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542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包括:踩踏件及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及滑块,所述踩踏件与滑块之间弹性连接,这样使骑行者在骑行开始时便于脚掌与踩踏件贴合并在骑行过程中脚掌始终与踩踏件贴合,使整个脚掌着力与踩踏件,使骑行更轻松。

A bicycle tramp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icycle trampl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rampling part and a guiding mechanism. The guid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guide rail and a slider. The trampling part and a slider are elastically connected, so that the pedestrian can easily combine the sole and the trampling par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ride, and the sole always fits the trampling part during the ride process, so that the whole sole exerts on the trampling part and makes the ride easier.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驱动机构大多采用圆周踩踏的方式,其存在用力死点,即当踩踏力方向与曲柄成一直线时,无论用多大力都无法使自行车前进,另一方面踩动脚踏是做圆周运动,踩踏频率不高。因此为了克服圆周踩踏的不足,后来人们研发出了直线踩踏自行车,即将原先的圆周踩踏运动变为直线来回往复踩踏运动,参中国专利第201721525262.5号所揭示的一种直线踩踏自行车,其踩踏板直接与导向机构的滑块固定连接,该种结构的缺陷在于:由于腿在作直线往复踩踏的过程中有伸直,也有弯曲,伸直时整个脚掌的着力点可作用于踩踏板上,弯曲时无法使整个脚掌的着力点作用于踩踏板上,也就是说在整个直线往复运动中踩踏板无法根据脚的角度变化而变化,因为它是与滑块固定连接的。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自行车踩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踩踏省力的自行车踩踏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包括:踩踏件及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及滑块,所述踩踏件与滑块之间弹性连接。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踩踏件包括:踩踏轴及踩踏板,所述滑块设有轴座,所述轴座与滑块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踩踏板与滑块之间设有弹性件。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扭簧。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踩踏轴与踩踏板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踩踏轴与轴座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扭簧套设于踩踏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滑块相抵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踩踏板相抵接。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踩踏板与踩踏轴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踩踏轴与轴座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扭簧套设于踩踏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滑块相抵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踩踏板相抵接。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拉簧设置在踩踏件与滑块之间。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设有控制踩踏件初始位置的定位件。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踩踏件设有前挡件。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踩踏件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弯折延伸的勾脚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自行车踩踏装置与现有自行车踩踏装置相比,踩踏件与滑座之间设置了弹性件,使踩踏件在骑行过程中能相对车架摆动,骑行者在骑行开始时整个脚掌与踩踏件贴合并在骑行过程中整个脚掌都能着力于踩踏板,使骑行更轻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自行车踩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自行车踩踏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自行车踩踏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踩踏件,10、踩踏板,100、主体部,101、勾脚部,11、踩踏轴,2、导向机构,20、滑块,21、导轨,3、轴座,4、扭簧,5、定位件,50、定位部,6、前挡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图1及图2所示,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包括踩踏件1及导向机构2,所述踩踏件1包括踩踏板10及踩踏轴11,所述踩踏板10包括主体部100及自主体部100的下方弯折延伸的勾脚部101,所速踩踏板10与踩踏轴11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踩踏板10也可以与踩踏轴11一体成型。所述导向机构2包括滑块20及导轨21,所述导轨21固定安装在车架上,所述滑块20可相对于导轨21滑动,所述滑块20上设有轴座3,所述轴座3与滑块20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座3也可以与滑块20一体成型,同样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述轴座3上设有孔,所述踩踏轴11的一端收容于孔内并可相对于轴座3转动,所述踩踏轴11上套设有扭簧4,所述扭簧4的一端与踩踏板10相抵接,所述扭簧4的另一端与滑块20相抵接,以实现踩踏板10与滑块20之间的弹性连接,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踩踏板10与滑块20之间设置拉簧,同样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述滑块20上设有定位件5,所述定位件5上设有与踩踏板10相抵接的定位部50,所述定位部50用于调节踩踏板10的初始位置,使骑行者踩上踩踏板10时勾脚部101正好勾在脚后跟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定位件5,可以选择弹力合适的扭簧或者拉簧,使踩踏板10的初始位置正好在合适的位置,使骑行者踩上踩踏板10时勾脚部101正好勾在脚后跟上,同样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述踩踏板10上还设有前挡件6,当脚回踩时,前挡件6作用于脚背以带动踩踏件1及滑块20沿着导轨21往回滑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前挡件,脚回踩时勾脚部101作用于脚后跟上以带动踩踏件1及滑块20沿着导轨21往回滑动,同样可以实现本技术。本技术中自行车踩踏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骑行者脚踩上踩踏板10,勾脚部101勾住脚后跟,脚掌贴合于踩踏板10上,前挡件6挡在脚背前,脚向前踩踏带动踩踏件1及滑块20沿着导轨21向前滑动,继而带动自行车向前行,随着脚向前踩,踩踏件1相对滑块20摆动,使脚掌始终贴合在踩踏板10上,这样整个脚掌着力于踩踏件1上,使踩踏更轻松,向前踩到一定位置时,脚需往回踩,此时勾脚部101作用于脚后跟,前挡件6作用于脚背,脚带动踩踏件1及滑块20沿着导轨21往回滑动,往回移动一定距离后,脚再次往前踩,这样往复踩踏使自行车不断前行。实施例2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自行车踩踏装置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1中踩踏板10与踩踏轴11固定连接,轴座3上设有孔,所述踩踏轴11的一端收容于孔内并可相对于轴座3转动,所述扭簧套设于踩踏轴11上,所述扭簧4的一端与踩踏板10相抵接,所述扭簧4的另一端与滑块20相抵接,以实现踩踏板10与滑块20之间的弹性连接,而本实施例中所述踩踏板10与踩踏轴11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踩踏轴11与轴座3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扭簧4套设于踩踏轴11上,所述扭簧4的一端与滑块20相抵接,所述扭簧4的另一端与踩踏板10相抵接,同样可以实现本技术。综上所述,本技术中的自行车踩踏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踩踏装置相比,踩踏踩踏件向前移动过程中,由于踩踏件与滑块之间是弹性连接,踩踏件可相对滑块摆动,这样脚掌始终与踩踏板贴合,使整个脚掌着力与踩踏板上,使骑行更轻松。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包括:踩踏件及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及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件包括:踩踏轴及踩踏板,所述滑块设有轴座,所述轴座与滑块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踩踏板与滑块之间设有弹性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包括:踩踏件及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轨及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件包括:踩踏轴及踩踏板,所述滑块设有轴座,所述轴座与滑块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踩踏板与滑块之间设有弹性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轴与踩踏板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踩踏轴与轴座之间形成相对转动连接,所述扭簧套设于踩踏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滑块相抵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踩踏板相抵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踩踏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可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川梭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