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和甫专利>正文

新风预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5299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风预热系统,包括:第一壳体,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进风口处,用于过滤外界空气;预热装置,预热装置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用于对第一壳体内空气进行预热处理生成预热空气,预热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外;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出风口处,用于过滤预热空气;预热装置包括:油浴加热系统,设置在第一壳体外;热管,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热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油浴加热系统内,由油浴加热系统所热管进行加热。本新风预热系统,采用热管式作为热量载体,无动力进行热量输送,无二次动力能源损耗;该散热段无明火,无动力,清洁,高效;不会发生絮状物进入被引燃的现象。

Fresh air preheat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resh air preheat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hell with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 first filter device, which is arranged at the air inlet for filtering external air; a preheating device, one end of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shell for preheating the air in the first shell to generate preheated air,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preheating device. The second filter devic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first shell; the second filter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outlet for filtering the preheated air; the preheating device includes an oil bath heating system, which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first shell; a heat pipe, one end of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heat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oil bath heating system, which is heated by the heat pipe of the oil bath heating system. The new air preheating system uses heat pipe as heat carrier, no power for heat transfer, no secondary power energy loss; the heat sink section has no open fire, no power, clean and efficient; no flocculent entering into the ignition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预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加热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预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寒冷地区室外温度比较低,若盘管温度低于50摄氏度,极易发生新风直接冻裂盘管的现像,所以在极寒环境,新风需要经过预热处理将新风温度加热到-10℃以上后再送入新风预处理系统。传统新风预热处理一般采用电加热的形式实现,由于采用电阻丝加热,伴随新风进入的絮状物很容易被引燃,新风停止运转后,电阻丝也容易烤坏风机内的初效过滤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预热系统,采用热管式作为热量载体,无动力进行热量输送,无二次动力能源损耗;与新风空气接触的散热段,无明火,无动力,清洁,高效;不会发生絮状物进入引燃的现象。采用密闭式油浴加热,受热更均匀,更加容易控制加热温度;并且不与大气接触,性能稳定,零维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预热系统,包括:第一壳体,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用于过滤外界空气;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用于对所述第一壳体内空气进行预热处理生成预热空气,所述预热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用于过滤所述预热空气;所述预热装置包括:油浴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热管,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用于与第一壳体内的空气进行接触时,对空气进行预热处理,所述热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油浴加热系统内,由所述油浴加热系统所所述热管进行加热。在一个实施例中,油浴加热系统包括:第二壳体,套设在所述热管上,并与所述热管固定连接,使第二壳体与所述热管之间形成密闭腔体,所述腔体内用于填充油,加热电阻丝,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用于对油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用于监测油的温度;温控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阻丝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油的加热温度。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移动装置,与所述预热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预热装置从所述第一壳体中取出;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平台,与所述预热装置顶端采用螺母固定连接;至少两根导轨,与所述移动平台滑动连接;电机,与所述导轨传动连接,用于控制导轨转动,使所述移动平台在所述导轨上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外部包覆有保温隔热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新风预热系统还包括清洗装置,用于清洗所述热管;所述清洗装置包括:储水罐,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外部;喷嘴,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并设置在所述热管一侧,与所述储水罐采用胶管连接,所述喷嘴的出水口正对所述热管;电磁阀门,设置在所述胶管中间位置,用于控制所述喷嘴喷水。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洗装置还包括: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的进水管与所述电磁阀门连接,增压装置的出水口与喷嘴连接,用于产生高压水流。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风预热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又一种新风预热系统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再一种新风预热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预热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壳体1,设置有一个进风口5和一个出风口6;第一过滤装置2,设置在进风口5处,用于过滤外界空气;预热装置3,预热装置3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用于对第一壳体1内空气进行预热处理生成预热空气,预热装置3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1外;可以在第一壳体1上开设通孔,预热装置3通过该通孔穿过该第一壳体1,且该通孔与预热装置3之间设有密封层,以保证第一壳体1内空腔的封闭性。第二过滤装置4,设置在出风口6处,用于过滤预热空气;预热装置3包括:油浴加热系统31,设置在第一壳体1外;热管32,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用于与第一壳体1内的空气进行接触时,对空气进行预热处理,热管32的另一端设置在油浴加热系统31内,由油浴加热系统31对热管32进行加热。外界空气通过进风口5进入第一壳体1内。位于进风口5处的第一过滤装置2对空气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与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的热管32的一端接触接受预热。然后预热后的空气经过第二过滤装置4,从出风口6送入新风预处理系统中。本新风预热系统,采用热管作为热量载体,无动力进行热量输送,无二次动力能源损耗;预热装置与第一壳体内空气接触的热管,是新风预热系统的散热段,该散热段无明火,无动力,清洁,高效;不会发生絮状物进入被引燃的现象。采用油浴加热,受热更均匀,更加容易控制加热温度;并且热管不与大气接触,不会与大气中的氧气接触而发生氧化,性能稳定,零维护。另外,热管位于第一壳体内的一端可采用铝翅片式,这样散热效率更高,比电加热更快对空气进行预热。为实现对热管的加热,在一个实施例中,油浴加热系统3包括:第二壳体,套设在热管上,并与热管固定连接,使第二壳体与热管之间形成密闭腔体,腔体内用于填充油,加热电阻丝,设置在腔体内,用于对油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腔体内,用于监测油的温度;温控器,与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阻丝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油的加热温度。通过电阻丝对油进行加热,通过油对热管进行加热,从而实现热管对第一壳体内空气的加热;采用密闭式油浴加热,受热更均匀,更加容易控制加热温度;并且因为采用密闭式不与外界大气接触,性能稳定,零维护。为方便更换预热装置,或对预热装置进行保养,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移动装置,与预热装置连接,用于将预热装置从第一壳体中取出;如图2所示,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平台11,与预热装置3顶端采用螺母固定连接;至少两根导轨12,与移动平台11滑动连接;电机13,与导轨12传动连接,用于控制导轨12转动,使移动平台11在导轨12上移动。其中一条导轨12为丝杆,丝杆与电机之间传动连接,丝杆与移动平台之间滑动连接,电机带动丝杆旋转,使移动平台在丝杆上滑动。当预热装置发生故障或需要定期保养时,通过电机带动移动平台,使与移动平台连接的预热装置从第一壳体中取出,方便工作人员对预热装置进行更换或保养。为了减少热量的流失,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外部包覆有保温隔热层。为实现清洗热管在第一壳体内部的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新风预热系统还包括清洗装置,用于清洗热管;如图3所示,清洗装置包括:储水罐21,设置于第一壳体1外部;喷嘴22,设置于第一壳体1内部,并设置在热管32一侧,与储水罐21采用胶管连接,喷嘴22的出水口正对热管32;电磁阀门23,设置在胶管中间位置,用于控制喷嘴喷水。当预热装置用了一段时间后,热管表面会覆盖灰尘,通过喷嘴喷出水流对热管外表面进行清洗。清洗装置还包括开关,与电磁阀门连接,当需要清洗时按下开关,电磁阀门打开,喷嘴出水。为了达到更好的清洗效果,还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用于过滤外界空气;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用于对所述第一壳体内空气进行预热处理生成预热空气,所述预热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用于过滤所述预热空气;所述预热装置包括:油浴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热管,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用于与第一壳体内的外界空气进行接触时,对外界空气进行预热处理,所述热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油浴加热系统内,由所述油浴加热系统对所述热管进行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用于过滤外界空气;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用于对所述第一壳体内空气进行预热处理生成预热空气,所述预热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用于过滤所述预热空气;所述预热装置包括:油浴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热管,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用于与第一壳体内的外界空气进行接触时,对外界空气进行预热处理,所述热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油浴加热系统内,由所述油浴加热系统对所述热管进行加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浴加热系统包括:第二壳体,套设在所述热管上,并与所述热管固定连接,使第二壳体与所述热管之间形成密闭腔体,所述腔体内用于填充油,加热电阻丝,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用于对油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用于监测油的温度;温控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电阻丝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甫
申请(专利权)人:李和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