体(1)的上端的两侧均朝向外侧延伸有所述把手(101);所述第二架体(2)的上端部为所述操作手柄(2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等距离单粒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文斌王倩吴翠翠谢三刚邱玉亮柴永峰李素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