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引流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47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位引流床,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床架、位于床架的上部且一端与所述床架铰接的主床板、设置在主床板上并能够相对于主床板翻转的辅助床板、与主床板连接并用于驱动主床板翻转的第一翻转机构以及与辅助床板连接并用于驱动辅助床板翻转的第二翻转机构,所述辅助床板位于所述主床板的一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帮助病人进行体位引流,使用方便,稳定可靠。

Posture drainage b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dy position drainage bed,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a main bed board articula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bed frame, an auxiliary bed board arranged on the main bed board and capable of turning over relative to the main bed board, a first turning mechanism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ed board and used to drive the turning over of the main bed board, and an auxiliary bed. The plate is connected and used to drive the second turnover mechanism of the auxiliary bed plate, which is located at one end of the main bed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aims at helping patients to carry out body position drainage, which is convenient to use, stabl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位引流床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帮助病人做康复治疗的体位引流床。
技术介绍
体位引流是指对分泌物的重力引流,应配合使用一些胸部手法治疗,如拍背、振颤等,多能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治疗者可参照X线胸片跟踪肺内分泌物的方法,并通过血气分析监测肺内分泌物清除效果,提供氧合的客观数据。主要促进脓痰的排出,使病肺处于高位,其引流支气管的开口向下,促使痰液借重力作用,顺体位引流气管咳出,有助于痰液的引流。分泌物或细胞滞留引起的大块性肺不张,结构异常而引起分泌物聚集,长期无法排除(如支气管扩张,囊性肺纤维化或肺脓肿);由于用力呼气受限(如COPD、肺纤维化)而无力排出分泌物的患者急性感染时;或咳嗽无力(如老年或恶病质患者、神经肌肉疾病、术后或创伤性疼痛、或气管切开术患者)。由于患者具有肺不张、支气管扩张、囊性肺纤维化、肺脓肿、肺纤维化、咳嗽无力等症状,需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姿势作体位引流。现有技术中,医院在给病人做体位引流时,经常对普通的病床的床腿部位进行支垫或者对病人的腿和臀部部位进行支垫以达到头低脚高的体位姿势。这种方法,一方面使患者不舒服,另一方面稳定性不好,并且操作起来费力、繁琐、不方便,耽误很多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位引流床,旨在帮助病人进行体位引流,使用方便,稳定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体位引流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床架、位于床架的上部且一端与所述床架铰接的主床板、设置在主床板上并能够相对于主床板翻转的辅助床板、与主床板连接并用于驱动主床板翻转的第一翻转机构以及与辅助床板连接并用于驱动辅助床板翻转的第二翻转机构,所述辅助床板位于所述主床板的一端部。作为优选,所述辅助床板为矩形,所述主床板上设有容纳所述辅助床板的安装槽,所述辅助床板的侧边与所述安装槽的侧边铰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与床架转动连接的丝杠、用于驱动丝杠转动的动力装置、与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管、一端与螺纹管端部铰接的翻转架;所述第二翻转机构与第一翻转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翻转机构的翻转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床板铰接,所述第二翻转机构的翻转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床板铰接。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装置包括“Z”形的驱动手柄,所述驱动手柄的一端与所述丝杠的端部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固定在床架上的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的电机以及与电机连接并驱动所述丝杠转动的齿轮传动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翻转架包括位于床架下方并与床架铰接的转动轴、一端与转动轴轴身垂直固定且另一端与所述螺纹管铰接的连接板以及至少一个一端与转动轴轴身固定且另一端与主床板或辅助床板铰接的连接杆。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相互平行布置,且相邻连接杆之间还设有连接筋板。作为优选,所述丝杠的端部通过轴承与床架转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当病人需要进行体位引流且需要将腿部升高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操作第一翻转机构,驱动与第一翻转机构连接的主床板翻转,即主床板的尾部抬高,即可将躺在主床板上的病人的腿部抬高;当病人需要将背部抬高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操作第二翻转机构,驱动第二翻转机构连接的辅助床板翻转,即将辅助床板抬高;当然,根据体位需要,可同时调整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使得主床板和辅助床板同时进行翻转,达到使病人获得需要的体位,达到最佳的排痰效果,帮助病人进行体位引流,使用方便,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各图号名称为:1—床架,2—主床板,3—辅助床板,4—丝杠,5—翻转架,5-1—转动轴,5-2—连接板,5-3—连接杆,6—螺纹管,7—轴承,8—第二翻转机构,9—第一翻转机构,10—驱动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床架1、位于床架1上部且一端与所述床架1铰接的主床板2、设置在主床板2上并能够相对于主床板2翻转的用于支撑人体坐起的辅助床板3、与主床板2连接并用于驱动主床板2翻转的用于抬高人体腿部的第一翻转机构9以及与辅助床板3连接并用于驱动辅助床板3翻转的第二翻转机构8,所述辅助床板3位于所述主床板2的一端部,所述一端部具体指的是所述主床板2上的支撑人体背部的位置。上述体位引流床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当病人需要进行体位引流且需要将腿部升高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操作第一翻转机构9,驱动与第一翻转机构9连接的主床板2翻转,即主床板2的尾部抬高,可以抬高使病人头低脚高至少25°,即可将躺在主床板2上的病人的腿部抬高;当病人需要将背部抬高时,帮助病人坐起,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操作第二翻转机构8,驱动第二翻转机构8连接的辅助床板3翻转,即将辅助床板3抬高;当然,根据体位需要,可同时调整第一翻转机构9和第二翻转机构8,使得主床板2和辅助床板3同时进行翻转,达到使病人获得需要的体位,达到最佳的排痰效果,对于痰量大于25-30ml/day的效果最佳。上述体位引流床,目的在于在帮助病人进行体位引流,使用方便,稳定可靠。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体位引流床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辅助床板3为矩形,所述主床板2上设有容纳所述辅助床板3的安装槽,所述辅助床板3的侧边部与所述安装槽的侧边部铰接。上述设计采用辅助床板3与主床板2为一体式结构,即将辅助床板3镶嵌在主床板2内的安装槽内,通过在辅助床板3与安装槽之间设置铰链实现辅助床板3的转动。上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调整辅助床板3帮助病人进行体位引流,使用方便,稳定可靠。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体位引流床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翻转机构9包括与床架1通过轴承7转动连接的丝杠4、用于驱动丝杠4转动的动力装置、与丝杠4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管6、一端与螺纹管6端部铰接的翻转架5,所述第二翻转机构8与第一翻转机构10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翻转机构9的翻转架5的另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体位引流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床架(1)、位于床架(1)的上部且一端与所述床架(1)铰接的主床板(2)、设置在主床板(2)上并能够相对于主床板(2)翻转的辅助床板(3)、与主床板(2)连接并用于驱动主床板(2)翻转的第一翻转机构(9)以及与辅助床板(3)连接并用于驱动辅助床板(3)翻转的第二翻转机构(8),所述辅助床板(3)位于所述主床板(2)的一端部;所述一端部具体指的是所述主床板(2)上的支撑人体背部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体位引流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在地面上的床架(1)、位于床架(1)的上部且一端与所述床架(1)铰接的主床板(2)、设置在主床板(2)上并能够相对于主床板(2)翻转的辅助床板(3)、与主床板(2)连接并用于驱动主床板(2)翻转的第一翻转机构(9)以及与辅助床板(3)连接并用于驱动辅助床板(3)翻转的第二翻转机构(8),所述辅助床板(3)位于所述主床板(2)的一端部;所述一端部具体指的是所述主床板(2)上的支撑人体背部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位引流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床板(3)为矩形,所述主床板(2)上设有容纳所述辅助床板(3)的安装槽,所述辅助床板(3)的侧边与所述安装槽的侧边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位引流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9)包括与床架(1)转动连接的丝杠(4)、用于驱动丝杠(4)转动的动力装置、与丝杠(4)螺纹配合连接的螺纹管(6)、一端与螺纹管(6)端部铰接的翻转架(5);所述第二翻转机构(8)与第一翻转机构(9)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翻转机构(9)的翻转架(5)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床板(2)铰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弛李蓬勃李耀华秘云琦孙大维李万朋赵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