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以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438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触控面板及电子装置,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及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电极单元,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或/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电阻值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呈相关关系。本申请通过第一电极的电阻值变化量得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从而实现压力感应功能;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形成电容结构,可以基于电容变动确定用户的触控操作,同时实现触摸触控及压力触控,解决了现有终端存在的需要增加压力感应层才能实现压力感应功能的技术问题;同时,触控引线的设置,不占据边框的距离,实现了窄边框设计。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ouch panel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 touch panel includes a substrate and a touch layer, the touch layer includes an electrode unit, including a first electrode and a second electrode, and the resistance valu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or/or the second electrode is related to the shape variable of the touch panel. This application obtains the shape variable of the touch panel through the change of the resistance valu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thus realizing the pressure sensing function; the second electrode and the first electrode form a capacitive structure, which can determine the touch operation of the user based on the change of capacitance, and realize the touch touch control and pressure touch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solving the existing terminal need to increase the pressure sensing layer to realize the pressure sensing function. Technical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e setting of touch lead does not occupy the distance of the border, and realizes the narrow border de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技术发展,手机等终端类产品支持触控、以及压力感应等功能。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触控以及压力感应功能,终端内需要设置触控层实现触控功能,设置压力感应层实现压力感应功能,这种方式需要终端增加独立的压力感应层,增加了产品厚度。即现有终端存在需要增加压力感应层才能实现压力感应功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终端存在的需要增加压力感应层才能实现压力感应功能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至少两个电极单元,相邻两所述电极单元绝缘设置,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绝缘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或/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电阻值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呈相关关系。在本申请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一第一分支,所述第一分支的电阻值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呈正相关。在本申请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一第二分支,所述第二分支的电阻值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呈正相关。在本申请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二分支或/和所述第一分支为中空导线所形成的导电回路,且交错螺旋状设置。在本申请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在所述触控面板表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在本申请的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层包括至少两个呈阵列分布的电极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电极单元的在所述触控面板表面上的正投影面积相等;在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电极单元的在所述触控面板表面上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减小或增加。在本申请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电极单元还至少包括:第一触控引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触控引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每一所述电极单元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和所述第二触控引线绝缘且平行设置。在本申请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及所述第二触控引线同层设置。在本申请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为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电极为不同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另一者。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上述触控面板。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第一电极的电阻值变化量得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从而实现压力感应功能;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形成电容结构,可以基于电容变动确定用户的触控操作,同时实现触摸触控及压力触控,解决了现有终端存在的需要增加压力感应层才能实现压力感应功能的技术问题;同时,触控引线的设置,不占据边框的距离,实现了窄边框设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触控层的结构图;图2为本申请触控面板中电极单元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触控层的结构图。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基板(未画出),所述基板可以为导电玻璃。位于所述基板上的触控层100,所述触控层100包括多个电极单元10。所述电极单元10以2个及以上,具体数量本申请不作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电极单元10绝缘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单元10在所述触控层100上呈阵列分布。请参阅图1,本申请以3X3呈阵列分布的电极单元10进行说明。所述触控层100包括9个呈阵列分布的电极单元10。在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电极单元10在所述触控面板表面上的正投影面积相等。在一种实施例中,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电极单元10在所述触控面板表面上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减小或增加。本实施例中,在电极单元10至触控芯片30的方向上,所述电极单元10在所述触控面板表面上的正投影面积逐渐减小。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触控层100还包括触控引线2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引线20与所述电极单元10电连接。所述电极单元10通过所述触控引线20与所述触控芯片30电连接,进行信号传输。在一种实施例中,一所述触控引线20与一所述电极单元10电连接对应。本申请的触控引线可以直接设置于电极单元下方,不占据边框的距离,实现了窄边框设计。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触控面板中电极单元10的结构图。所述电极单元10包括: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101。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电极102。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01与所述第二电极102绝缘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01与所述第二电极102形成电容结构。本申请可以基于所述第一电极101与所述第二电极102形成的电容结构的电容变化以确定用户的触控操作。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01或/和所述第二电极102的电阻值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呈相关关系。在一种实施例中,相关关系包括正相关和负相关,正相关是指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越大,所述第一电极101或/和所述第二电极102的电阻越大。负相关是指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越大,所述第一电极101或/和所述第二电极102的电阻越小,这两种相关关系都可以实现压力感应功能。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电极101包括至少一第一分支1010值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呈正相关。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1010可以为中空导线所形成的导电回路。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1010回旋设置。所述第二电极102还包括至少一第二分支1020支的电阻值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呈正相关。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支1020可以为中控导线所形成的导电回路,也可以为实体导线。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分支1020为实体导线。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支1020回旋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1010和所述第二分支1020交错螺旋状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1010和所述第二分支1020可以为直线、弧线或者多种形状的组合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支1010与所述第二分支1020在所述触控面板表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请参阅图2,连接所述电极单元10的触控引线20包括两条所述第一触控引线201所述第二触控引线202第一触控引线201与所述第一电极101中的两个所述第一分支1010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引线202与所述第二电极102中的所述第二分支1020电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极单元10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201和所述第二触控引线202绝缘且平行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101、所述第二电极102、所述第一触控引线201及所述第二触控引线202同层设置。在图2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包括:所述第一电极101与所述第二电极102位于不同膜层。所述第一电极101与所述第二电极102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至少两个电极单元,相邻两所述电极单元绝缘设置,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绝缘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或/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电阻值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呈相关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至少两个电极单元,相邻两所述电极单元绝缘设置,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绝缘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或/和所述第二电极的电阻值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呈相关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至少一第一分支,所述第一分支的电阻值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呈正相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一第二分支,所述第二分支的电阻值与所述触控面板的形变量呈正相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或/和所述第一分支为中空导线所形成的导电回路,且交错螺旋状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在所述触控面板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碧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