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播种施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095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45
一种多用播种施肥器,由手杆(1)、连接杆甲(2)、连接杆乙(3)、插销甲(4)、插销乙(5)、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组成,所述的手杆(1)的手杆杆身(12)由两个组成,手杆杆身(12)外侧到手把距离是相等的,手杆杆身(12)是细长杆状物体,长度在70~100mm,每一个手杆杆身(12)下部都有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从而分别构成独立的施肥系统,多用施肥器通过料斗甲和料斗乙两级料斗,料斗甲保证有一定的容量,通过料斗乙控制每次的肥料量或者种子数,通过手杆杆身的距离,在施肥时可以同时在作物的两侧施肥,这样,能够保证作物更好的吸收,而在打底肥和播种时,将肥料和种子距离3~10cm,以免氮肥伤害幼苗。

A Multipurpose Sowing and Fertilizer Applica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ultipurpose seeding fertilizer applicator, which is composed of a hand rod (1), a connecting rod (2), a connecting rod (3), a bolt (4), a bolt (5), a spring (6), a discharger (7), a feeder (8) and a transfer bucket (9). The hand rod body (12) of the hand rod (1)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The distance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hand rod body (12) to the handle is equal, and the hand rod body (12)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It is a slender rod-shaped object with a length of 70-100 mm. Each pole body (12) has springs (6), dischargers (7), feeders (8) and transit hoppers (9), thus constituting an independent fertilization system. The multi-purpose fertilizer applicator has a certain capacity through hopper A and hopper B. The hopper A controls the amount of fertilizer or the number of seeds per time through hopper B. Through the distance of the pole body, fertilizer can be appli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rop at the same time when applying fertilizer, so as to ensure better absorption of the crop, while in the bottom fertilizer and sow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fertilizer and seed is 3-10 cm, so as to avoid the damag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to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播种施肥器
本申请属于农业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施肥工具。
技术介绍
施肥,是保证农业增长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依据不同的作物,施用的肥料种类和用量存在差别,一般来说,氮磷钾是常见的化肥,由于氮肥易于分解和挥发,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施肥之后进行掩埋,以减少或者减慢氮肥的挥发或者分解,钾肥则易溶于水,容易流失,这两种肥料传统的施肥方式都是挖开之后,施肥,施肥之后掩埋,如果是碳铵、尿素,干燥状态难以被作物吸收,农民通常都是采用农家肥混合或者在施用碳铵、尿素之后用农家肥,利用农家肥中的水分促进吸收,为了减少施肥次数,提高施肥效率,现在大部分农民采用了复混肥,复混肥是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有效成分,通过基料经过搅拌、团粉、加入缓释剂或者包覆等工艺制成的具有长效作用的肥料,复混肥一般利用测土配方工艺,针对不同的地域、地力条件,微量元素含量等加工而成的,相对单一肥料,肥力更高,对环境的破坏更小,但是,复混肥在施用中也存在问题,从需肥量和施用情况看,在打底肥的施用中,需肥量是需要后期需肥量高,前期需肥量低,但是,肥料的肥力释放是前期多,后期少,前期存在肥料浪费,后期存在肥力不足,所述的打底肥是指播种时和种子一起施的肥,因此,为了避免肥料浪费以及氮肥对幼苗的伤害,打底肥以距离种子3~10cm左右为宜,但是,现有的手工施肥、播种很难做到这一点还要说明一点的是,在目前的同类产品中,大多都是施肥或者播种单一进行,效率太低,再就是打好明穴后再下种施肥,根本达不到掩种掩肥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的由来:手工施肥存在施肥量难以准确控制,种子与肥料的距离不容易控制,施肥工序多而效率低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多用播种施肥器,多用播种施肥器分为单杆式、双杆式、背包式,其特征是:双杆式由手杆1、连接杆甲2、连接杆乙3、插销甲4、插销乙5、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组成;单杆式由手杆1、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组成。所述的双杆式是指手杆杆身12由两个组成,每一个手杆杆身12下部都有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从而分别构成独立的施肥系统;所述的单杆式是指手杆杆身12由一个组成,手杆杆身12下部都有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所述的双杆式手杆1由手把11、手杆杆身12、连接孔甲13、连接孔乙14、挡圈15组成;所述的单杆式手杆1由手把11、手杆杆身12、连接孔乙14、挡圈15组成;所述的手把11是施肥作业时手握部分,其中双杆式中,手杆杆身12外侧到手把距离是相等的,单杆式中,手杆杆身12到两侧手把距离相同;所述的手杆杆身是细长杆状物体,长度在70~100mm;所述的连接孔甲13是双杆式多用播种施肥器的结构,两个连接孔甲13位于手杆杆身12的下端平行位置,两个连接孔甲13分别与连接孔丁21、连接孔已31配合,并利用插销乙5将其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孔乙14与连接孔丙71配合,并利用插销丙10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挡圈15位于连接孔乙14的后部,挡圈15是挡住弹簧6。所述的连接杆甲2由连接孔丁21、连接孔戊22组成,连接杆乙3由连接孔已31、连接孔庚32组成,其中连接孔戊22的数量≥2,连接杆甲2是中空构造,中空部分用来穿进连接杆乙3,并且,连接孔庚32和连接孔戊22中的一个孔重合,用来插进插销甲4,通过更改连接孔庚32和连接孔戊22的位置,改变两个手杆杆身12的角度。所述的出料器7由连接孔丙71、滑槽72、屏蔽板73、出料槽甲74组成,所述的进料器8由料斗甲81、出料口甲82、滑轨甲83、进料口84、滑轨乙85、出料槽乙86、螺纹孔87组成;所述的滑槽72和滑轨甲83配合,这样,进料器8只能沿滑槽72上下移动;所述的屏蔽板73用来挡住进料口84;所述的出料槽甲74是肥料和种子的出口通道,出料槽甲74和出料槽乙86配合形成肥料和种子的出口通道,出料槽甲74与滑槽72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屏蔽板73内侧是空的;所述的料斗甲81是用来存储肥料或种子的装置;所述的出料口甲82位于料斗甲81的底部,肥料或者种子由出料口甲82流入到中转斗9中;所述的进料口84是中转斗9中的肥料或者种子进入出料器7的通道,所述的滑轨乙85是形成出料槽86;所述的螺纹孔87和锁紧孔92配合,利用螺杆穿过锁紧孔92,并拧进螺纹孔87,从而将中转斗9锁紧在进料器8上。所述的中转斗9由出料口乙91、锁紧孔92、料斗乙93组成,所述的出料口乙91用来插入进料口84,出料口乙91位于料斗乙93的下部;所述的料斗乙93是用来存储肥料或者种子的通道,料斗乙93安装好后位于料斗甲81的下方。背包式是指将肥料或者种子利用背包存储,背包的下部利用可弯折塑胶管或者弹簧管连接到料斗甲(81)、背包中的肥料或者种子通过可弯折塑胶管或者弹簧管流进到料斗甲(81)。有益效果:多用播种施肥器通过料斗甲和料斗乙两级料斗,料斗甲保证有一定的容量,通过料斗乙控制每次的肥料量或者种子数,通过手杆杆身的距离,在施肥时可以同时在作物的两侧施肥,这样,能够保证作物更好的吸收,而在打底肥和播种时,将肥料和种子距离3~10cm,以免氮肥伤害幼苗。附图说明附图1是施肥器立体效果图;附图2是施肥器立体效果图;附图3是手杆效果图;附图4是出料器效果图;附图5是进料器效果图;附图6是进料器效果图;附图7是中转斗效果图;附图8是连接杆甲效果图;附图9是连接杆乙效果图;图中:1是手杆,2是连接杆甲,3是连接杆乙,4是插销甲,5是插销乙,6是弹簧,7是出料器,8是进料器,9是中转斗,10是插销丙,11是手把,12是手杆杆身,13是连接孔甲,14是连接孔乙,15是挡圈,71是连接孔丙,72是滑槽,73是屏蔽板,74是出料槽甲,81是料斗甲,82是出料口甲,83是滑轨甲,84是进料口,85是滑轨乙,86是出料槽乙,87是螺纹孔,91是出料口乙,92是锁紧孔,93是料斗乙,21是连接孔丁,22是连接孔戊,31是连接孔已,32是连接孔庚。具体实施方式附图1是施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显示的是双杆式多用播种施肥器的构造,单杆式多用播种施肥器区别在于只有一个手杆杆身以及下面的施肥系统,背包式多了利用背包存储肥料或者种子,通过可弯折管或者弹簧管将肥料或者种子流进到料斗甲81,其他构造是一样的,施肥器由手杆1、连接杆甲2、连接杆乙3、插销甲4、插销乙5、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组成,手杆1是施肥器的基础结构,双杆式由手杆1、连接杆甲2、连接杆乙3、插销甲4、插销乙5、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组成;单杆式由手杆1、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组成。双杆式是指手杆杆身12由两个组成,每一个手杆杆身12下部都有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从而分别构成独立的施肥系统;单杆式是指手杆杆身12由一个组成,手杆杆身12下部都有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双杆式手杆1由手把11、手杆杆身12、连接孔甲13、连接孔乙14、挡圈15组成;单杆式手杆1由手把11、手杆杆身12、连接孔乙14、挡圈15组成;手把11是施肥作业时手握部分,其中双杆式中,手杆杆身12外侧到手把距离是相等的,单杆式中,手杆杆身12到两侧手把距离相同;手杆杆身是细长杆状物体,长度在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播种施肥器,其特征是:多用播种施肥器由手杆(1)、连接杆甲(2)、连接杆乙(3)、插销甲(4)、插销乙(5)、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组成,所述的手杆(1)的手杆杆身(12)由两个组成,手杆杆身(12)外侧到手把距离是相等的,手杆杆身(12)是细长杆状物体,长度在70~100mm,每一个手杆杆身(12)下部都有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从而分别构成独立的施肥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播种施肥器,其特征是:多用播种施肥器由手杆(1)、连接杆甲(2)、连接杆乙(3)、插销甲(4)、插销乙(5)、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组成,所述的手杆(1)的手杆杆身(12)由两个组成,手杆杆身(12)外侧到手把距离是相等的,手杆杆身(12)是细长杆状物体,长度在70~100mm,每一个手杆杆身(12)下部都有弹簧(6)、出料器(7)、进料器(8)、中转斗(9),从而分别构成独立的施肥系统。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播种施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杆(1)由手把(11)、手杆杆身(12)、连接孔甲(13)、连接孔乙(14)、挡圈(15)组成;两个连接孔甲(13)位于手杆杆身(12)的下端平行位置,两个连接孔甲(13)分别与连接孔丁(21)、连接孔已(31)配合,并利用插销乙(5)将其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孔乙(14)与连接孔丙(71)配合,并利用插销丙(10)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挡圈(15)位于连接孔乙(14)的后部,挡圈(15)是挡住弹簧(6)。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播种施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杆甲(2)由连接孔丁(21)、连接孔戊(22)组成,连接杆乙(3)由连接孔已(31)、连接孔庚(32)组成,其中连接孔戊(22)的数量≥2,连接杆甲(2)是中空构造,中空部分用来穿进连接杆乙(3),并且,连接孔庚(32)和连接孔戊(22)中的一个孔重合,用来插进插销甲(4),通过更改连接孔庚(32)和连接孔戊(22)的位置,改变两个手杆杆身(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贵俊田正芳李铁军陈胜迁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田贵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